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珂珂(富書專欄作家)電影《美國間諜夢》裡有這樣一句話:
人們總是相信他們想相信的東西。
每個人都生活在自我保護意識創造的“思維牢籠”中,牢牢地禁錮在裡面,無法突破。
就像那句經典台詞:
一秒看清事物本質的人,和半輩子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自然命運就不一樣了。
誠然,只有放下思維的偏見,才能看清世界的本質和真相。
如果你想打破思維的桎梏,必須克服這五個誤解。
倖存者偏差:忽略概率
你一生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網上購買的產品很受歡迎,但實體產品的質量很一般。
有電商從業者曾直言不諱地說:這是詭計和金錢的傑作。
對於差評的顧客,商家會採用現金補償、回購折扣等方式,強行回換口碑;另一部分客戶要麼已經回來了,要麼讓系統自動評價,這部分人就屬於“無聲差評”。
基於以上原因,我們明白了乙個道理:眼見為實,聽見也不一定為信。
類似情況的心理學稱之為“倖存者偏見”:如果你只關注你所看到的,你就會離真相越來越遠。
雷軍曾說過:“站在風口上,豬才能飛。 ”
當時,這句話激勵了一大批有志者創業,嘗試創新。
然而,許多人忽略了三個關鍵問題:
你有沒有遇到過真正的出口?
你是站在風口上的豬嗎?
暴風雨過後,你能安全著陸嗎?
這些關鍵資訊都被我們忽略了。
倖存者偏見思維讓很多人誤以為只要站在網際網絡的風口浪尖,就能輕鬆賺錢,而沒有深入思考真正的機會是什麼。
這種想法經常誤導我們被愚弄:
某一領域的大佬提出的成功理論,我們片面地認為,通過複製他的經驗,我們自己就能獲得成功。
當你看到別人賺錢時,你會覺得門檻低,馬上轉行去參與。
陷入倖存者偏見的人往往認為自己是對的,但他們不知道隔行掃瞄就像隔山一樣。
所以你總是得到不好的結果,最後你只會變得越來越沒有方向,越來越迷茫。
如何打破倖存者偏見思維,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學會逆向思考。
打破習慣性思維,摒棄明顯證據,看清事實背後最好的證據。
在做出決定時,重要的是要問自己:為什麼我是倖存者?
保持獨立思考,避免盲目跟風,進行客觀冷靜的分析,不依賴他人資料做出判斷。
損失厭惡:損失雖小,但難以承受
為什麼撿到100塊,只能開心一小時,丟了100塊,就難過兩天呢?
求利避弊心理這會讓我們更傾向於害怕失去,而獲得是次要的
得了又輸,即使損失不大,也是痛苦的,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損失厭惡”。
有乙個著名的代幣交易實驗:
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為兩組,並將他們分成不同的組。 A組得到了乙個杯子,並被告知:這個杯子是你的;B組看了看杯子,沒有天賦。
研究人員要求A組的參與者寫下**杯子的價格,B組寫下購買的杯子的心理價格。
實驗結果表明,A組的定價是B組的兩倍。 A組中收到杯子的參賽者中,沒有乙個願意失去他們得到的杯子,因此價格遠高於願意購買杯子的B組。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當你去吃自助餐時,面對琳琅滿目的菜餚,你會情不自禁地想到一切。 三輪飯吃完了,已經憋到了做不了的地步,再想一想,200多元的自助餐券,吃得多了就得得償所值,於是就暴飲暴食,一直堅持到肚子疼。
面對損失,要學會設定止損點,盡快甩掉壞人和壞事,把損失降到最低。
給予和接受是生活的常態,不要被厭惡失去的思想所左右。
後視:令人討厭的後見之明
我媽媽是乙個典型的事後諸葛亮。
我剛生完孩子的時候,她就搬來和我一起幫我照顧孩子。
一方面,我很感激她不厭其煩地幫助我,另一方面,我對她事後諸葛亮的言論感到惱火。
從吃飯洗澡,到孩子的方方面面,她都有話要說。
當孩子生氣咳嗽時,她會說:我已經知道了,上次不該讓他吃那麼多。
當孩子感冒發燒時,她會說:我已經知道不應該讓他脫外套了。
一切看似都是她預料之中的,其實她是在責怪你沒有好好照顧寶寶。
直到我受不了了,大喊:你什麼都知道了,你可忍著來!
從那以後,我媽媽刻意避免事後評論,用她的話說:“不要煩人。
事前一無所知,事後無所不知。
俗稱:事後諸葛亮,在心理學上特指“後向偏見”思維。
“後視偏差”是一種很難改變的錯誤思維,俗稱:我早就知道這種現象。 事後看來,這似乎是合乎邏輯和不可避免的,但現實並非如此。
習 Kaiyuan教授在《不要做乙個普通的傻瓜》一書中告誡我們:
事後看來,這不僅僅是口頭上的服務,它會導致乙個人對自己的能力過於自信,難以客觀地評價他人。
即使對於我們自己,我們也陷入了“落後偏見”的思維:
想想看,每次你宣布***的時候,是不是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我知道這是正確的選擇,也知道問題一定會是......
如何避免後視偏差,不再是事後的想法?
試著提前寫下你的估計結果和原因,然後在結果出來時評估你的判斷是否正確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召回重構導致的後視偏差。
錨定效果:大杯子更划算
我的同事非常喜歡喝下午茶,他每天都要點一大杯牛奶。
但下午三點半的奶茶,六點下班後根本喝不上,擠半杯奶茶也不方便,所以經常扔掉。
看到她每天丟棄奶茶,我忍不住問她:“你不會覺得浪費了嗎?下次,只需訂購乙個中等大小的杯子即可。 ”
菜頭搖得像撥浪鼓:“不行,只差2塊錢,買個中杯不划算,不能讓珍珠奶茶店賺錢。 ”
你周圍有類似的情況嗎?
為什麼會不自覺地選擇又大又便宜卻注定要浪費的奶茶?
那是因為認為大杯子更划算的心理在起作用。
心理學家稱之為:錨定效果。
“錨定效應”是指我們在做決定時,往往會受到第一手資訊或第一印象的影響,就像錨沉入海底,將我們的思維固定在某個地方。
“錨定效應”被大量用於操縱消費者行為。
史蒂夫·賈伯斯曾經說過:客戶不想佔便宜,而是有一種佔便宜的感覺。
自古以來,套路就深得民心,健身卡半年680元,年卡只有980元,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做年卡,並珍藏在抽屜裡直到過期50毫公升香水980元,100毫公升只要1280元,我毫不猶豫地買了100毫公升,但因為用不完,最後只好帶去廁所。
如何避免被“錨定”的思維套路?
即要立場堅定,提前制定需求,消費時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風。 有自己的判斷標準,不要因為打折而衝動購買。
適得其反的效果:我不聽你說什麼
德國神學家迪特里希·潘霍夫(Dietrich Bonhofer)有句名言:
不要試圖啟蒙愚蠢,因為愚蠢不接受啟蒙。
當乙個人被困在固定的頭腦中時,你根本不需要說服他,因為此時他無法被說服。
這就像你永遠無法叫醒乙個假裝睡著的人。
當人們遇到與自己信念相矛盾的觀點時,會下意識地忽略或反駁,原有的想法會更加固化,這就是“適得其反”的思維。
許多人在與他人爭吵後變得更加固執。
我最好的朋友溫最近陷入了一段戀愛上“渣男”的戀愛。
這個男孩對她的態度有時是好是壞,他不理她,這讓她既愛又痛苦。
作為最好的朋友,我眼裡看到了,心裡疼。 我決定給她一些建議,幫助她看清這個男人的真實面目,並將她從這段關係中解脫出來。
我告訴她,真愛是互相尊重和珍惜的,而不是讓她像現在這樣感到痛苦和困惑。
然而,她非但沒有欣賞,反而認為我嫉妒她的感情,懷疑我想毀了她的幸福。 她的懷疑讓我感到非常無助和難過。
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們也不知道自己錯了。
沒有經歷過一件事,沒有成長出一種智慧,喚醒人的往往不是說教,而是南牆,只有痛苦才能使人醒來。
對於那些深陷“適得其反”心態的人來說,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獨處。
以理性的態度分析和判斷,學會篩選資訊,避免受到適得其反的影響。
保持開放的心態,不要因為一些誤解而錯過真正的好處。
叔本華曾經說過:人類的思想是世界上最大的監獄。
思維的狹隘,最終會讓我們遍體鱗傷,只有痛苦的時候,我們才能反省自己。
人生就像一場修行,它的巔峰就是掙脫思維的束縛,透過雲霧看藍天,洞察事物的真諦。
願我們都能拋棄認知的束縛,衝破思維的牢籠,實現真正的成長。
作者簡介:伏書專欄作家柯珂,伏小書人,不礙事,不**,這就是遮蔽力,本文:伏肖書,你身邊最好的女朋友,伏舒推出了新書《遮蔽力》,本文版權歸扶樹所有,未經授權不得**,侵權必究。
注:本文***網,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