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聞記者 於欣怡、王志杰、共享聯盟、嘉興偉健、謝振宇。
12月28日晚,第19批中國中非醫療隊圓滿完成在中非共和國為期18個月的醫療服務工作,重返祖國懷抱。
記者王志杰 攝。
550個日日夜夜,他們克服重重困難,以精湛的醫術和無微不至的服務為當地人民帶來健康福祉,為中非醫療衛生水平的提公升積極貢獻力量。
據悉,第19批中國援中非醫療隊已派出12名隊員,除翻譯1人外,其餘11名隊員均來自嘉興,涵蓋內科、外科、眼科、**等學科。
記者王志杰 攝。
今年春節前夕,醫療隊給總書記寫了一封信,匯報工作情況,致以節日的問候。 2月9日,總書記回信全體隊員,肯定醫療隊“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用心為當地人民服務,不僅是救命救傷的白衣天使,更是傳遞友誼的友好使者”。
12月13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於表彰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的決定》,第19批中非援外醫療隊被授予“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集體”。
記者王志杰 攝。
如今,這些紅船邊的白衣“外交官”,終於回到了“賈”號。 28日下午,嘉興市衛健委、嘉興市三級醫院相關負責人到機場接機,歡迎他們回到“嘉”。 潮新聞記者一路跟隨機場回到嘉興,捕捉其中的一些暖心精彩瞬間。
17時56分,第19批援中非醫療隊航班平穩降落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19時17分,在機場國際到達出口處,記者與醫療隊成員見面。 每個人都送上了鮮花和擁抱。
記者 於欣怡 攝。
嘉興市中醫院針灸師郝亞波是醫療團隊中唯一的90後醫生。 2024年底,他的兒子出生了,此時,他正在離家千里之外的中非共和國首都班吉。 “我很高興能回到我的祖國!我迫不及待地想回去擁抱我的兒子。 郝亞波興奮地說道。
圖片由郝亞博提供。
郝亞博的外援每天都很充實,在醫院做診療工作,做好教學工作,在當地開展中醫藥文化交流。 郝亞博希望將針灸技術留在中非,他盡力去做。 他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中國醫療隊的精神,也收穫了很多感動。 最讓他感動的是,當病人得知他即將離開時,他們給了他們一張中非的照片,上面標出了郝亞波工作的地方,地圖上被當地的植物和當地的生活場景包圍著。 “我認為他們希望我永遠記住我在這個地方工作,不要忘記這個地方的風景和人民。 郝亞波說。
回國前,嘉興市第一醫院放射科醫生王佳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期待。 回來前幾天,她正忙著交接第20批中國醫療隊隊員援中非,還是當地的病人。 “當我把鑰匙交給新隊員時,就像把接力棒交給了他們一樣,希望他們繼續用心和感情為當地人民服務,繼續用實際行動講好中國故事,做友情友好的好使者。 ”
記者王志杰 攝。
王佳表示,在過去的18個月裡,她收穫頗豐,最大的收穫是,由於醫療團隊認真、負責、真誠的工作態度和表現,她得到了當地同事、人民和同胞的信任和讚譽,與當地醫生和居民建立了深厚的關係, 這是珍貴和無價的。
踏上回嘉興的公交車,嘉興市第二醫院的檢驗醫生郭建偉非常激動。 “一踏上祖國的土地,那種熟悉而親切的感覺就會湧上心頭,也許只有走出國門,才能更強烈地感受到祖國的力量。 ”
去年報名參加第19批中國援中非醫療隊時,郭建偉覺得這是一次踐行醫療誓言、為人類健康事業奮鬥的機會,也是一次昇華心靈、鍛鍊意志的機會。 在當地,他不僅是檢驗醫生,還是團隊的兼職成員。 孩子的血管很細,也怕輸液注射,這增加了醫療團隊的難度,為了減輕孩子的恐懼,他會送一些來自中國的糖果作為小禮物,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輸液更加順暢。
記者 於欣怡 攝。
在中非一年半的時間裡,郭建偉與當地人建立了深厚的關係。 離開前,他還是實驗部的助理,Gadielle。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習,Gadielle已經能夠用中文進行簡單的日常對話,並用中文介紹自己。 “希望她繼續努力學習中文,將來有機會去中國學習。” ”
郭建偉說,他回家後最想做的就是和家人在一起。 希望大家無病無患,身體健康。
*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