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惡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屬於“行為免疫系統”,它通過心理機制驅使人們遠離有毒物質和致病病原體,從而避免身體受到攻擊。 例如,研究表明,孕婦更容易產生厭惡感,部分原因是她們的生理免疫系統功能會下降,以防止免疫系統攻擊胎兒,因此有必要啟動行為免疫系統以維持足夠的免疫保護。 正常的厭惡反應可以幫助人們迅速遠離“有毒”的人、事、關係、環境,使人們免受外界的負面影響,最大程度地保持身心健康。
但在現代社會,厭惡的機制也產生了大量的***厭惡是幾乎所有歧視和偏見的主要**。 因為人們自然會迴避他們認為“有毒”的東西,所以當面對生病、身體殘疾甚至與我們不同的人時,很容易引發厭惡和反應。 不僅如此,當我們在道德上或宗教上批評某些行為時,我們也會將它們和擁有這些行為的人視為病原體,從而產生拒絕、迴避和怨恨的反應,忘記了他們也是像我們一樣的人。 他們的乙個行為,或他們群體中乙個人的行為,不能代表乙個人或乙個群體的整體。
由於厭惡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它還會導致過敏和多動症,從而引起問題。 研究表明,恐懼症、焦慮症和強迫症都與厭惡有關。 如果人們不得不抑制自己的厭惡,長時間與他們認為“有毒”的人在一起,或者難以離開“有毒”組織的環境,他們可能會出現一系列胃腸道和免疫系統問題,例如持續的胃酸倒流、胃部不適和莫名其妙的過敏。 因為身體總是離不開毒源,所以抵抗和排出的功能不會完全消失,會給身體帶來很大的負擔。
對外界的厭惡還不是最糟糕的,畢竟我們可以選擇遠離“有毒”的東西。 但如果厭惡的物件是自己,情況就很嚴重了。 許多飲食失調患者對自己和身體有嚴重的厭惡感,這往往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遭受的性別偏見和身體歧視的體現,最終表現為厭食症、貪食症或相貌障礙,這些症狀被主觀感知為身體某些部位的“缺陷”。 經歷過羞辱或汙名化創傷(如網路欺凌和網路欺凌)的人也容易產生深深的自我厭惡。 來自他人的大量有針對性的惡意和攻擊性會導致自我懷疑甚至自我厭惡,進而導致進一步的心理問題,如抑鬱、自殘,甚至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