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動脈狹窄小知識

Mondo 健康 更新 2024-01-28

椎動脈作為主要的顱內動脈,在腦的供血中起著重要作用,主要來源於雙側鎖骨下動脈,部分變異來源於主動脈弓和頸內動脈。

椎動脈狹窄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動脈粥樣硬化、夾層、動脈瘤、血栓形成和椎動脈發育不全是椎動脈狹窄的主要原因。 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頭暈、噁心、嘔吐、眼轉、肢體無力、吞嚥困難、共濟失調和複視。

椎動脈狹窄在解剖學上可分為顱外椎動脈狹窄和顱內椎動脈狹窄。 狹窄在椎動脈的 V1 和 V4 節段更常見。 椎動脈顱內段和顱外段血管組成不同,顱內段無外彈性膜,內膜較薄,內側和外膜彈性纖維少,分支較多,手術風險高。

椎動脈狹窄分為輕度(狹窄小於 50%)、中度(狹窄 50-70%)和重度(狹窄大於 70%)。

有症狀的椎動脈狹窄與卒中發生率高有關。 有症狀的椎動脈狹窄可以通過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治療和手術來治療。

生活干預:健康飲食、戒菸戒酒。

藥物**:可使用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和他汀類藥物。 支架手術**因其創傷小、恢復快等特點,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推廣。

支架的目的是改善椎動脈和基底動脈供血區域的血液供應。

推薦使用當前的椎動脈支架**。

1)有症狀的椎動脈顱外動脈狹窄患者50,如果藥物無效,可以考慮血管內**。

2) 有症狀的椎動脈顱外狹窄 70 如果狹窄進行性惡化,患者可以考慮血管內介入治療**。

3) 對於無症狀顱外動脈狹窄的患者,如果伴有先天性發育不良或對側椎動脈缺失,則可以考慮血管內介入治療 70**。

由於支架內膜的增生和支架血栓形成的組織,血管壁的急慢性炎症,以及生長因子的分泌導致血管內膜增生,易發生支架後再狹窄,藥物支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再狹窄的風險。

此外,還需要規範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控制,規範術後用藥:抗血小板、穩定斑塊、戒菸戒酒、定期複查。 秋冬入住挑戰

相關問題答案

    頸內動脈狹窄的症狀,了解一下

    頸內動脈從第頸椎水平的頸總動脈分支,甲狀腺軟骨上緣水平,最初向頸外動脈後外側延伸,然後轉向其後內側,在頸椎橫突前方上公升到顱底的咽後壁。它通過頸動脈管進入顱骨,穿過海綿竇,在前床突上方,將大腦前動脈和大腦中動脈分開。常見的頸動脈狹窄有動脈粥樣硬化 高須動脈炎和纖維肌功能障礙等,其他如外傷 動脈扭轉 ...

    頸動脈狹窄是需要重視且不容忽視的一大健康風險

    一 引言。頸動脈狹窄,乙個看似專業卻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的疾病,近年來發病率逐漸上公升,成為不容忽視的健康隱患。頸動脈狹窄會導致大腦血液供應不足,從而導致一系列嚴重後果。本文將深入探討頸動脈狹窄的四種嚴重後果,以提高公眾對這種疾病的認識和關注。.成分 中風。頸動脈狹窄可導致腦部血流不足,嚴重時可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