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騁商場數十年,“老狐狸”李超人的眼光不得不佩服。
前陣子,李嘉誠的“知己”周凱旋在接受採訪時透露早在2024年1月,李嘉誠就一直警告她。
於是周凱旋照做了,當時他80%的投資公司都聽從了李嘉誠的建議,保留了足夠的資金,將生命週期延長到24-36個月,最終沒有危險。
與那些資金鏈斷裂、瀕臨死亡或被雷霆萬鈞的企業相比,兩者立即勝出。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李嘉誠做生意的理念是:“在最好的時間出售,不要做最後一塊銅板”。,他眼光的精準和惡毒,是常人難以企及的。
單就賺錢而言,李嘉誠已經達到了巔峰,不是一般的厲害。
2024年,祖籍潮州的李嘉誠隨父母來到香港。
幾年後,父親去世,李嘉誠輟學兼職,開始在叔叔的鐘錶公司當學徒。
由於他的勤奮和聰明,李嘉誠迅速崛起,在20歲時成為總經理。
不過,李嘉誠顯然不想把人送到籬笆裡一輩子,哪怕這個人是他的叔叔。
22歲那年,李嘉誠用5萬港幣創辦了長江塑膠廠,創業之初,工廠問題重重,李嘉誠每天工作16個小時,基本賺了血汗錢。
五年後,乙個轉折點出現了,李嘉誠碰巧看到一本雜誌發來的留言:
一家義大利公司使用塑料原料製作塑料花,並傾銷歐美市場。
嗅覺敏銳的李嘉誠意識到塑料花也會在香港流行起來,於是立即前往義大利實地考察。
此後,李嘉誠大力發展塑料花和塑料玩具,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塑料花製造商,因此被譽為“塑料花王”。
此時的李嘉誠之所以能夠成功,除了個人的努力和砥礪的眼光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把握了時代的大勢,給了他巨大的推動力。
上世紀50年代,我們受到西方國家的禁運,香港成為重要的轉口港視窗。
此外,香港可以從內地進口大量廉價的生產原材料,而二戰後西方經濟的迅速復甦,人們逐漸追求生活品質,用塑料花裝飾房間,所以這個時候,香港的製造業,廉價的原材料,和市場都不缺, 並且有發展的基礎。
而李嘉誠也抓住了這樣的機會,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從此積累了自己在房地產行業霸權的原有資本。
香港製造業蓬勃發展,土地供不應求,社會動盪加劇,勞工流動層出不窮,地價開始上漲。
此時,李嘉誠深信,目前的情況只是暫時的低谷,香港經濟一定會恢復穩定,未來繼續向前發展。
於是,李嘉誠看準了機會,創辦了長江地產,逆勢經營,低價收購了大量土地和舊樓。
隨著香港經濟的復甦和地價的回公升,李嘉誠很快發家致富,並於2024年將長江地產更名為長江實業,並在香港成功上市。
此時,李嘉誠的財富迅速增長,2024年,他再次找到了新的機會
當時正值第一次石油危機,全球經濟低迷,香港經濟四大支柱之一的和記黃埔瀕臨破產,被匯豐銀行收購。
要知道,香港的港口業務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和記黃埔起家是靠港口和船舶起家,幾乎壟斷了香港的港口業務。
2024年成功收購和記黃埔後,李嘉誠的商業帝國開始形成,開始向零售、房地產、能源、通訊、製藥等行業進軍。
兩年後,驕傲的李嘉誠登上《遠東經濟評論》封面,化身超人,一舉成名,“李超人”的名字也傳開了。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李嘉誠在內地、樓房、碼頭、大學等地不斷增加議價籌碼。
不過,還記得這個李超人的商業目的嗎?
堅持“不賺最後一塊銅板”理念的李嘉誠,在2024年開始大撤退,繼續拋售中國大陸和香港的房地產專案,轉而投向英國。
當時有一句話說,李嘉誠買下了“半個英國”:
英國三分之一的天然氣**市場、四分之一的配電市場、7%的供水市場、40%的電信市場和三分之一的英國終端都歸李氏家族所有。
然而,李嘉誠的做法卻激起了大家的憤怒,各行各業都開始對他進行批評,甚至有人稱李嘉誠為“小偷”,在中國賺了大錢後,卻把所有的財富都滾到了國外。
但儘管有千甫的指點,李嘉誠並沒有改變自己的選擇,直到幾年後,人們才發現了這個李超人的長遠眼光。
內地房地產市場開始是史上監管最嚴格的時期,曾經光彩奪目的房企一落千丈,恆大的徐老闆成了過去的教訓,現在這些房企一直沒有緩和。
歸根結底,李嘉誠本質上是乙個商人,面對外界的各種質疑,他曾經委婉地回應:
“不要用空洞的道德來衡量我,我只是乙個商人。 ”
對於商人來說,如何實現利潤最大化,增加財富,是任何時候的首要任務。
寫在最後:
李嘉誠在商場摸爬滾打了幾十年,長期的精準度被無數次證明。
李嘉誠雖然已不在江湖中,但他的傳奇卻時常在江湖中流傳,他的一舉一動仍攪動著全球商界。 鯤鵬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