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高速增長的週期已經結束,所以林毅夫預期的8%的年均增長率肯定是錯誤的;不僅如此,未來要解決的問題不是長期維持,而是積累債務和產能過剩。
這是乙個充滿矛盾的現象。
過去,中國幸運地轉為債務,經濟高速發展,稅基不斷擴大,用長期債務把短期債務變成短期債務,在增長過程中通過稅收穩定債務比率不是問題現在的情況不同了,經濟衰退,自2024年以來增長呈下降趨勢,後疫情時代產能過剩。
由於是產能過剩,很難通過擴大財政赤字來促進生產,所以解決產能過剩只有兩種途徑:一是增加家庭收入,二是向世界釋放產能。
增加收入的方法:就業
增加居民收入是所有專家的共同呼聲,問題是如何增加
發行貨幣和發行優惠券?黃啟帆表示,我國可支配收入將增加12萬億元,而且是平衡的這個幅度似乎並不大;美國在疫情期間發行了5萬億美元,約合35萬億元,就人口而言,中國要送到這個水平,當超過140萬億的時候,能做到嗎?這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轉債,而全國地方財產的集體收入入不敷出,必須通過發行國債專項債和長期債務轉為短期債務來保證地方財政的正常執行。
增加居民收入的理想途徑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這種說法實際上是為了增加民營企業的就業人數。
所謂中等收入人群,也就是月薪在5000元以上的人,85%的就業崗位由民營企業支撐,其平均工資的中位數在每月5000以上,因此,大家都在罵咧,把這件事情放在一邊,畢竟物質財富還沒有達到恩格斯所說的大富足, 政治口號無法取代經濟的現實,現實是中國能夠進入中等收入國家,主要是因為民營企業對就業的貢獻,不僅如此,中國經濟要想增加就業,還是會被民營企業主導。
黃啟帆說,要把中等收入人口數量增加一倍,也就是4億。 不要指望短期內會有這麼大的規模,因為現在產能過剩,企業需要做的就是縮減資產負債表、裁員、減薪。
那麼,中國如何才能快速走出產能過剩的大迴圈呢?
外貿突破將是決定性的選擇
在產能過剩的迴圈中,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最有效的辦法是通過外部需求來增加產能。
理解了這一底層邏輯,中方對政策有了更好的理解,中方也發表了宣告:中美關係只能合作,不能選擇。
當然,外貿的突破不在於哪個國家的談判,而是中國能否接受國際組織的規則,重點是CPTPP。 川普為保護美國工人利益退出該集團後,日本開始帶頭推動TPP,TPP更名為CPTPP。 2024年3月31日,英國大臣巴德諾克宣布,英國正式加入CPTPP,成為第12個成員國。 按照提交順序,下乙個應該是中國。
中國沒有批准申請,中國也沒有放棄努力。
中國正在研究2300多篇文章,如果能夠跨過門檻,加入協議,可以說是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
這種可能性有多大?
舉個例子:獨立的工會。
CPTPP要求締約國確保工人的權利和權利,並要求工人有集體談判的權利。
這篇文章可以說是針對沒有獨立工會的國家,或者更準確地說,是針對不同制度的國家,因為獨立工會在法律上不受制度約束。
工人可以組成代表團與管理層討價還價並談判福利,包括工資。 目前,我國工會都是黨和黨領導下的職工組織,既存在又不獨立,所扮演的角色也不盡相同。 美國汽車行業的獨立工會要求更高的工資,因為該行業是豐厚的、有利可圖的,最終的結果是管理層只是做出讓步。
另乙個難以跨越的障礙是消除非市場行為,CPTPP要求各方必須是充分競爭的市場。
國有企業公平競爭,不能有高於市場的特殊權利和政策紅利。
這意味著,所有國有企業的壟斷終將被打破,短期內,通訊、石油、航天、金融等將允許民營經濟入駐,國有企業將無法獲得各種補貼、稅收、銀行貸款,在同等條件下與民營企業競爭。
CPTPP對資訊和資料持開放態度。
整個資訊將全面開放,國際網際網絡巨頭將回歸中國運營,這可能是更根本的,因為我們目前對全球資訊的了解並不全面。
這樣一來,如果中國接受這些條件,中國的經濟結構和社會形態將在乙個世紀內發生變化,這種可能性有多大?
有一點是肯定的,CPTPP不會改變聯合協議的條款,只會在有限的範圍內對中國做出讓步。
CPTPP是全球最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能夠跨過CPTPP門檻,中歐、中美相關問題都是理所當然的。
從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看,突破外貿非常重要;從現實中國社會的角度來看,跨越CPTPP的五個門檻似乎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