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丨布喵,出品零售氪星球(ID:LS-KXQ)折扣店剛剛在國內市場熱鬧起來,就出現了乙個倒下的先驅者案例。 特別是,它是一款具有正宗德國折扣店根源的播放器。
12月23日,社群硬折扣超市碧一德宣布,從12月22日起暫時關閉。 同時,小程式**和官網也已不再可用。 前一天,公眾號還在發布特價促銷活動。
碧一德,上海話中“便宜”的諧音,是近10年來上海市場新成立的硬折扣社群超市之一。 它由德國人菲利普·斯潘根伯格(Philipp spangenberg)創立,於2024年10月開設了第一家門店。
據信,必益德是中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硬折扣社群連鎖店的零售運營商。 在最新的2024年 Lianshang.com 折扣連鎖品牌TOP20榜單中,碧一德以200+門店規模位列第六。
在乙份**業務“通知函”中,碧一德的運營公司億瑞(上海)**坦言,關閉業務的原因是:零售環境持續惡化,長期虧損和資金鏈斷裂,使商業活動難以為繼。
因此,董事會決定:“立即暫停公司各項經營,梳理資產負債,期待重組後走出困境。 “據專業人士分析,資產清算是企業破產的必要程式。
2024年9月,年僅5歲的碧一德獲得ARGAN Capita數億元獨家成長融資,Philipp Spangenberg接受採訪,雄心勃勃地計畫將融資用於門店擴張,短期聚焦江蘇,逐步覆蓋長三角及華東地區,預計2024年實現800家門店的目標。
斷裂資金鏈的先行者
在社交媒體上,有上海消費者提到,在過去的乙個月裡,碧益德出現了“清倉大甩賣”的跡象。
在比易德官方賬號宣布關閉的當天上午,零售專家、上海連鎖管理研究院院長顧國建剛剛在朋友圈發文提醒,“12月20日是必益德硬折扣店向供應商付款的日子,但很多供應商一直沒有收到貨款”
在一家已經倒閉的商店門口,貼著一則小廣告,上面寫著“現在的房東已經收回了房子,因為碧一德拖欠租金”,以尋找新的租戶。
事實上,從商業模式來看,比一德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市場的門生,最像德國的ALDI。
有傳言稱,Beyid的創始人菲利普·斯潘根伯格(Philipp Spangenberg)是德國ALDI的高管,他的團隊此前曾在土耳其複製了ALDI的本地版本,後來被ALDI收購。
碧益德完全模仿德國“廉價超市”的樣子,**感人“,200-300平公尺,精選約600SKU。 服務、營銷、裝修都是“極簡主義”,簡單的多層貨架、展示用的裁盒,大批量商品直接堆放在地上。 店員是乙個多工處理者,負責卸貨、拉高、**和收銀員。
在上海市場,碧一德人口密集,在寶山、嘉定、閔行、普陀等遠離核心商圈的地方,客戶群老齡化,對最好敏感,不重視品牌。
比一德唯一一次披露資料是在2024年2017-2024年,銷售額年復合增長率為120%,自有品牌佔總銷售額的40%左右,與競爭對手的平均價格差異約為35%。
2024年,碧一德離開上海,進入崑山、無錫、常州,但2024年立即退出常州。 2024年,公司在上海、江蘇設立自營門店160余家,分別在上海南北設立專用物流配送中心。 同年,推出網上平台,增加送貨上門服務。
據企業調查,自2024年1月以來,比一德註冊資本由400萬美元增加,經歷了約10次增資。 2024年6月註冊資本達到12億美元。
然而,在2024年宣布融資幾個月後,碧一德的法人由創始人Philipp Spangenberg變更為賈巨集斌,而在今年12月18日,即宣布停業前五天,法人變更為賈鵬飛。
對比伊德的反思?
今年4月,Retail Krypton Planet發表了《為什麼年輕人熱衷於去Ole買雜貨?正如文章所提到的,正在加速迭代和“新”的國內超市行業,正呈現出明顯的分化。 是倉儲會員制超市出牌,山姆、Costco、盒馬鮮生、福迪、M Club等國際本土玩家紛紛加速或加緊入局;圈外人寥寥無幾的硬止折扣店賽道暗流湧動,玩家們紛紛進入暗戰,從上海灘到國內各個區域市場。
2024年底,盒馬將全面掀起折扣改革,折扣超市正式浮出水面。 特別是在上海市場,新的玩家不斷湧入,包括發展了7年的碧益德,經營了4年多的奧樂齊,最近1-2年進入市場的盒馬奧特萊斯和青梅俱樂部,以及進入市場的叮咚奧特萊斯,過去1-2年。
在海外市場,硬折扣店已被證明是一種成功且可持續的業態,其精簡和效率在零售業態中達到了頂峰。 當前,國內經濟環境在變化,消費者在消費上變得更加理性和謹慎,這也是硬折扣零售大行其道、逆勢而上的時期。
但是,比依德為什麼要離開現場呢?
首先,成功的商業模式很難本地化。
淮南桔是橘子,淮北桔是橘子。 公司擁有一支來自德國的CEO和創始顧問團隊,擁有數十年的硬折扣實施經驗,本土團隊洞察當地需求,擁有豐富的實施經驗,兩者相輔相成,探索出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硬折扣零售模式。
然而,該模式可以複製,但外部經濟和競爭環境難以重現。 例如,在中國城市,社群門店輻射小,租金高,這對大訂單覆蓋低毛利的模式來說是乙個很大的考驗。 奧樂齊進入中國後,一開始並沒有完全照搬德國模式,即使是現在,在高租金下走了多遠,也是一些業內人士的疑問點。
國內外競爭環境的惡化,也不是奧樂齊崛起時德國的狀態,當時還沒成長起來,對手的迅速湧入帶來了發展的強力壓制。
此外,國內電商發展帶來的標準產品競爭激烈,國內消費者對生鮮商品的巨大需求,也使得這種業態的商品力和鏈條的除錯和構建更加困難。
其次,成功的零售業態的形成需要紮實的打磨和長遠的眼光。
櫻桃好吃又難種,折扣店成為國內零售業的風口,湧現出一大批加盟者。
不過,在首都經濟學院教授陳麗萍看來,“我們不能走資本推動擴張的路子,不加思索就一味地擴張開店,不顧背後成本的幾何級數增長,努力通過增加門店數量來吸引更多資源!”
更何況,“資本的需求和零售商的需求往往不同,所以有時1+1<2,有時會低於1。 ”
特別是以硬貼現模式為代表的可持續低**,本質上是乙個系統工程,從誕生到成熟,需要在具體市場中不斷試錯,最終成型。
團隊合作、戰略戰術和外部環境,每乙個元素都很關鍵,一套組合衝擊天下,但任何一步失誤,都可能掉鏈條,帶來致命的傷害。 比如後期是否增加線上上門服務和生鮮品類,也讓一些業內人士質疑。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初期,比一德開家是為了賺錢,但融資後急於擴張,希望以規模換效益,於是慢慢走下坡路。 “換高層,換一流業務,換產品,選址不當,經營水平下降,各種因素疊加,最後河水在下降。 ”。
特別是 2022 年大流行期間的封鎖。 “房租和企業兩大山期,一旦來訪人數不好,現金流不好,就很難持續下去。 “進入2024年下半年,新入店者湧入帶來的激烈**爭奪戰,成為壓垮比依德的最後一根稻草。
陳麗萍的觀點是,“實踐證明,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哲學思維和戰略方向很重要!”。
那些所謂的折扣連鎖店,幾年內開上百家或上千家門店,擴張迅速,迎合資本市場的口味,熱衷於加盟,幾乎很難跑遠,甚至有趁勢“切韭菜”的專案。
一桶冷水倒在打折風口上
在國內零售業,折扣店並不新鮮。 僅在上海市場,就出現了幾個折扣店品牌超過20年。
成立於2024年,成立婺源折扣店和農工超市,最大門店230+2024年,由西班牙著名零售商創立的迪亞甜甜,於2024年被蘇寧全資收購,其密集分布在上海主城區的300家門店,紛紛變身為野心勃勃的蘇寧小店......如今,它們都消失在行業發展史的塵埃中。
比一德的離去,再次證明了這種業態建設的難度和長期性。 Biyid不是第乙個,也不會是最後乙個。
大家都明白道理,還有很多人過不了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