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做工程師的老闆告訴我,今年他選擇平躺。
的確,很多企業在疫情結束後都在倒閉,為什麼呢?疫情結束後,經濟復甦是大概率事件;不過,這個判斷並不適合民營企業,從企業利潤、消費稅和青年失業率可以看出,民營企業目前的情況並不比去年好,只能說受疫情影響最直接的是回暖,比如電影院、旅遊等,但這些行業卻不能給經濟帶來帶動。
事實上,疫情只是掩蓋了經濟中的結構性矛盾,而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是需求不足,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在財富增長的過程中,老百姓的收入太低了。
收入在剎車,生產還在運轉,財政支出在擴大,收入趕不上生產,生產的稅收也不能滿足財政支出,所以財政部門通過把全民所有的土地賣給全民,獲得了鉅額的土地出讓費, 全世界都認為中國太富有了,但問題也開始堆積起來。
畢竟,近年來居民收入佔人口的比重不是很理想,這決定了整體經濟失衡:存在需求不足的矛盾。
需求不足是一枚銅幣,而銅幣的另一面是生產過剩。
當然,這是相對意義上的生產過剩,不是住的房子太多,而是老百姓的收入支撐不住樓市。 房地產市場如此,整個經濟也是如此;生產過剩對國有企業影響不大,本該投入的持續投資和補貼對民營企業來說將是致命的。
如何面對這種生產過剩的迴圈?
只有兩個方向,或者是增加人民收入,刺激消費,增加需求;或通過競爭,優勝劣汰,一批企業倒下,市場供需關係有了新的平衡。
沒有必要考慮前乙個方向,因為民營企業不好,失業率在上公升,而且不太可能大幅增加普通人的收入,所以來自民營企業的殘酷競爭是不可避免的。
這樣一來,從去年到今年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就清楚了,政策不太可能保護企業,既然是生產過剩,就必須予以淘汰。 用再生能力支撐企業生存,殭屍企業必死不消亡,不要指望有什麼新的收益。
比如退稅政策,前提是你有營業額和發票;如果您的業務基本停止,退稅政策對您來說就沒有意義了。 還有還款的邏輯是一樣的,而企業擴張的能力進入銀行的門檻,如果是為了貸款續命,企業的信用達不到,只能通過金融中介獲得高額利息,借的越多,死得越慘, 從過去到今年的降息政策,對你來說意義都不太直接。
但是,不要氣餒,在一次大洗牌的過程中,小微企業比大企業更容易生存,一切都在專案和流動性上,而不是在利潤水平上。 這就像在山林中極度生存,老虎需要吃肉才能生存,而螞蟻只需要有一粒麵包屑。
我希望我所有在商界的朋友都能在這場災難中倖存下來。
改革開放四十年到今天,其實已經經歷了一次輪迴,這個輪迴告訴我們乙個很簡單的道理,中國經濟的核心問題不是社會的姓氏,誰姓資本,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是國計民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實證明,民營企業弱而不富,國家不富就難強這決定了民營企業的災難即將結束,正如兩會所指出的,民營企業未來的道路將越來越寬闊。
對於每個企業來說,大洗牌是不可避免的。
遠方,你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