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歲了,還能打車去山東書城買書嗎?是的。 老人名叫楊元凱,是大眾汽車的前副主編。 12月22日下午,在大眾**宿舍門口,我看到了這樣溫馨的一幕:一輛計程車停了下來,坐在副駕駛上的楊老付了車費,拄著拐杖下了車。 他轉過身,微笑著向計程車鞠躬,然後揮手離開。 在他身後是尚未融化的殘雪,他撥出的熱氣從帽簷蔓延開來。
2024年,受人尊敬的楊老成為受歡迎的報人。 我一踏進報社的門,就聽說了這件事。 一手拿著槍,一手拿著筆,這是硝煙時代大眾老前輩的標準姿態。 無論他吃了多少苦,無論他受了多少委屈,他仍然不改變自己的初衷。 艱苦歲月沒有頹廢,血液裡有浪漫和激情。 如今閒置多年的楊老,依舊在學習和思考。 我有休息一下的想法。 盯著老人的背影,我感到很慚愧。 我崇敬前輩,他們的感情、良知、品格、修養永遠是我學習的標尺。
2024年元旦是大眾汽車成立85周年。 正是因為楊元凱這樣受歡迎的報人堅不拔,這份紅色報紙才像一棵大樹,根深深地扎在地底裡。
大眾汽車是人才的“蓄水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國各地幹部短缺,民眾總是毫無保留地把最優秀的幹部送到外面去,派往國外的幹部中有8人擔任駐外大使,相當一部分人在國家擔任重要領導職務, 省市,甚至產生了偉大的哲學家、偉大的畫家、偉大的藝術家和偉大的詩人。外出的人中,戴牧數了數乙個,他年輕時因病失聰,參加革命後,在新四軍擔任秘密情報交通官,抗日戰爭勝利後,在大眾**社當翻譯、電報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分管上海市教育局。 先後合著或獨立編纂《中國手語》、《現代漢語常用詞手勢》、《中國成語手勢》等著作,極大地方便了聾人,填補了國內空白。 李剛是大眾**社的助理編輯,刻苦學習俄語,成為20世紀中國重要的俄羅斯文學翻譯家,他翻譯了700多萬字的文學和傳記作品,其中《寂靜的頓河》《安娜·卡列尼娜》《生與命》《復活》《日瓦戈醫生》等經典作品深深影響了幾代中國讀者。 我不知道,但我太清楚了,我讀過他的大部分譯本,也讀過不止一次的《靜唐》。
現在很多人以為著名的山水詩人孔復是山東師範大學的教授,殊不知他首先是乙個當紅的報人。 孔復從事編輯工作30年,編撰發行了大量新聞和文學稿件。 他對大眾汽車有著深厚的感情。
我曾經聽過孔復的女兒孔德政講過孔復和大眾老報人辛冠傑的故事。 辛冠傑是當代著名的收藏家、哲學家,走出公眾視野,被學術界同行稱為“辛公”。 他曾經深情地說,“我是大眾汽車的兒子”。 辛冠傑曾擔任大眾汽車的副主編(後來的主編),而孔復只是文藝部的一名普通棋子。 孔復性格好,特立獨行,辛觀傑評價他“犀利”“犀利”;辛觀傑寬巨集大量,愛戴珍惜人才,孔復評價他的“民主作風”。 從初識到相識,從同情到友情,兩人可謂是同志、兄弟。 後來,辛冠傑去外地履行職責,有時乙個月給孔夫寫17封信,加起來有3萬多字。 2024年,辛冠傑得知孔夫病重,他一生寫的《孔福文集》久不能出版,於是他去找出版社的一位朋友,告訴他們要“以最快的速度,按照最高的規格”出版, 大方坦率地表示“我會不惜一切代價”,並提前向出版社支付了5萬元。後來,因為印刷量只有1000冊,出版商又要了2萬元。 為了籌集資金,辛冠傑傾注了資金來幫忙,還不情願地賣掉了自己收藏的一些珍貴的書畫。 近30年前,7萬元對於乙個普通家庭來說是乙個天文數字,即使在今天,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辛冠傑願意付出一切,它的價值怎麼能用金錢來衡量呢?這是兩個受歡迎的報人之間的感人故事。 作家焦髮說,新空的友誼堪比唐代劉(玉溪)和劉(宗元)的友誼。
大眾報人的故事太多了,有傳說,更不起眼的平凡故事也多了。 翻開那本泛黃的大眾**裝訂書,腦海中浮現出一代代大眾報人一絲不苟、殷勤的眼神和孜孜不倦的身影。 可惜沒有拍到楊元凱微笑著向計程車鞠躬的鏡頭,但這個姿勢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 這是大眾報人對勞苦大眾的標準姿態。
我很高興自己成為了公報人中的一員,我願意向尊敬的前輩們學習,做乙個合格的公報人,講好公報人的故事,講好公報人的故事。
記者 肖春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