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 年 11 月 9 日至 10 日晚上,納粹政權在德國掀起了一波暴力反猶太主義浪潮,被稱為“水晶之夜”或“碎玻璃之夜”。 暴行結束後,街道上布滿了商店櫥窗的碎玻璃,因此得名。
水晶之夜是由赫舍爾·格林斯潘暗殺恩斯特·馮·拉特引發的。 格林斯潘是居住在巴黎的 17 歲波蘭裔德國猶太人,馮·拉特是德國駐巴黎大使館的德國外交官。 10 月 28 日,在沒有任何通知和準備的情況下,1七萬名德國猶太人被驅逐到波蘭,包括格林斯潘的父母和妹妹,但波蘭拒絕接受他們。 格林斯潘從姐姐那裡得知他們被驅逐出境的可怕經歷後,向大使館尋求幫助,但馮·拉特無能為力。 出於對父母命運的絕望,格林斯潘選擇了冒險。
1938 年 11 月 7 日,格林斯潘向馮·拉特的腹部開了三槍,1 月 9 日,馮·拉特因重傷死亡。 作為回應,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發表了煽動性的反猶太主義演講,聲稱格林斯潘不是單獨行動,而是猶太人針對德國的更大陰謀的一部分。 在希特拉的允許下,戈培爾呼籲對德國猶太社群發動攻擊。 那天晚上,納粹黨的準軍事組織(黨衛軍、衝鋒隊和希特拉青年團)成員以陰謀論為藉口,奉命襲擊猶太社群並發動水晶之夜。
那天晚上和隨後的幾天裡,這些有準備的納粹團體對生活在德國的猶太人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破壞。 他們燒毀了數百座猶太教堂,摧毀了數千家猶太企業,砸碎了無數商店的玻璃,摧毀了猶太人的墓地和房屋。 警察和消防隊也被命令無視這些襲擊。 因此,警察沒有保護猶太人及其財產,消防隊也沒有撲滅猶太教堂的火焰。 在水晶之夜及之後,數百名猶太人被殺。
第二天早上,納粹政權命令警察逮捕了大約 30,000 名德國猶太人。 事實上,這些人沒有犯下任何罪行,警察逮捕他們只是因為他們是猶太人。 猶太囚犯被送往達豪和布痕瓦爾德等集中營。 逮捕令猶太家庭和社群深感震驚和恐懼。 納粹當局釋放了一些囚犯,因為他們的家人可以證明他們有離開該國的計畫,但其餘的人在集中營中被殺害。
對於德國猶太人來說,水晶之夜是乙個重要的轉折點。 在此之後,許多猶太人得出結論,他們在納粹德國沒有前途。 水晶之夜通常被認為是大事件的開始,對猶太人的社會、經濟和政治攻擊上公升到國家支援的暴力、驅逐和大規模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