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小青河岸邊的雲錦湖整個湖面結冰,冰層厚達3厘公尺多,高空看清澈如玉。
近日,中東部大部分地區氣溫持續偏低,**氣象台連續一周發布低溫預警,不少市民感到“彷彿生活在冰箱裡”。
據預測,21日至24日,西北東北地區、內蒙古中西部地區、華北地區、東北地區、黃淮地區及南方大部分地區日最低氣溫或平均氣溫比歷史同期低5級以上,部分地區比7級以上。
今年不是以前最熱的一年嗎?寒潮來臨時,為什麼這麼冷?
寒潮來臨時,為什麼這麼冷?
為什麼氣溫持續低迷?**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徐軍分析,13日至16日,一股強烈的寒潮過程影響了我國,18日開始出現一股強烈的冷空氣,導致氣溫一再下降。
美國國家氣候中心此前預測,今年秋季全國平均氣溫將創歷史同期最高**,結果還顯示,今年冬天大部分地區氣溫接近正常或偏高。
寒潮來臨,這麼冷,為什麼大眾感覺和**不一樣?
國家氣候中心回答說,在談論某一年或某月的溫暖時,它不是由單一的天氣事件決定的,而是通過比較整個時間段的平均溫度,是明顯高於還是低於歷史同期。 例如,今年秋天的11月3日至7日,中國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寒潮天氣過程,期間氣溫斷崖式下降,遠低於歷史同期,但如果計算整個秋季的平均氣溫,是2024年以來的最高值,所以是“最暖秋”。
為什麼由於全球變暖,冷空氣仍然如此強大?
簡單來說,全球變暖將導致北極變暖,西風急流減弱,極地渦旋**減弱,冷空氣更容易向南流動,這將導致寒潮等寒冷事件頻繁發生。
赤道和極地地區之間存在巨大的溫差,這種溫差導致極地地區周圍形成強烈的西風,稱為西風急流。 西風急流就像乙個“柵欄”,限制了來自極地地區的冷空氣。 穩定的極地渦旋被一股強大的西風急流限制在北極地區,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這種急流的變暖速度是全球速度的2-3倍。 隨著北極變暖,北極與中低緯度溫差減弱,難以保持強西風急流,極地渦旋中的冷空氣變得“躁動不安”,更易向南移動。 來自北極的冷空氣比我們居住的中低緯度地區要涼爽得多,由此產生的寒流讓我們感到非常寒冷。
根據歷史資料統計分析,在聖嬰現象的背景下,我國冬季氣溫總體偏暖,但週期性冷空氣活動更為頻繁,即冷暖波動較為明顯。
然而,冷空氣過程的強度不僅受到聖嬰現象的影響,還與北極渦旋和中高緯度西風帶的擾動有很大關係。 自今年12月中旬以來,北極渦旋**呈雙中心分布,位於格陵蘭島和西伯利亞上空。 隨著歐亞大陸上空西風帶的劇烈扭曲,西伯利亞高壓異常增強,我國大部分地區由盛行的偏南風轉為偏北風,冷空氣向南移動,導致氣溫急劇下降。
另一方面,菲律賓聖嬰誘發的反氣旋異常將熱帶水汽輸送到中國,因此來自中高緯度的寒潮與來自低緯度的豐富水汽條件相結合,導致中國中東部地區出現大範圍降雪。 此外,地面積雪導致晴空反照率增加,也使得後期氣溫恢復較慢。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是氣候變化敏感區和重大影響區,雖然增溫速度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但極端寒潮強度並未減弱,強冷空氣或寒潮的影響範圍有所擴大。
“三九”和“四九”會不會更冷?
目前,“九號”之前已經很冷了,“三個九”和“四個九”會不會更冷?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氣候公報,預計2024年1月,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大部分地區、川西南、雲南西部、青海西南部氣溫為05比1除全國其他地區外,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接近全年同期至高。
記者從國家氣候中心獲悉,預計後冬(2024年1-2月)東亞冬季風強度將普遍較弱,除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北部、全國大部分地區、青海南部氣溫低於正常年份同期外, 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接近正常水平,但冷暖波動明顯,或將再次經歷氣溫“過山車”。
在冬季後期,我國中部和東部地區降水較多,全國其他地區降水量接近全年同期至較少。 冷空氣活動相對活躍,北部地區可能出現階段性強降溫和大雪過程,長江南部和西南地區東部地區可能出現階段性低溫雨雪和凍凍天氣。 在冷空氣間歇期,京津冀地區及其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和長三角地區可能出現大氣擴散條件惡化,並可能出現霧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