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質體於2024年由英國的Banghan等人首次提出,作為研究生物膜的模型。 Banghan等人發現,當磷脂分散在水中時,會形成多層,每一層都是被水隔開的脂質雙層。 後來,這種由脂質雙層組成的封閉囊泡,內部有水相,稱為脂質體。 脂質體的結構類似於生物膜,因此它們也被稱為人造生物膜。 脂質體的大小從幾十奈米到幾十微公尺不等,可以將多種物質包裹在脂質體的水相和膜中。 脂質體可以完全由合成脂質組成,以改善其化學和生物學特性。
近年來,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脂質體的製備工藝逐漸完善,脂質體適用於生物體內降解、無毒、無免疫原性,特別是脂質體作為藥物載體,具有靶向性,從而減少藥物劑量、降低毒性、減少藥物數量。 因此,脂質體包封藥物越來越受到重視,並得到廣泛應用。
右脂質奈米顆粒(LNP)。脂質體聚合物膠束聚合物奈米顆粒白蛋白奈米顆粒奈米牛奶奈米石墨烯金奈米顆粒跟水 凝 膠奈米顆粒的合理組裝和功能化,如奈米粒徑控制、合理載藥、主動靶向策略、緩釋控釋、表面改性、聯合成像引導給藥等,實現小分子化學藥物、大分子蛋白藥物、多肽、抗體、RNA等核酸藥物的靶向遞送,同時結合靶向、診斷等多功能, 實現多功能奈米藥物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