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人們對高血壓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他們逐漸意識到高血壓並不可怕,而是高血壓引起的各種併發症。
長期公升高的血壓水平不僅會引起頭痛、頭暈等身體不適,還會對心臟、大腦、腎臟、眼睛等重要器官造成損害。
這種損害有時是緩慢而隱蔽的,但一旦爆發,後果可能是致命的,例如,腦梗塞是由高血壓引起的嚴重併發症,臨床上發生於許多人。
據有關統計,我國高血壓患者近2億人,高血壓是腦梗死的重要病因之一
高血壓與腦梗死的關係密切相關,高血壓是腦梗死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高血壓可增加腦梗死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因此高血壓患者需要積極控制血壓,防止腦梗塞的發生。
首先,高血壓會破壞血管壁,使血管壁上的斑塊容易脫落,從而形成血栓,最終導致腦梗塞。
其次,高血壓會加速動脈硬化的發展,使血管變窄,減少血流量,導致腦缺血缺氧,從而導致腦梗塞。
此外,高血壓還會導致心臟功能下降,削弱心臟幫浦血的能力,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從而增加腦梗塞的風險。
一般來說,血壓高於140-90mmHg可能會增加腦梗塞的風險。
當血壓過高時,心臟需要更努力地幫浦血來維持身體的正常功能,這就導致血管內壓力公升高,使血管壁受損,膽固醇和血小板更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形成血凝塊, 並最終導致腦梗塞。
此外,高血壓還會導致腦血管動脈硬化,使血管越來越窄,最終導致腦血流不暢而發生腦梗塞,因此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對預防腦梗塞非常重要。
臨床上,無論是血壓145 95還是160 100,都是一種危險的高血壓狀態,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兩者都可能對血管的結構和功能產生負面影響,從而增加腦梗塞的風險。 然而,血壓水平並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腦梗塞的發生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包括血管狹窄、動脈粥樣硬化、高膽固醇、糖尿病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對血管造成損害,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在臨床上,醫護人員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血管的正常運作結構以及機體潛在的病理變化來評估腦梗塞的風險。
每個高血壓患者的症狀可能不同,醫務人員也會根據血壓波動的範圍和血常規檢測各種指標的變化來確定患者的問題。
高血壓患者需要積極控制血壓,以降低腦梗塞的風險,但是,許多人對高血壓的控制不夠重視或不知道如何控制。
在日常生活中,它們可能會超過各種能量元素,從而可能誘發血管損傷和臨床狀態惡化,因此心腦血管疾病和代謝性疾病的危險因素也在增加。
腦梗死的發生往往與高血壓臨床控制不穩定或忽視自身血壓機制密切相關,高血壓患者需要通過自身的控制範圍和飲食結構達到正常的血壓水平,從而避免破壞機體的血管結構,減少血小板的凝固和阻塞。
否則,當血斑和血凝塊在血液中積聚時,血栓逐漸形成的概率會增加,誘發腦梗塞的風險也會增加。
糖尿病
糖尿病會損害血管內膜,使血管更加脆弱,增加腦梗塞的風險。
高脂血症
高血脂會導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吸菸
吸菸會損害血管內膜,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吸菸還會增加血液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進一步加重對血管內壁的損害。
肥胖
肥胖可導致血脂異常和血壓公升高,增加腦梗塞的風險。
壞習
例如,缺乏運動、不健康飲食、熬夜等都會增加腦梗塞的風險。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TIA)。
TIA是腦梗死前最常見的“提醒”,表現為突然發作的單側肢體麻木、無力、嘴角歪斜、失語症等症狀,通常持續幾分鐘到幾小時後自行消退。
雖然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與腦梗塞不同,但它們是腦梗塞的危險訊號,需要認真對待。
頭痛
腦梗死發病前,患者常有劇烈頭痛,通常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有別於通常的偏頭痛、緊張性頭痛,程度更嚴重,持續時間更長。
眩暈
眩暈是腦梗塞前的另一種常見症狀,人們感覺世界在旋轉,站立不穩,甚至突然昏厥,通常是由於大腦供血不足。
視力障礙
腦梗死發作前,患者可出現視力模糊、視野缺損、眼前黑影等症狀,可能是由於腦血管阻塞導致視神經缺血、缺氧所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疲勞和壓力,避免過度飲酒和吸菸等不良習。
正確飲食
保持低鹽、低脂、低糖飲食 習多吃蔬菜、水果、全穀物等健康食品。
適度運動
適度的運動可以幫助降低血壓、血糖和膽固醇水平,增強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
控制基礎疾病
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是腦梗塞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要積極控制這些基礎疾病,按時服藥,定期檢查。
及時發現和治療腦梗塞的前兆
如果出現突然頭暈、頭痛、四肢麻木、視力模糊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以免錯過最佳時機。
根據研究結果,一般情況下,正常血壓值在139-90 89-60 mmHg之間,在這個範圍內,血壓越接近正常值的下限,即139 89 mmHg,腦梗塞的風險越低。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血壓越低越好,如果血壓低於100 60mmHg,則有出現頭暈、疲勞等低血壓症狀的風險。
因此,將血壓保持在正常範圍內對於降低腦梗塞的風險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