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社會加速向數字時代轉型,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人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位化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是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培養數字時代文化自信的角度,對民族文化數位化進行的戰略部署。
國家文化數位化戰略實施以來,相關部門協調推進,各地黨委積極響應,多個省份相繼成立文化大資料公司,行業在國家文化大資料系統中完成了部分省級中心、區域中心建設,制定並發布了多項國家文化大資料團體標準, 推動了身份識別分析與區塊鏈等技術的融合創新。實踐證明,目前,國家文化數位化戰略的實施涉及範圍廣、技術強、建設週期長,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需要一支綜合素質高、技術過硬、數量充足的人才隊伍支撐。 新聞出版業肩負著國家文化數字內容生產與傳播的重任,培養服務文化數位化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是當前新聞出版教育的重點。
形成精準匹配的人才供需體系。
人才培養首先需要解決人才供需資訊的對稱性問題,而傳統的出版傳播教育在人才供需對接上與學校、企業合作不夠緊密。 為了實現精準匹配,高校和企業需要同時改變觀念和做法,供給側和需求方緊密配合,協同工作。 就業資料是評價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標準,行業企業是人才需求的主體。
文化產業數位化發展涉及文化資料採集、處理、交易、發行、呈現等多個領域,對人才的需求涵蓋選題與創意、內容處理、產品設計與製作、技術研發、運營管理、綜合服務等崗位。 顯然,“大而全面”的人才培養導向無法培養出行業所需的“高階”人才。 出版傳播新人才培養導向應“小而精”,準確錨定行業業務崗位的能力需求,充分評價和發揮高校自身資源、專業、師資和區域的優勢,充分發揮其在乙個或多個業務領域的專長,突出其特色,高標準、高精度培養高層次業務人才。 文化企業要充分利用和深度參與教育部供需對接就業教育專案,根據國家政策和行業發展做好人才隊伍建設規劃,依託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實現長期系統的人才導向培養和短期就業能力培養, 從而真正讓合作高校成為自身發展的“人才庫”和“智力保障池”。
構建開放包容的人才培養體系。
新型出版傳播人才培養體系的“新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服務於文化數位化的人才要具備全新的知識結構和複合型技術能力。 二是人才培養的理念、目標和模式要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和國家戰略,具有創新性。
學校作為出版傳播新人才培養的主體,無論是高等學校還是職業院校,都必須敞開教育大門。 《意見》提出,在文化資料採集、處理、交易、分發、呈現等領域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業,引領文化產業數位化建設方向。 此次與國家培育的新型文化企業的深度合作,是學校培養新型出版傳播人才的重要契機。 因此,學校要充分把握國家政策,主動謀劃、積極部署,堅持以教育促生產、以產助教的原則,通過與新文化企業合作,形成教育共同體,營造校企之間從尋求“共贏”到追求“共生”的良好局面,營造良性互動的培育生態, 在教育鏈、產業鏈、第一鏈、人才鏈、價值鏈等鏈條深度融合、合作共贏,共同培養服務國家文化數位化戰略的高素質人才。
同時,新型人才培養體系需要打破學科壁壘,從知識、素質、能力三個維度重構創新複合型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培養路徑,打破單一學科培養的侷限性,培養能夠多維度完成文化數位化生產和傳播任務的新型人才, 從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
建立“德為先,尊重業績”的人才評價體系。
在數字時代,網際網絡已成為意識形態鬥爭的主要陣地,維護國家文化利益、保障國家文化安全是文化數位化的重要前提。 對新出版傳播人才的考核應主要集中在兩個關鍵層面:一是建立“道德至上”的考核機制,全面考察從業人員是否具有深厚的國家感情和堅定的政治立場,是否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正確的技術觀,是否具有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和良好的個人道德品質。在人才培養上,要注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和執業規範。 通過開設模組專題課程、思想政治課程、專題實踐、講座等形式,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文化生產者和傳播者。 職業理想道德教育要從學校抓起,不斷鞏固加強,貫穿從業人員工作流程,在人才招聘、職稱評價、人才評價等工作中對不道德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制。 二是建立“尊重實際業績”的考核機制。 文化數位化是一項規模大、持續時間長、影響深遠的國家文化工程,需要一大批出版傳播工作者腳踏實地、專業敬業、勇於創新。 工作績效是艱苦奮鬥和智慧的結晶,是德才、勤奮等品質的綜合表現,主要體現在目標的達成、工作效率、任務數量和質量、貢獻和影響力、創新能力等方面。 只有尊重人才評價機制的實際表現,才能真正激發人才想事、做事的積極性,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
打造互聯互通的人才成長體系。
要協調互聯互通的人才成長體系,實現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橫向融合,以及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的縱向融合。 黨的十八大以來,統籌開展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教育領域高素質高層次技能人才系統培養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總書記對職業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推進職業教育。 統籌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在我國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文化數位化戰略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文化科技領域。 只有充分利用高等教育人文社會科學和文化教育資源的優勢,結合培養現代職業教育技術與應用人才的實踐經驗,優勢互補、強強結合,才能改善人才的知識結構,提高其理論素養和文化傳承,提高其出版傳播的實踐能力, 能否為實現文化強國目標提供和保障人才。
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環境下出版傳播的業務流程、管理模式和受眾需求發生了深刻變化,出版傳播實踐中的新現象、新問題層出不窮,知識更新日益加速。 從業者只有不斷習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發展新思路,才能應對複雜的溝通情況。 新的出版傳播人才培養體系不僅注重校內教育和學術培訓,而且將終身學習習貫穿於人才成長的全過程。
作者為吉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本文是吉林省科技廳創新發展戰略研究專案《文化強省戰略下吉林省數字出版業創新發展研究》研究專案[20230601112FG]的成果。 吉林省教育科學專案“十四五”規劃“出版業深度融合發展背景下吉林省數字出版人才培養研究”。
《中國教育報》2024年12月14日,第7期
作者: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