[我還要說幾句話]。
作者:劉雲飛(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委組織部研究室主任)。
在我們阿拉善盟中,有乙個人可以控制荒漠化,在沙漠中種下撒克遜樹,雖然他唯讀過中學,但他已經將造林的成活率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 我們這裡還有一位“駱駝教授”,他改良了駱駝品種,使駱駝的產奶量大大增加,並獲得了多項發明專利。
不管是“土專家”,還是大教授,都是用真本領造福老百姓的人才。
我在基層組織部工作,人員的選拔任用是組織部的重要職能,需要經常與各類人才打交道。
我們一直在思考人才到底是什麼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
咱就是說,目前名校畢業,從海外歸來的優秀人才越來越多。 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不乏所謂“人才”,他們學歷高,能力低,有專業知識卻解決不了實際問題,不適應土壤,不接地氣。
這種情況使我們的幹部非常苦惱:一方面,他們後悔“所學不能用”;另一方面,盲目利用學歷機械選拔人才,可能導致就業指數被“擠出”。
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要做好人才的吸引、育人、留才、用人,不僅要看學歷,更要看能力。
基層工作複雜,能不能解決問題,就看我們的話語能力。 不能機械地、片面地把學歷高的人定義為人才。 中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階段,擁有高文憑並非遙不可及。 但困難的是如何把這些學歷證書放在一邊,考驗乙個人的真實能力。
在我看來,人才的最好狀態應該是能夠利用學歷的優勢,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才能,同時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才能,從而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最大的貢獻。
網友留言板。
秋風明月過去無怨無悔:學歷是驗證能力最快最準確的方式,但這不是唯一的方法。
牛耿培霖:學歷看直觀簡單,所以好用,常用;驗證視覺能力需要時間,因此很難使用,也很少使用。 選擇學歷低但能力強的人並不容易,一是沒有大學證書等權威機構;其次,我們可能一時無法看到結果。
雲龍:從問題導向的角度來看,我覺得有兩個方面需要疏通。 一是讓更多高學歷的人到基層去鍛鍊,真正沉下心來,用高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二是為“土壤專家”、“田秀才”等本土人才提供自下而上持續學習的機會,同時又能有光彩照人。
黃覺平:目前,他們都要求提高素質,注重高水平、高質量的產品,但到了基層,往往被簡單地概括為高學歷,這個問題要高度重視。
陽光:學歷與能力,文憑與水平,實際工作更需要的是能力與水平。
絢麗的夏花:人才最好的狀態是學歷與能力的雙向奔湧,協同發展。
逗小貓魚:學習是乙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學歷高的人應該走得更遠;學歷低的人不用氣餒,小步就能走千里路。
阿尤特:這不是批評學術歧視,而是完善人才選拔機制。 學歷不能作為唯一的標準。
南山:學歷反映乙個人的學習能力,能力是指乙個人能否解決實際問題。 兩者要結合,有學歷和能力是理想的。
陳默:選人難,用人也難。
光明**“2024年12月29日04版)。
*:光明網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