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目標下,新能源材料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是塑造未來我國能源和汽車產業競爭力的關鍵環節。 在近日舉行的2023中國新能源與新材料產業大會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段德兵表示,近年來,在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的過程中,相關有色金屬材料也發展迅速,尤其是以矽、鋰為代表的新能源金屬品種, 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市場關注,取得了切實的發展成果。
在位於江西福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江西莫爾塔磁業生產車間,已經除錯了數百台裝置。 “這是公司投資新能源新材料賽道的新專案,達產後每年可生產約3500噸高效能燒結釹鐵硼永磁體,預計實現年營收約15億元。 專案負責人宋曉明介紹,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節能工業電機、航空航天等領域,需求量大。
經過多年發展,福州高新區已形成新能源電池、新半導體、銅鋁基新材料三大特色細分領域。 在新能源電池方面,覆蓋上中游產品,著力打造鋰鈉電池全產業鏈在銅鋁基新材料方面,推動有色金屬由傳統粗加工向深加工轉變。 其中,通博科技可實現年產高達5萬噸的45微公尺鋰電池銅箔,位居全國前列。 福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曾春表示,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背景下,福州正在形成1000億元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
福州高新區只是中國新能源材料規模化發展的乙個縮影。 截至2024年底,我國工業矽、多晶矽、矽片產量分別佔全球產量的98%和98%鋰資源開發、鋰鹽的生產和消費量,也佔全球總量的%。 同時,我國建立了具有自主智財權的矽鋰產業技術體系,所有新增矽產能裝置均已實現國產化。 晶體矽產品質量大幅提公升,能耗顯著降低,光伏發電成本大幅降低在鹽湖提鋰和鋰雲母開發利用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已進入工業化生產階段。 下游鋰電池正極材料發展迅速,三元材料前驅體不僅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求,也成為國際市場的重要一方。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俊貴介紹,以電動汽車、光伏產品和鋰電池的出口為代表,我國已成為新能源和新能源材料生產和出口最大的國家,在世界新能源產業中處於領先地位, 這也極大地帶動了配套新能源材料的創新發展。在新材料的研發和應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使我國在該領域取得了優勢地位。
在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石化處副處長楊松峰看來,新能源材料是清潔能源、綠色裝備製造等行業的重要基礎材料,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 在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材料和動力電池的研發、應用和產業化,對我國綠色出行方式的形成、能源結構的調整、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雖然取得了顯著優勢,但從能源轉換利用效率、應用經驗、資源可持續發展等角度,我國新能源材料仍處於探索和完善階段。 技術仍需大力優化和完善,整個行業需要聚焦核心問題,腳踏實地開拓創新,找到完善的解決方案。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材料工業研究所所長肖勁松認為,鋰離子電池發展時間長,技術成熟,在新能源電池市場佔據主導地位。 然而,受限於原材料**和目前的材料體系,鋰離子電池各方面的效能正日益進入瓶頸期,難以突破。 鈉離子電池原料豐富且價格低廉,產業鏈已初步形成,商業化穩步推進。 各種新型高比能量電池和高安全性電池仍處於實驗室階段,研發有待加強。 (經濟**記者王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