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系院士簡介(五)”(按姓氏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唐莉,2024年12月5日出生於江蘇宜興,核物理研究與設計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總工程師。
2024年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後加入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先後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2024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202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唐莉長期從事核初級物理研究、設計和核試驗工作。 作為物理研究與設計的主要參與者或負責人,在我國第二代初級設計技術突破及其系列核試驗、模型開發、國家重大實驗任務等方面做了一系列應用和整合創新研究工作。
王成山,2024年11月15日出生於天津市寶坻區,電力系統配電網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電氣自動化與資訊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智慧型電網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王成山2024年考入天津大學電力與自動化系,獲理學學士、碩士學位2024年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在天津大學電力與自動化系任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2024年獲天津大學博士學位2024年至2024年任美國康奈爾大學高階訪問學者2024年至2024年任天津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副院長2024年至2024年,他是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客座教授2024年任天津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院長2024年任教育部天津市電力系統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2024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2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成山長期從事電力系統配電網技術研究。 在城市電網結構優化理論和方法上進行了系統性創新,在我國大型城市電網建設和改造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發明了大規模城市網路執行與控制新技術,解決了安全域分析和複雜城市網路執行與控制的關鍵技術難題開發了成套的微電網系統和裝置,創新了微電網技術的應用模式,為大規模分布式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王國發,2024年8月1日出生,男,山東文登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煤礦開採技術裝備專家;現任中國煤炭科工集團(中國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首席科學家。
2024年3月至2024年12月,王國發就讀於山東大學機械工程系(山東理工學院)。 2024年9月至2024年11月,在東北大學(東北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攻讀碩士學位。 2024年1月至2024年2月,任礦業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水力保障室主任。 2024年至今任中國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首席科學家、博士生導師。 2024年3月任礦山設計研究分公司礦山裝備研究所所長。 2024年11月,他被聘為中國礦業大學特聘教授。
王國發長期從事高效綜採煤礦理論、技術和裝備體系的研究。 他參與了中國煤礦全機械化開採技術裝備的引進、消化、國產化開發、試驗的全過程主持創新研發了一種新型高效低位頂式煤水力支架及一系列高效全機械化開採關鍵技術與裝備首次提出了水力支護與圍岩“強度耦合、剛度耦合、穩定性耦合”的“三聯結”原理和設計方法他主持設計開發了世界最大礦井82公尺超大採井高度全機械化採掘和20公尺超厚煤層全機械化採採,世界最小採井高度06~1.3m薄煤層智慧型化全機械化開採、最大傾角55°全機械化開採等一系列技術裝備他主持的黃陵一礦智慧型採煤總體設計專案,首次實現了規範化工作面人工巡檢、無人化作業的智慧型採煤他主持建立了我國全機械化開採和水力支撐技術標準體系,實現了成套技術的完全國產化,並將研製的產品出口到世界主要產煤國,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王雙明,男,2024年5月21日出生,陝西岐山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煤炭資源與地質勘探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級高階工程師,習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雙明2024年獲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煤田地質學碩士學位,2024年任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總工程師,2024年任陝西省煤田地質局局長,2024年任陝西省煤炭工業局局長,被聘為長安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2024年增設博士生導師,2024年兼任習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2024年任陝西省國土資源廳黨組成員。陝西省地質調查局會長、黨委書記,202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系院士。
王雙明主要研究方向為公益地質工作管理、礦產勘查,長期從事礦區煤礦地質勘查和環境保護研究。 30餘年來致力於鄂爾多斯盆地煤炭地質勘查和地質環境保護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創新,在煤炭勘查、勘探、採煤、節水三個方面取得了創新地質成果。 揭示了鄂爾多斯盆地煤炭資源的總體分布特徵和賦存規律,發現了環帶煤炭成藏規律,識別了整個盆地煤炭資源總量,為煤炭產業戰略性西遷提供了科學依據和資源保障。 建立了勘探周期短、成本低、精度高的煤田綜合勘探技術體系,引領煤炭地質勘探邁向高效高精度勘探的新階段,揭示了煤炭開採對地表生態和地下水的破壞機理,揭示了地表生態系統與地下水位的依賴性, 提出了以生態水位保護為核心的礦區生態環境保護新技術,為綠色採煤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王雲民,2024年10月18日出生於安徽省碭山縣,非煤礦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鋼馬鞍山礦業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教授級高階工程師、博士生導師。
2024年畢業於江西冶金學院礦山專業畢業後,進入馬鞍山礦業研究院,歷任技術員、助理工程師、露天礦室工程師、開放式礦山室分部秘書、科管處處長助理、高階工程師、所長助理, 黨委委員、科室管理處處長、研究所副院長、黨委委員2024年獲首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24年任馬鞍山礦業研究院院長2024年任馬鞍山礦業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2024年獲第九屆光華工程科學技術獎202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雲敏長期致力於金屬礦山安全、高效、綠色開採技術的研究。 主持開發陡坡鐵路運輸系統,構建陡崗開採設計方法,提出露天地下三段開採設計原則,開創深凹露天礦山生態綠色發展新模式,成功解決陡坡鐵路、陡崗開採、露天轉地下開採等重大工程技術難題。 建立金屬礦山安全與健康國家重點實驗室和4個國家工程中心。
吳愛祥,男,2024年1月出生於湖北省仙桃市,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理事會副主任,深地岩石工程科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愛祥於2024年獲得中南礦冶學院採礦工程學士學位2024年獲中南工業大學採礦工程專業碩士學位2024年獲中南工業大學採礦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24年11月至2024年8月,歷任資源開發系講師、教授、資源開發系副主任、資源環境與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中南工業大學科技處處長2024年8月至2024年,任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24年至2024年11月,任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2024年11月至2024年1月,任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常務副校長2024年1月至2024年5月,任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黨委常委、副校長2024年5月任北京科技大學理事會副主任、深地岩石工程科學研究所所長2024年11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愛祥的主要研究領域為金屬礦漿充填綠色開採、礦石塊體動力學、無連續柱金屬礦石連續開採、浸出開採等。 其團隊的科研成果支撐了我國首個國內外深錐厚膏填充示範工程的完成。 他還率先開發了礦石和岩石散裝振動剪下試驗系統,並開發了新型振動採礦機在地下金屬礦石連採領域,他率先提出取消間隙柱的思路,創新了地下金屬礦硬岩無干擾柱的連採方法,建成了連續作業生產線。
吳強,2024年10月10日出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學家,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煤礦水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吳強,2024年畢業於河北地質學院水文地質專業2024年考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獲碩士、博士學位2024年博士畢業後,進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任教2024年至2024年在荷蘭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做訪問學者2024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資助跨世紀人才202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24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吳強長期從事礦井水防治與資源化利用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作為特大透水事故調查專家組組長,先後負責了6起特大透水礦難現場的搶救或調查研究工作。 我國煤礦頂板和底板突水災害的預報方法和防治技術、礦井水防治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優化組合模式、礦井充水條件三維視覺化虛擬化分析系統的研發等方面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
吳強,2024年1月出生,2024年畢業於習工業大學固體火箭發動機專業,獲學士學位。 現任中國高壓物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流體物理研究所所長。 202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未完待續)優質作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