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某小學門口,零下5度的寒冷天氣裡,很多學生被家長送到校門口,卻進不去教室。 一位憤怒的家長拍下了這一幕,並表達了他對學校規則的不滿。 這一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成為教育生態與家長教育方式的較量。
然而,對於在教育一線工作了25年的我來說,這件事只是乙個笑話。 學生家長呼籲學校減輕學習負擔,促進多元化發展,但對學校的規定不滿。 這讓我想到了乙個問題:教育到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還是為了迎合家長的意願?
家長經常抱怨孩子接受應試教育的麻煩,認為學習不是唯一的任務,甚至不學習數學、物理和化學。 他們質疑為什麼兒童應該遭受以考試為導向的教育的破壞。 然而,這種說法將教育推向了懸崖邊緣。
如果教育專家、名師和具有高階職稱的教師能夠堅持自己的教育理念,而不是盲目迎合學生家長的情緒,也許教育就有機會被拯救。 然而,這些人卻口是心非,當著學生家長的面答應,冷漠地嘲笑其他普通老師。 他們的雙重標準導致了教育方向的轉變,家長主導了“教育的無用性”,並出台了學校不允許學生提前進入教室的規定,這已經成為一種表面上迎合學生家長的行為。
家長不把老師看作人,而是對教師群體釋放惡意。 在他們的教育方法下,未成年人學習叢林法則。 家長不允許老師批評或管教他們,使校園成為滋生傷害的溫床。
無論是由於學生自身的疏忽,還是他人造成的傷害,一旦校園內發生傷害事件,教師群體往往成為第一責任物件。 學生家長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質問老師為什麼不好好照顧孩子,把老師當替罪羊。 這也是學校禁止學生提前進入教室的動機之一。 無論學生何時上學,教師都必須早到,他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直到工作結束。
作為一名在教育一線工作了25年的老師,我深知老師們的辛勤付出和奉獻精神。 然而,許多人認為教師是“年輕,年輕,年輕”,理所當然地要求他們無條件地奉獻自己的精力。
教師不僅需要無償工作,還需要保證體力,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為一名老師,我也感到不知所措。 希望那些批評教師的人能夠每天十二小時親身體驗教師的工作,以真正了解他們的辛勤工作。
目前,我們在家長和教育專家之間面臨著許多挑戰,我們需要考慮一下。 我們不能簡單地迎合父母的意願,否則教育就會失去價值。 同時,我們不應該對教師有惡意和雙重標準,應該尊重他們的努力和努力。
作為普通大眾,我們需要理性思考教育問題,給予教育更多的關注和支援。 教育的未來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讓我們一起為教育的發展做出貢獻。
(本文為原創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