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考研和公考似乎成了年輕人的熱門話題。
在畢業前,大學生並不急於找工作,而是會先選擇繼續讀研究生或參加公開考試。
“宇宙的盡頭是成立,準備的盡頭是公開考試”也在不斷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和繼續教育。
我們來看看2024年研究生入學考試和公開招生考試的資料。
2024年全國碩士入學考試報名人數為438萬人。
2024年國考報名人數2913891,考試通過人數2606075,國考報名平均競爭比為66:1。
雖然研究生人數較去年有所減少,但整體錄取比例在30%左右,近70%的合作夥伴將成為繼續二戰和第三次大戰的炮灰。 在公開考試中,千人競爭乙個職位的現象時有發生。
在2024年考試初試卷難度方面,很多考生都覺得比去年難多了。 但就算困難重重,還是有那麼多人會選擇繼續考研。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研究生不斷擴員,招生擴增速度跟不上申請人數的增加。
為什麼我們繼續擴大研究生招生?
在過去的十年中,中國的研究生入學人數增加了61人140,000 到 12420,000人(22歲及以前),增長超過100%。
具體原因主要源於以下四點:
1、分流應屆畢業生,緩解就業壓力
以21屆、22屆畢業生人數為例,2021屆高校畢業生909萬人,2022屆畢業生1076萬人,高校畢業生規模不斷擴大。 擴招已成為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適時”策略,但也是“長遠”策略。
2. 重大事件加速擴大研究生招生程序
首先,從整體趨勢來看,碩士生招生歷年來一直在穩步擴大,近十年平均增長6%左右。
但在此期間,有兩年的增速最大,2024年未完全納入統考的比例和2024年的擴增率均在20%以上。
由此可見,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時,招生的擴容極有可能發生較大變化,尤其是後者,對我國的考研影響深遠。
3、滿足社會在人才領域的實際需求
教育部發文明確提出,到2024年,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重大社會需求,新增一批碩士、博士專業學位類別,碩士專業學位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生總招生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教育部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學位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的意見》。
1.進一步提高具有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比例,專業、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總招生規模的2-3
2.新設碩士學位授予機構原則上只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
3.學位以博士學位授權點為重點;
4.強調學位而不是專業學位的觀念仍然需要進一步扭轉,兩種型別的學位同樣重要。
四是重視教育基礎,提高人民素質
從長遠來看,擴大招生也是高等教育進入普及發展新階段的必然舉措。
全國每千名學生註冊研究生人數(研究生人數除以當年全國人口單位:1000人)達到2人。 美國、英國、法國一直保持著近9人的水平。
這一資料一直被視為衡量研究生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我國與國際水平仍有較大差距。
如何理性看待招生規模的擴大
對於考研方來說,擴招是喜事還是憂慮?網上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
1、同意擴大招生規模:這樣會給更多人考研的機會;
2、反對擴大招生:認為擴大招生將導致研究生含金量下降。
202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突破1000萬人,比兩年前增長23%。 202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1158萬人,2024年有望達到1179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
一方面,畢業生人數屢創新高,另一方面,許多行業的“萎縮”明顯,如何緩解和解決年輕人就業困難問題成為近年來的熱門話題。
此前,有代表指出:“受近三年重大事件影響,不少大學畢業生不再出國深造,而是選擇來華留學讀研或就業;同時,國內就業形勢受到較大影響,大學生參加研究生考試或就業的壓力普遍較大,考研難問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
因此,建議採取“動態擴招”的形式,緩解考研難、就業難的問題。
例如,2024年研究生招生規模可在原有基礎上動態增加,與本科畢業生人數相等,鼓勵高水平高校依託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增加博士生、碩士生招生。
這樣,既能培養出更多高素質、高層次的人才,又能回應包括家長在內的高校畢業生對研究生院繼續深造的期望,滿足高水平教育的美好願望和實際需要,緩解就業困難問題。
可以看出,擴招是大勢所趨,但小橘子們也應該看到,擴招人數總是小數,而報考人數的增長卻是大數(雖然24名考研有下降趨勢), 而考研的申請比例也越來越高。
招生人數的擴大意味著學校的錄取標準降低了,考生上岸的機會增加了。 然而,入學考試不僅僅是關於被錄取的100多萬人。
2024年,仍將有更多考生面臨“無校可去”的局面,即使再次出現像2024年那樣的“史詩式擴張”,仍將有300多萬學生考研不及格。
2024年中南大學、雲南大學、東南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南開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雙一流”高校錄取率低於20%。
越來越高的入學率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學生考試不及格,不利用秋招的時間找工作。
很多學生在準備就業,越是擴張,考研的氣氛就越濃重,但是大部分人都沒有參加考試,也不需要有這麼大的就業壓力來及時參加秋招,但是當他們知道研究生沒有被錄取時, 最佳就業時間可能會延遲。
因此,無論擴大招生與否,我們都不能順應從眾心理,我們必須認清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並努力爭取成功!
優質作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