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冶村(1911-1987),安徽蕪湖人,原名黃侯福,學名程坤,又名黃葉存,別名繼父、竹白痴、竹白痴、竹白痴老人、老園丁、聽雨老人、偶爾用印章“種草人”,房名鏡湖茅草屋、聽雨樓, 修煉石翟。其書畫精美,書法真,草、印、下屬都好,山水、花鳥、羽毛好,手繪、畫筆細,得了新安畫派傳統山水,晚年被譽為“江南一竹”。
重新認識“江南一竹”。
關於黃葉村的書畫藝術。
王淼. 一、黃冶村研究現狀及近期研究成果
黃冶存去世30多年,但很多史料不是很清楚,甚至有些時期的記錄幾乎是空白的,原因有以下幾個:一是先生生活艱辛坎坷,流離失所,窮困潦倒,住在皖南的乙個角落,除了晚年入體(書法協會, 藝術家協會等組織,2024年被聘為安徽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不為外人所知,因此只剩下為數不多的書面資料。第二,他活著的時候,喝醉了丹清,吃不飽(yōng),也從未想過或有條件為後人書寫自己的藝術體系,現在世人能看到的關於他的詩、書、畫、印章的文字,大多是以他的書畫題詞為依據的, 以及他的學生、老朋友和家人的零碎記憶。三是研究黃葉村書畫的人群較少,地域特色明顯,主要集中在安徽,尤其是蕪湖、合肥、宣城等地,研究學術水平不高,缺乏全面系統的研究。 如今,藝術界將安徽黃葉村和江西黃球園、四川陳子莊和被譽為“死人、身為道龍”的三位現現代傳統書畫大師,對於黃秋遠、陳子壯的研究相對多,成果頗豐碩,兩人的書畫作品頻頻出現在國內外大型拍賣會上, 認可度正在上公升;相比之下,黃葉村的研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黃葉村相關的書畫作品拍賣也應盡快走向高階平台。
家有家譜,家家有家譜,藝術家的年表或年表也是研究他們的生活和藝術變化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資料。 近日,安徽省知名藝術評論家王永林從黃葉村的家人、老朋友、學生等那裡整理了大量“沉睡”的資料,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撰寫了《黃葉村生活簡史和書畫系》,彌補了以往《黃葉村藝術年表》過於簡單、不細緻的不足, 特別是對黃冶村早年和1971-2024年的有關資料進行補充,對進一步完善黃冶村生活資料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四是黃葉村有的信件、手稿、**在他生前嚴重丟失,有的資料還埋在塵埃中,搶救整理、綜合研究迫在眉睫。 2024年,七十多歲的程志安先生編著的《我和黃葉村先生》一書出版,程志安年輕時與黃葉村有26年的緣故,精通書畫藝術,照顧黃老的生活,感情深厚。
圖1 黃葉村,星書雪裡霜聯,規格:138cm,34cm2,2024年
二、黃葉村竹子的起源、觀念和實踐
黃葉村的書畫啟蒙得益於《芥菜園畫》,白石老人早年也從這本書中學習。 黃燁存在20世紀40年代初相識並師從著名書法家王福羲,王福熙與黃賓虹是同學,父親是江南儒家王宗義,兒子是新安畫派宮軍王才白。 經過幾年的聽見,黃葉村不僅觀摩了新安畫派的大量作品,還觀賞了王家收藏的名家畫作。 據程志安先生回憶,2024年左右的冬天,黃葉村為逃避民委會的調查,將四幅裝裱的書畫作品、三本書法書、一本《高松竹書》交給他保管。 由此可以看出,黃葉村也曾將竹譜作為抄竹的重要參考,甚至是仿製竹子的典範。 《高松竹譜》是明代畫家高松所著,在明代享有盛譽,與溫正明、朱之山同樣有名,擅長書法、竹石、山水。 竹譜以高度精煉的方式,**鬱鬱蔥蔥,簡潔明瞭地介紹了各種水墨竹畫技巧,包括對竹子不同狀態下的風、日、雨、露、雪的表達方法進行總結,是一部通俗易懂、優雅通俗的欣賞,可以成為竹譜法則的傑作。 再看看今天的竹譜,再看看黃葉村的墨竹,還能聞到它的奶香。
黃冶村書寫竹子的觀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書寫竹子”的含義。 袁昭夢福說:“石頭如飛,白木如樹,寫竹子也應為八法。 如果有人能理解這一點,你一定知道書法和繪畫是一樣的。 這是趙夢甫詩意的表達,傳達只有用書法畫竹子,才能用“寫竹子”來形容。趙夢甫既是書法大師,也是繪畫學者,是近500年來第乙個將詩書畫融為一體的人。 後來,柯九思特意說:“用篆法寫竹竿,用草書法寫樹枝,用八點法寫葉或用魯公筆法,用折簪簪線的木頭和石頭,房子漏水的痕跡。 “黃葉村書竹的觀念可以追溯到溫、柯和蘇東坡,中間連線趙孟夫和柯九思,下面傳承鄭板橋,並在此基礎上補充充實,古歸新。 黃燁存的《葉村自述》明確指出:“我現在專攻水墨竹,畫竹就是寫字,杖是用中豐元(圓)筆,是用篆書法,斷面是官字,樹枝是草書,葉是真開。 “黃葉村開發嚴真清、印李習 鄧石如、魏北宗趙志謙,終生學習書、書、畫貫穿。 20世紀60年代中期,傳統繪畫受到意識形態和西風影響的猛烈抨擊,黃葉村寫詩作為消遣,僅從2024年到2024年,他為程志安先生寫了20多卷。 2024年,黃葉村遺作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時,可惜這些書法作品太重,攜帶不便。 由此可見,黃老的竹子書寫技巧來源於書法。 書是優雅的,畫是小技巧。 黃燁存對書法要求的表述耐人尋味:“文字應該寫給你微笑。 並進一步解釋道:“寫竹子一定要有陰陽面,還要用毛筆畫杆,不要用一排筆。 所以,畫竹子就是寫竹子。 從黃葉村的記載中,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書寫竹子中書墨的概念,以及熟悉的自然創作手法。 正如李苦禪曾指出的:“寫好書法,是中國寫意畫的基礎。 在王有農主編的《黃葉村書畫選》後記中,黃業存曾說:“中國畫和中國書法的路線也是密不可分的,只要地球上有龍的後裔,就能聽到'龍吟',看到龍心——中國書畫藝術。 ”
圖2 梨樹黃葉村溫酒題字對聯,規格:136cm 31cm 2
其次,黃業存在幾十年的寫竹子中總結了黃燁竹寫作的理念:“寫竹前胸有竹,寫的時候胸裡沒有竹。 他進一步指出:“我沒有確定的畫小竹子和小樹枝的方法,這叫做'發自內心地做我想做的事'。 歸根結底,就是將客觀的視野與主觀的思維完美連線起來,從而做到“以形式書寫上帝”。 黃燁存的很多作品中都印有“以形式書寫神”的印章,可見他對這一理念的重視。 至於如何達到這個境界,黃賓虹似乎能回答:“什麼病都可以治,但只有庸俗才難治。 有一種方法可以治癒,閱讀萬千本書,旅行千里。 用黃葉村的話說:“幾十年來,我畫過竹枝,白天和晚上都寫過思想。 數以千計的水平和垂直繪畫,繪畫現在已經成為一種痴迷。 “真是名副其實的'竹白痴老頭'。
黃燁存提出了許多寫竹子的技巧:(1)畫竹子先畫杆,先把筆尖蘸上淡墨,再把筆尖蘸一些濃墨,畫出一根側正面的粗竿,達到明陰陰陽的效果。 (2)先畫出厚葉,將淺色葉子穿插其中,將淺色葉子的大小、數量、位置、應力規避與厚葉相等或軸對稱分布。 畫葉下筆要鋒利,實按虛上去,擦拭就會過去,喜歡用“人”字的方法,“人”字可以疊成“一”字和“婕”字。 畫葉有五禁,一忌是孤獨的,二禁並存,三禁如叉,四禁如井,五禁如指。 黃葉村的竹葉,與其他竹葉明顯不同,善於表現竹葉的敏捷性,尤其是外圍竹葉的跳動狀態,筆者將這種竹葉畫法稱為“蝌蚪葉”,這種竹葉畫法必須顛倒才能開始畫筆,輕輕按壓, 形成乙個“蝌蚪頭”,然後將筆微微傾斜,迅速抽出,形成“蝌蚪身和尾巴”,這種散亂、隨意分布的“蝌蚪葉”猶如畫龍點睛之筆,立刻將竹子栩栩如生的表演發揮得淋漓盡致,而這種獨創的、精湛的竹葉表現手法,前後從未見過, 是黃氏書寫竹子的一大創新。(3)畫竿應留有縫隙,以彌補竹節,竹節的墨色應略厚於竹竿。 (4)古人畫竹雲:“稀能跑馬,密密不透水。 不過,黃葉村卻認為“不透風,密到可以跑馬”。 他在一本《薄竹畫》中題詞:“畫竹寫稀要簡單,寫密要複雜,要雜亂不亂。 必須使用筆來獲得適當的陰影,以使觀眾感興趣。 並進一步提出“墨水要有生命,厚而不死,輕而不薄”。 大膽使用水,達到墨水混合的自然效果。 這與林三芝晚年在草書中對水的重視不謀而合,達到了“畫入書”的奇妙境界。 黃葉村的“水墨竹畫”,一幅畫中有三根以上的竹子,每根竹子的墨色都發生了變化,遵循自然的原理。 黃葉村經常在它的墨竹圖下做苔蘚點,而且是隨意做的,沒有固定的方法,這些苔蘚點恰到好處,多是加蛇,少就是空無一物,它的苔蘚點或大或小,或前或後,或厚或輕,或聚或散, 或陽或陰,都在缺乏美白,擴大了朦朧事物的存在。(5)繪畫不拘束,應自由、自然、流暢,使畫面生動、藝術感強、引人入勝、生動。 畫竹竿要一口氣完成,不要停頓或浸墨,停頓失去魅力,浸墨失去自然。
第三,黃葉村不同時期的竹書寫風格是“人老”的體現。 黃老早期的水墨竹作品講究造型靈動優雅,結實有力,布局比較密集,長桿如劍,葉如刀,尤其是竹葉更纖細,壓重筆,輕筆拖出, 而葉子的尾端常有尖銳的飛白色,水分較少。後期(20世紀70年代中期左右),墨竹比較突出,看起來像古代的笨拙莽撞,墨水厚重,堆積染色堆積,整體畫面比較白,長桿像杵葉如癭,尤其是竹葉厚實端莊, 筆再按一次,趨勢漸漸顯現,到葉尾依舊有力量,墨跡一如既往的濃稠,尾巴鈍而不鋒利,如稜角平滑,稜角內斂,水多了,變化自然, 墨水的邊緣隱約可見,如窯爐的“金絲”,鐵觀音的“綠葉鑲紅”,神奇在於葉子的形狀可控和不可控。
綜上所述,不難理解黃葉村總結的墨竹六法:一是說胸裡有竹;二是說骨力是筆;三、據說立品的醫療風俗;四是說韻圓潤流暢;五、心被刺;第六,它稀疏而令人耳目一新。
圖3 黃葉村竹石示意圖
三、竹畫在黃葉村的影響及意義
早在2024年,著名紅書生馮啟勇就曾到宣城講學,在黃葉村看到《墨竹圖》後讚嘆道:“黃先生可是江南的一根竹子!後來,他請黃葉村為他畫墨竹,兩人成為韓墨的朋友。 對於這樣的讚美,黃葉村曾多次表示:“我敢做江南的竹子!如果把生我、把我養到竹林的江南人相比,我只是竹林中的一片葉子!“謙卑的感情溢於言表,人們的感情永遠在心中。 藝術評論家孫可在《江南黃冶村的平船歸家何地——江南黃冶村簡談》一文中指出:中國文人喜歡畫竹子的關鍵是用竹子來比喻人,用竹子修德,竹子又薄又硬, 不怕風霜,冬天不凋零,乾淨骯髒,是中國文人所仰慕的品格。王國偉的《字中人間》雲:“字的氣質、字的韻律、字的韻味都不如字的境界。 強調“寓言情懷與風景”和“渾濁的心情和心情”,有其自身的高品質境界。 “黃葉村的”書寫竹境“的光彩在於”書寫山水“與”創造山水“關係的有機統一,”書寫山水“是書寫場景,描繪現實;“創造環境”就是傳遞感情、表達理想,只有將現實與理想統一起來,才能形成形式與精神並重的“無理性”境界。 這與白石老人的“法術在於相似與不相似之間”,即黃葉村反覆表達的“強調自然,重複自然不自然”。 觀賞黃葉村寫竹子,竹子的顏色、形狀、狀態、形狀、味道在紙上跳躍,但更多的是“形象外的形象,場景外的場景”,如“端莊挺拔挺,颯爽英姿向風展”,可謂“寫神,像風神外”。
黃葉存晚年曾說過:“我是三十歲點,五十歲線,七十年見境界。 正如2024年《人民**》對黃冶存遺作展覽的報道中所描述的:“他用筆創作了一種居中用筆的線條,這種竹子般的線條不是繪畫,幾乎是書法,而是畫家用感情、思想、情感,生命在結中,宣洩,在歌唱中。 ”
圖4 黃葉村,竹石,規格:102cm、33cm,2024年
四、紀念
著名史學家、書法家吳曉儒先生(安徽省靖縣人)對黃冶村的畫風和品格感到震驚,其作品《標題範洛森藏族五萬畫家黃冶村遺作》是對黃冶村高評價的最好註解,現記載如下:
卞卞劈腿,痛哭流涕地尋找靈魂伴侶。 畫家用筆墨懶惰,不奉承至死。 如今,人們更加追求利潤,買畫還是省錢。 可惜的是,黃葉村,雖然死是同心同在?人求真懂難,世博容易成名。 我仰慕黃葉村,我甘願在貧困中死去。 寧可餓著肚子上路,也不要陷入人生的野心。 這幅畫留在世界上,有義。
2024年,黃葉村病重時,黃葉村書寫、學生馮懷遠撰寫的500字《簡家家話》,可以作為了解黃葉村藝術傳承、哲學、思想、性格的重要文獻。 全文如下:
為了謀生,我從10歲開始學習繪畫,後來得到了王伏羲老師的指導,在學業上取得了一點成績。 人生如夢,如今78歲高齡,雖然有著“江南竹”的美譽,卻是天下獲獎的恥辱。 我有三個願望:乙個願望,國家繁榮富強;第二,願人民幸福;3、願意為國服務。 要為國家服務,你需要有真正的才能和學習。 學習看重勤奮,尤其是思維和獨創性。 我早年學畫,看到的所有著名藝術家的作品都會吸收他們的精華,為自己所用,這樣我就可以學習別人的長處。 我跋涉千里,走到哪裡,都會尋找山水靈氣,研究天地原理,藏在胸膛裡,於是潑墨,挺自然的奇妙,這都是講究的文字!國家富民平安,需要政治聯絡和睦才能有效,乙個人好,不是我的願望,我希望每個人都好。 禮貌、義恥,四個維度的國家,四個維度不開放,國家必滅亡。 古人說:“以史為鑑,可以知道興衰,治國之道不容忽視。 “侯傅愛畫竹子,喜歡竹子的本性,所以稱自己為'竹子白痴'。 幼竹可以翻倒巨石,破土而出,因為它們在未出土時有自己的結。 那些仰風長得直立,高高在上,自力更生的人,因謙卑的心而遮蓋。 當我有東西要找人的時候,我會在說話之前考慮別人的困難,當人們向我提出要求時,他們會盡力幫助,這也是自然。 歷代畫家數不勝數,好朋友相聚,有千古千金時刻的感覺,只有年老體弱,身邊無人,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不順利,沒有自救的計畫,只有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