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推進聯盟在北京成立,安徽省農業設施裝備創新結構性融資試點取得實質性突破,山西省重點五大領域落實......設施農業現代化公升級設施農業領域在不斷變化。
設施農業的重要性不斷凸顯。 2024年,我國設施農產品總產量為46億噸,產值447萬億元,是糧食供給的重要保障。 設施農業包括設施園藝、設施畜牧業和設施水產養殖。 設施園藝使用不到 3% 的耕地來生產農作物25總產值的3%。 設施畜禽佔畜禽產量的四分之三以上,產值近3萬億元。 我國人均水產品占有率約為4863公斤,其中該設施貢獻了近33%。
一方面,設施農業總體處於粗放式發展階段,科技支撐不足。 從形式上看,中小型拱棚、塑料大棚等傳統形態佔比70%以上;從產量上看,設施種植的畝黃瓜產量僅為發達國家的四分之一,西紅柿產量僅為發達國家的三分之一從育種上看,優質西紅柿、長季栽培辣椒等品種的種子大多依賴進口從裝備上看,大型多層玻璃大棚綜合環境智慧型調控、施肥精準管控等技術裝備領域的關鍵技術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 發展現代設施農業,亟需加快彌補這些短板,增強設施農業的產業韌性和競爭力。
另一方面,設施農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期,政策力度空前。 國家出台了現代設施農業貸款貼息試點、融資專案授信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各地也相繼出台了現代設施農業發展規劃、方案和政策措施。 目前,國家開發銀行已設立1000億元現代設施農業專項貸款,農業發展銀行實施了現代設施農業金融支援行動計畫,中國農業銀行組織開展了現代設施農業專案融資對接專項活動, 為設施農業提供資金支援,彌補其不足。
設施農業本身並不新鮮,但自去年以來,在許多重要檔案中都提到了它,它被置於非常重要的位置,這是有充分理由的。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延伸和拓展了設施農業的形勢、任務和功能。 究其原因,現代設施農業是農業技術、裝備、管理等諸多先進要素的綜合平台,是農業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可以加快突破農業發展中的技術瓶頸、設施約束和管理障礙,提高農業標準化、集約化、智慧型化水平,助力農業強國建設。
發展設施農業也是市場需求。 近年來,市場對農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許多園藝作物依靠露天生產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迫使生產者採用設施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 與露天生產相比,設施農業具有更高的市場化程度。 因此,在設施農業發展中,要遵循市場規律,尊重主體意願,充分發揮各類經營主體的積極性。 針對短板,圍繞品種培育、裝備製造、品牌建設、產品營銷等領域,加快培育一批產業鏈完整的龍頭經營實體、一批具有市場開拓能力的技術型經營實體、一批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新型農業經營實體, 從而形成縱向延伸、橫向支撐的產業集群。
從全球範圍來看,“可控環境農業”已逐漸成為全球設施農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這一趨勢的背後是農業科技的革新,尤其是智慧型化、綠色化農業技術的出現。 經過多年探索,我國設施農業發展模式逐漸成熟,形成了蔬菜全產業鏈協同的壽光模式、糧蔬拓展空間的甘肅戈壁農業模式、大型玻璃大棚自主經營的高階引領模式。 發展中國特色設施農業要立足國情和發展階段,不僅在公升級轉型上,更在前沿技術上求創新,從而實現產業公升級的平穩過渡。 (本文**:經濟** 作者:喬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