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經常有教育專家提倡免費育兒,很多家長也常常感到困惑。
例如,當孩子行為不端、違反規則時,如何約束他
嚴格管理,怕傷害孩子,破壞親子關係;
能放過,怕放縱孩子會造成......麻煩
太尷尬了!
有沒有辦法在不損害孩子心理健康的情況下抑制孩子的不良行為?
實際上,有,那就是:
非暴力限制
更具體地說,就是限制孩子的不良行為,但不能使用暴力手段。
在對兒童施加非暴力限制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件事:
有時候孩子有不良行為,不一定是因為他故意違反規則或挑戰權威,還因為孩子不知道規則的底線,不知道這種行為是錯誤的。
或者說,在孩子行為的背後,還有其他需求沒有被表達出來。
因此,我們需要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給孩子乙個明確的界限:
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該做。
當您的孩子知道這一點時,他會在自己的行為中感到更加確定和安全。
它是如何工作的?
我們可以將孩子的行為分為三個方面:
第乙個方面:我們想要和認可的行為。
指那些有利於兒童形成良好習慣和良好品質,或有利於兒童健康發展的行為。
例如
放學後,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面對這些表現,我們會很樂意對他說“是”,並鼓勵他繼續努力。見媽媽很忙,就主動過來幫忙;
我不想蛀牙,我盡量克制吃糖果的慾望......
第二個方面:我們不贊成的行為,但出於某種特殊原因可以容忍的行為。
在這方面,我們不希望某些行為發生,但出於特殊原因,我們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時間。
特殊原因可能包括:
初學者的錯誤。
例如,孩子第一次炒菜時,忘記關火,觸發了煙霧報警器。
在困難時刻犯錯。
例如,孩子生病了,身體不適,早上無緣無故地對父母發脾氣。
我們不能假裝喜歡這種行為,但我們需要考慮孩子的特殊情況。
我們可以選擇對孩子誠實:
這是你第一次炒菜,沒關係,但是不關火很危險,所以下次一定要記住!”
你生病了,不舒服,我理解,但你不能那樣發脾氣,你有話要說。 ”
第三個方面是不能容忍的行為,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停止。
這包括危害自己或他人利益的行為,以及法律和道德禁止的行為。
例如,用手打人,虐待小動物;
偷錢、破壞公共設施......
無論出於何種原因,在什麼情況下,這樣的行為都是不允許的。
在第三個領域限制不良行為是我們懲戒兒童的重點。
其實,孩子真的很難靠自己克制內心的慾望和不良行為。
因此,父母需要通過非暴力的限制來做出限制,而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視覺中國。
它究竟是如何限制的?
我們需要對我們的孩子說清楚“禁止行為”。並引導您的孩子嘗試替代行為
例如
你不能打人,你可以打枕頭;在限制孩子的行為時,有三件事要記住:你不能偷錢,你需要錢可以告訴我;
你不能在公園裡採摘鮮花,你可以站在一旁欣賞......
第一點:它應該受到充分限制,而不是部分限制。
什麼能做和不能做什麼之間的界限非常清晰。
例如,清楚地對你的孩子說:“不要向你的妹妹潑水。 ”
而不是對你的孩子說:“你可以給你的妹妹潑一點水,但你不能讓她感冒。 ”
因為後者沒有給孩子乙個明確的界限,孩子很難掌握潑水的尺度,甚至可能慫恿孩子把水潑到妹妹身上,惹麻煩。
要點2:限制時要堅定。
清楚地告訴孩子“不”,不要模稜兩可或開玩笑。
例如,當孩子用小拳頭打父母時,不要一邊嘲笑他,一邊告訴他“別打架了”,這會給孩子一種開玩笑的印象。
相反,你必須對他做出嚴肅的宣告:“你不能打你的父母,你不能打人!”
從而向孩子傳達了乙個資訊:“這個禁令是真實的,爸爸媽媽是認真的。 ”
第三點:限制行為,但不要限制慾望和情緒。
管教的重點是限制孩子的不良行為但不要勸阻孩子的慾望,也不要否認孩子的情緒。
例如,當孩子說“我想切開貓的肚子,看看裡面有什麼”時,我們想限制他“傷害貓”的行為,但不要阻止他的慾望:
我知道你想知道貓的肚子裡有什麼,但我們不能傷害貓;例如,當乙個孩子說,“我姐姐弄亂了我的玩具,我想打我妹妹”時,我們需要限制他的“打我妹妹”,但不要否認他的情緒:你可以閱讀相關的**、書籍,或者讓我畫一幅畫,告訴你貓咪肚子裡面是什麼樣子的。
我知道你對妹很生氣,但我們不能打任何人,你可以把你的玩具收起來或關上門,這樣她就不會碰你的玩具。支援孩子的意願,理解孩子的情緒,並清楚地告訴他:
哪些行為是不允許的,他不能做的;
但他可以使用一些替代行為來實現願望和解決問題。
*:視覺中國。
以上三項“非暴力限制”聽起來並不難。
但是,從實施到實效並非易事。
因為在約束孩子服從管教這件事上,不僅僅是方法和技巧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養育者自己的言行
在很多情況下,孩子不會因為我們的言語而立即改變自己的行為,在與我們長期的互動中,他會根據我們的言行不斷調整自己。
因此,我們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自己的言行也很重要。
這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我們的標準需要穩定。
一旦孩子清楚什麼是不可接受的,我們就需要穩步實施限制。
例如,不允許兒童打人。
這意味著無論何時何地,出於何種原因,都不鼓勵兒童打人。
“我姐姐碰你的玩具,你不要打她,你可以關上門或把玩具收起來。 ”穩步克制孩子使用打人,引導他使用可接受的替代行為來保護自己,而不是時而禁止時而允許,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孩子對新行為模式的建構。同學欺負你,你不打他,可以跑,然後向老師報救。 ”
路人撞到你,傷到你,你不打他,你可以請他向你道歉......”
其次,我們需要統一我們的方法。
當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施加限制時,照顧者站在統一戰線中。
例如,兒童不允許在睡前吃糖果。
然後,家庭的照顧者應該同意在睡覺前不給孩子糖果。
不要a養育者禁止孩子吃糖,b養育者偷偷給孩子吃糖。
這不僅會危及孩子的牙齒健康,還會影響孩子與A看護人的關係,甚至導致孩子向B看護人學習,偷偷破規......
這真的是一件不會超過損失的事情。
最後,我們需要實現知行合一。
當我們要求孩子不要有不良行為並受到紀律處分時,我們最好自己也這樣做。
不要限制您的孩子在沙發上玩手機遊戲時玩電腦遊戲因為當父母知道如何去做時。不要限制你的孩子打你的弟弟妹妹,並通過毆打他來讓他聽話
不要限制孩子在抽菸、喝酒、咀嚼時吃垃圾食品......每天
1、當孩子和自己的行為存在雙重標準時,孩子往往容易無視父母的話,模仿父母的行為。
因此,在要求孩子糾正不良行為、遵守紀律時,首先要做到知行合一,做到自律,只有這樣,孩子才會相信我們的教誨,並向我們學習,約束自己的言行。
*:視覺中國。
看到這裡,有的家長可能會說:
你為什麼這麼複雜?當孩子行為不端,違反規則時,直接懲罰他不行嗎?”
從表面上看,懲罰可能是乙個權宜之計,但有更大的影響。
當父母懲罰孩子時,孩子會感到羞愧和憤怒,會在心裡怨恨父母。
當孩子充滿憤怒和怨恨時,就不可能從心裡聽父母的話。
相反,他將繼續表現得不端,以此來表達對父母的憤怒和對抗;
但是,為了避免懲罰,他可能會繼續提高自己的技能,避免被父母發現。
事實上,許多精通戰術的少年犯都接受過這種訓練。
因此,成功管教兒童的關鍵不是懲罰,而是非暴力約束。
首先,給孩子乙個明確的界限——
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該做。
給孩子另乙個明確的指導
對於被禁止的行為,哪些替代行為是可以接受的。
最後,堅持穩定統一的標準,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這是一種充滿愛心和支援的行為管理,可以同步向孩子傳達資訊:
“你不必害怕,你不必感到羞恥,我不會讓你在你的道路上走得太遠,你很安全;這份愛與支援——在自律的道路上,我會永遠和你在一起。 ”
它將在孩子心中種下道德的種子,並跟隨孩子的成長
最後,他帶領孩子在浩瀚的世界裡翱翔,在不超越規則的情況下做自己想做的事。
正如哲學家伊曼紐爾·康德(Immanuel Kant)所說:
頭頂有廣闊燦爛的星空,心中有高尚的道德法則。 "
在自律中收穫自由,在自由中連線世間萬物
或許,這就是我們孩子行為管理的終極意義。
*:視覺中國。
作者:天涯;**微信***吳志巨集(ID:wzhx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