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圃新村地鐵站1號出口的人行天橋,是彭驛小區居民的“山水位置”:可以清晰地俯瞰鵬驛小區老舊房屋拆遷改造工程的施工進度。 “不管路過誰,他們總想上去看一看,拍張照片發回給居民,大家都盼望早點搬回去。 “在這裡住了50多年的莊恆義叔叔,在離這裡不遠的地方租了一間房子,所以經常回來看看。
今天(16日),鄰居們終於盼望著新的進展:鵬驛小區老房拆遷改造工程主體結構已全面封頂。 重新整理鵬驛社群2100餘名居民“新家夢”進度條。 從目前的建設期來看,預計2024年春節前後施工完成,老百姓搬回新房。
今天,上海開啟了“速凍”模式,迎來了新一輪的懸崖式降溫,但這並不妨礙鄰居們頂著寒風前來參加儀式,見證了激動人心的時刻,66歲的萬月大叔在7點多鐘就到了,“圓月團聚了,我們鄰里團聚的日子也近了。
彭浦新村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是上海最早的職工新村之一。 作為靜安區最大的居住小區,人口密度高,老舊小區比例高,改造老舊任務繁重。 彭奕社群是彭浦新村街道最後乙個未完工的舊居小區,也是本批拆遷改造專案中建築體量最大、居民人數最多、情況最複雜、改造難度最大的社群。 70年來,新建公房面臨年久失修、設施差、結構管線老化、屋面漏水、地面積水等諸多問題,再加上與廚衛同住的不便,居民對舊房的改造願望十分迫切。
在一次社群調查中,街道幹部聽到一位老人感嘆:“不知道什麼時候蓋房子,我們還可以期待那一天。 於是,街道偷偷做了乙個調查:彭小區有585名80歲以上的老人,這意味著他們需要加快速度。 街道和居民區以創新的勇氣克服了重重困難和阻力,科學調查、精準施策,堅持一次性完成彭邑舊改。 正是在這裡,實現了整個社群2110名居民的一次性同步改造,比原計畫提前了10年。
改造採用原多層建築拆除,新建多層高層民用建築按原居住標準建造,總建築面積2108萬平方公尺,其中地上建築面積1296萬平方公尺,地下建築面積8120,000平方公尺,包括1-17棟建築和地下車庫(兩層)共18個主要單體,建築高度8-19層,設計住宅2242套,提供地下機動車停車位1615個,非機動車停車位2400個,將建設1個社群黨群服務中心和3個場館,即生活服務大廳, 黨建文化中心、體育健身中心。
在施工過程中,還面臨著基坑施工開挖深度深、開挖面積大、工作介面寬、危險源多等問題針對工期緊、任務繁重等疑難問題,相關施工單位採用勞動實名制、一流的監控+AI技術識別,打造現場立體感知網路,利用專案雲平台生產管理模組優化管理流程,完善現場進度控制,加強安全動態管理。
為切實回應群眾關切,保障參與改革的居民權益,街道也多次預約、持續推進、有效探索。
據靜安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其中一項是創新性地推進《涉改房屋位址清單》工作,即只要經靜安區公安局人口辦、房管局、當地街道、派出所確認,並落實主體, 因拆遷、重建而暫時失去住址的參與改造的居民的戶籍事項不受影響。過渡期內,彭怡住址所附戶口及涉及最低生活保障、殘疾人“兩補”和“愛心奶”等福利政策不受影響,子女入托。 這項試點工作已在全市推廣。
此外,還優化了舊房全面改造範圍內產權房屋的登記和徵稅路徑。 居民辦理安置房轉讓登記時,不得受戶籍限制、限購等政策約束,不簽訂網上銷售合同。 此外,產權房登記為不動產時,被安置人的契稅也將免徵,不被認定為新購房的個人住房財產稅,真正惠及百姓。
作者:王婉儀。
文:王婉儀:葉晨亮 編輯:張曉明 責任編輯:朱月。
*請註明本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