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教學界有這麼多非教學任務需要處理。
01. 陷入非教學事務的教師因為非教學行業的壓力,不堪重負的23歲盧老師用生命吐槽,發出了震耳欲聾的教育問題,但這樣的悲慘行為並沒有得到回應,除了乙份簡單的官方報告外,很多地方教育部門利用週末給老師們進行心理培訓,實在是諷刺意味十足。 然而,教師被非教學公司困住並不是謊言,近日,《冰點週刊》發表了一篇題為《他們想安靜地教書》的文章,詳細披露了教師面臨的困難。 文章指出,據《中國青年報》和中國青年網記者不完全統計,教師接到的非教學任務不僅涉及禁止焚燒稻草等宣傳,還涉及家庭情況,迫使各類APP、習學校打卡、截圖、留痕跡, 填表、做書、賣保險等等,看似與學校教育無關,實則與學校教育無關,但都落在老師的頭上,老師必須完成。
截圖**《冰點週刊》“他們想安靜地教書” 就連家長被抓到不戴頭盔騎自行車,不得不和老師“打交道”,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要知道,老師的工作是教人育人,不是勸家長戴頭盔,不是幫某些部門做教材,可惜的是,異常的規定往往是出乎意料的。
文章還指出,超過10萬名學生玩手機被騙,該校校長因教育而受到採訪和批評有的人不願意交醫保,有的地方醫保局出具專門檔案,要求學校配合醫保的徵收,所有教師都要給家長乙個......領取醫療保險
甚至在大眾羨慕的寒暑假期間,一些地方的教師也要承擔起巡江防溺水的任務,還要參加某些部門組織的各項培訓,而這些非教學任務就像是慢慢堆積的一點塵埃,成為老師頭上的一座“山”, 使教學變得困難。
以至於有的老師自嘲說,老師就像一塊磚頭,需要移動,工作再奇怪、再荒謬,也要按時完成。
02. 教師減負勢在必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大多數非教學的事情都與學校關係不大,不是學校的責任,但都落在了學校和老師身上,這是一種權力的反覆無常。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簡單。 一是學校薄弱,各級行政部門把學校變成了自己資料和業績的基地,教師也成了各級行政部門的“跑腿工”和“工具人”二是老師聽話,不善於拒絕,能依靠學生和家長快速、高效、像好勞動力一樣完成作業;三是上級指令和同級部門強勢地位,教育局被圍困其中,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妥協。 一大批非教學任務層層下達,開始走進校園,成為基層教師難以承受的負擔,讓教育不再純粹。 教師被無休止地折騰,學校被迫“踏踏實實,認真做好工作”,在層層壓力下,學校和教師在教育中失去了主體性和話語權,似乎可以無視教書育人的使命,把大量時間浪費在非教學工作上, 教師和學校開始“不做他們的工作”。為此,許多地方也出台檔案,呼籲減輕教師負擔,但效果並不好,一些地區愈演愈烈,這讓不少有識之士深感不安。
要知道,十年的樹木,百年的人類,教育與發展都有自己的規律,春風雨雨,不知不覺,大自然需要一定的自由和空間。 當教育的主要執行者——教師,厭倦了應付太多的非教學任務時,是否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教學、解讀教育理論、帶領學生成長,答案是否定的,答案早已揭曉。 當我們大聲喊著重視教育時,我們能不能彎下腰去聽老師的話?當我們深信知識改變命運時,我們能不能留出乙個安靜的教育空間?當我們大聲疾呼要減輕學生的負擔時,我們能不能也減輕老師的負擔,他們被非教學事務折磨得太久了。
讓老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靜靜地教育人,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孩子身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提高教學能力上來,把時間還給老師,把老師還給孩子——這是老師和家長的聲音,也是全社會的聲音。
儘管這聲吶喊很快就被洶湧的浪潮淹沒了,但我還是想再次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