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外貿增長遠超預期”“外貿訂單已定產2024年”“俄羅斯、馬來西亞等地客戶已發出合作意向”......近幾個月來,中國商品**呈現穩步上公升勢頭,以人民幣計價的進出口增速連續四個月回公升,10月和11月實現正增長。 總體來看,外貿發展積極因素不斷積聚,企穩態勢繼續鞏固。 中國《**報》記者了解到,在外貿企穩的背景下,不少外貿企業訂單形勢有所好轉,預計還會繼續好轉。
市場活躍
這一年,我就像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飛機上一樣。 嘉興瑞麗家紡董事長費忠福感慨地說。 去年12月,浙江省商務廳帶領企業飛往歐洲接單,啟動了“千企拓市場、加訂單”行動。 截至2024年12月10日,浙江省共有2709個代表團赴海外參展、開展經貿洽談、招商引資等商務活動,鏈結企業15384家、31485人次,達成意向訂單超過1820億元。
訂單增多,外貿資料也隨之出爐**。 從國家層面看,海關總署披露的資料顯示,8月以來,我國出口量由同比下降轉為上公升,增速持續擴大,11月出口量增長12%,達到二季度以來的峰值。 同時,進口量連續10個月保持正增長。 放眼浙江,今年1-11月,浙江進出口總額達到4個50萬億元,同比增長44%。其中,出口3個28萬億元,同比增長35%,出口佔全國的152%,居全國第二。
外貿訂單的回公升,在被譽為“外貿晴雨表”的義烏也可見一斑。
義烏國際商貿城內,來來往往洽談業務的國際客商絡繹不絕,店內的客商忙著接待顧客,盤點商品。 據小商品指數網分析,12月第二週,**指數小**,線下成交火熱,帶動線上交易**指數和**易**指數**。 服裝輔料及輔料、護膚美容產品、衛生清潔日用品等產品較為火熱。
今年1-11月,整個市場樣本成交額突破2000億元,日均客流量超過20萬人次,日均外流3100人次以上,基本恢復到2024年水平。 * 集團副總經理陳志興告訴記者,在主力市場,義烏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RCEP沿線國家聯絡更緊密。 今年1-11月,義烏共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2924輛。7億元,同比增長22%。
需求正在回公升
11月,中國對美出口結束了14個月的下降,轉為增長96%,對日韓進出口降幅收窄。 手機、家電等消費類電子產品大幅反彈,11月積體電路進口增速年內首次轉正,進口量連續三個月增長,表明終端電子產品出口需求有所改善。
在此基礎上,通過技術優勢的超前布局,不少上市公司不斷加強與海外客戶的粘性。 “我們已經在第三季度為海外大客戶完成了大量新專案,這個客戶是我們現在和未來的重要戰略客戶之一。 主要從事手機MIM零部件製造的精研科技表示,公司正在繼續發揮技術和產能優勢,與海外客戶合作,做好前沿新專案的開發。
也有企業正在加緊開拓海外市場,將外貿業務視為第二“增長極”。 今年9月,漢德勒分別與江蘇順天、同力股份簽訂合作協議,借船出海開拓國際市場。 “我們成立了國際業務部,希望利用合作夥伴的系統、渠道和資源,及時獲取國際市場的商業資訊和產品需求,抓住國際專用車市場高度繁榮的機遇期,幫助我們實現'經營業績翻兩番,打造新車'的發展目標。 漢德勒董事兼副總經理陳慧媛告訴記者,公司近日參加了同力股份舉辦的海外經銷商年會,展出了多款優勢產品,收穫了俄羅斯、馬來西亞等地客戶的合作意向。
隨著外需的持續復甦,今年四季度義烏外貿增長也遠超預期。 12月18日,義烏全年快遞業務量突破100億件,成為全國首個年快遞業務量超過100億的縣級市。 “2024年,義烏全年快遞業務量為91億件,快遞業務量的快速增長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義烏外貿保持的高增長率。 尤其是進入四季度後,外貿增速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很多工廠訂單已滿,無法再接收新訂單。 進入四季度後,年畫、對聯等春節節日用品將繼續掀起一波內外貿訂單。
期望是積極的
在11月剛剛結束的德國MEDICA展會上,公司研發的霧化器等新產品受到客戶好評,現場簽約訂單數量遠超往年。 陸德醫療董事會秘書張玉軍告訴記者。
陸德醫療的感受,是當前多個行業、地區外貿復甦的乙個縮影。
南京海關資料顯示,江蘇繼10月外貿實現正增長後,11月繼續回公升,當月進出口4825件3億元,進出口規模創近15個月新高,同比增長74%。其中,出口31036億元,同比增長82%。從行業看,今年前10個月,江蘇省手機、汽車零部件、船舶出口大幅增長,出口量分別為1486件6億元,6773億元,5258億元,對應增長1%。
今年10月,蘇美達旗下航運公司與航運巨頭嘉吉航運公司簽訂了12艘皇冠63 Plus型新船的長期租船協議。 據介紹,該船擁有自主智財權,能滿足IMO Tier III和船舶能效設計指標EEDI III級排放標準的要求,是全球第三艘擁有BV Smart ENE1能效管理分類標誌的船舶,在經濟節能、載貨、安全、環保等方面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今年前三季度,我司造船業務成功交付新船15艘,訂單近60手,外貿訂單生產已定至2024年。 “未來,公司將繼續深耕中型散貨船市場,加強船舶設計、研發和建造能力,鍛造核心競爭優勢。” ”
原文**:中國**日報、中國證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