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定居上海的同學想回老家邵陽做生意,邵陽同學雖然多了些,但他並沒有主動單獨聯絡任何人。 不過,他還是在同學群裡提起了,說什麼時候來邵陽,有意思的是同學們集體失聲了,更何況邵陽同學都是外地同學,沒人回答,2小時後,他自己在群裡感嘆:天下短如春夢, 而人情如秋雲般稀薄。
真的是這樣嗎?我想首先是這位同學沒有自我意識。 朋友是平等的,你又不是社會精英,當紅明星,為什麼隨口一句就能回應。 其次,這位同學不太了解溝通的規則。 別說很正式,至少你要玩**,幾年的同學,總有一兩個人玩得很開心吧?如果你想去那個地方,你應該經常主動告訴你的朋友你看到或沒有看到誰,你可以幫忙形成乙個遊戲。
著名作家莫言曾感嘆:“退休後,我發現任何同事、同學、朋友都是生活中的過客,終將一掃而空。 ”
走在生活的邊緣,我們可以發現:
生活就像一列單行車,有人上火車,有人落車,離目的地越近,火車上的人就越少。
曾經的小頭髮早已被剪掉,為了謀生,我們在看不見對方的地方與洪水的所有力量作鬥爭。
以前的感情再好,以前的同學再形影不離,分開後感情也會淡淡。 難得有同學關係,會像老磊和老曹一樣,長久不變,一如既往的溫暖。
曾經面對面的同事,分開後,我們可能還會有**,每隔三五次就聊一次,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通話的次數只會越來越少,直到沒有**,沒有資訊。
一旦成為朋友,無論關係有多好,一旦出現利益衝突,或者各自有了新朋友,友誼的船就會被掀翻。
孤獨的船,獨自在冰冷的河水和雪地裡釣魚。 人生本來就是一段寂寞的旅程,時間記錄一切,時間釋放一切,再怎麼難以安定,終究會回到無盡的貧瘠。 既然大人都知道人去喝茶涼是正常的,那我們又何必在意同學之間的冷漠呢?上海和邵陽相隔萬千山川,平時缺乏溝通,就算是偶然相遇,也無法找回曾經的親密關係,因為我們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圈。
有時候不見面,不打擾,就是對彼此最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