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問題看似是內部矛盾,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無論是經濟資料沒有感受到微觀效應的改善,還是刺激政策效果的減弱,都反映出問題的本質在於方向的選擇。 然而,這種選擇不僅僅是針對現在,而是更有可能針對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 除非出現新一輪技術革命或新興產業的興起,否則經濟困境將持續下去。
信任是全球經濟和金融交流的核心。 由於缺乏信任,人們寧願放棄賺錢的機會,也不願冒險投資。 只有公開透明的法治,才能給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人們帶來信任感。 例如,新加坡通過強調公開透明和改革國際商事法庭,包括聘請大量外國法官,贏得了西方國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信任。
2024年後,中國實現了解決溫飽問題的目標,但隨著加入世貿組織,中國才真正富裕起來。 仔細觀察中國的GDP增長曲線,一目了然。 如果透明度降低,即使出台有利於外商投資的政策,也很難獲得對方的信任。 因此,僅經濟層面的刺激措施似乎效果不大。
民營經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可以說,是民營經濟推動了中國的繁榮。 民營經濟貢獻了中國50%以上的稅收、60%的GDP、70%的技術創新、80%的城市就業和90%的市場主體。 而且,民營經濟具有效率最高、市場化程度最強的特點,就連備受追捧的華為也是民營企業。
然而,最近一些網紅是對的"私人資本"惡意汙名化和攻擊,如吳小平、司馬南等。 但是,這些創業者不會被這些網紅的攻擊嚇倒,因為對他們來說,這些網紅不是他們的客戶,相對於廣闊的中國市場,他們的影響力是有限的。 企業家們真正擔心的是這種氣候背後的各方的態度。 我們需要了解民營企業家的真正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大的安全感,讓他們更願意投資,創造價值。 因此,禁止這些影響者並不能解決問題,而只能是膚淺的結果。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解決私營企業家的需求,而不僅僅是教育他們。
通過大量政策提振信心、擴大消費,但效果不盡如人意,巨集觀經濟與微觀感受存在差距。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疤痕效應。 然而,這一切的根源是分配調整的問題。 目前的政策和資料可能看起來非常好,但實際上只有少數行業和團體受益。 這些行業是新興行業,效率高,只需要少數人就能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 但是,從另乙個角度看,經濟發展的成果並沒有延伸到更廣泛的人群中。 我們沒有聽到菸草、石油和電力等傳統行業從業人員的任何投訴。 只有廣大人民群眾能夠充分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消費、微觀感知和居民信心才能真正恢復。 因此,消費、微觀感知和家庭信心的核心問題是分配調整,而不是純粹的經濟問題。
經濟問題的本質不在於經濟本身,而在於所選擇的方向。 如果這些基本問題得不到解決,純粹的經濟刺激政策將產生有限的效果。 因此,我們期待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早日到來,新興產業早日崛起。 同時,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消除經濟增長的障礙。 這些是經濟問題的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經濟領域。 只有正視和解決公開透明的法治和信任問題、保護民營經濟、調整消費者信心和分配問題,才能創造乙個更加穩定和繁榮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