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的人會有一些可恨的東西。 這是一句很流行的話,剛流行的時候我也很不以為然:這太絕對了,是不是很有同情心!
後來,隨著我進入社會的時間越來越長,接觸的人越來越多,我漸漸發現,除了那些因為外力傾倒而很倒霉的人,還有一些人是可憐的,是自欺欺人,更可憐的是,他們控制欲很強,不知道。這也印證了曾世強教授的那句話,大概是說,大多數人的一生都可以用“自作自受”二字來概括。
要知道:這個世界上純正的好人不多,純壞的人也不多,大多是在不同環境下好與壞之間切換的普通人;全身有長處的人不多,全身有缺點的人也不多,最多的是時顯長處,時而短處的普通人。 因此,每個人都不是臉部彩繪,而是極其立體。 就像董玉輝前段時間說的:愛知惡,恨知善。 這樣,我們才能更全面地看待乙個獨立的生活個體。
乙個非常自信的人會不禁顯得有點自以為是;
乙個在乎別人感受的人,難免會顯得有些優柔寡斷;
乙個非常果斷的人,難免會有武斷的衝動;
乙個特別優秀的人,很難說裡面沒有隱藏著一些驕傲。
面對這些特質,習慣了正面解讀的人會將其解讀為自信、有愛心、勇敢、優秀,但習慣了負面解讀的人會覺得對方自以為是、優柔寡斷、自私自利、自以為是。
我們常常認為,我們的內心活動不會被別人察覺到,但人們感知別人的好噁並沒有那麼慢。 當我們覺得對方不欣賞、不支援、不接納、不認可我們時,潛意識中難免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越來越難以有熱情去維持這段關係。 在某種程度上,琪琪是乙個可憐的人,因為她的世界裡好東西太少了。 一輪新月在天空中微笑,她看到的不是柔和的月光,而是月環上乙個無法填補的黑色大縫隙。
我們如何對環境做出反應,就是我們如何解釋環境。 我們對外部世界的解讀和對內心世界的解讀是彼此的映象,它們也影響著我們自己在現實中的行為和做事方式。 為什麼讚美他人是一種社交工具?因為人們更喜歡和能看到自己長處的人交朋友,即使乙個只能看到別人缺點的人,也會更喜歡能看到自己長處的人。 人性決定了耳朵。 所謂窮人,肯定有什麼可恨的,不一定是因為他做了什麼壞事,而是因為他覺得這個世界是可恨的,他絕對不會得到這個世界的優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