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我和乙個做諮詢的朋友共進晚餐,我聽到了乙個非常驚人的統計資料。
她為一所重點高中提供心理服務,班主任告訴她,她班的45名學生中有19名正在服用抗抑鬱藥物,其中3名已被停學......
談到班主任滿臉苦惱的表情,她說這些孩子聰明而堅強。 學校其實並沒有給他們太大的壓力,他們自己也已經自律到了沒有進步空間的地步。
她給我講了兩個故事。
一
甄珍(化名)。自我管理到病理程度。 她每天給自己定乙個時間表,精確到每半小時一次。 她會對每次考試做總結,盯著老師分析她的問題。 每個月大考前,她每天4:30起床,12點上床睡覺,不留遺憾。
老師觀察到珍珍極度焦慮和對成績的渴望,甚至表現出軀體表現,如手抖、多動等,還和父母聊了幾遍,但對方並不在意。
直到期末考試不及格,在宿舍裡崩潰哭泣,父母才不得不送醫院檢查。 他被診斷出患有中度雙相情感障礙,別無選擇,只能暫時中止學業。
另乙個名叫大慶的男孩如願以償地考上了北京的一所985大學。 但從高中同學口中得知,大慶上大學後,沉迷於網路遊戲,如今瀕臨輟學。
大慶的父母對他很嚴格,大慶也很爭強好勝,成績從小就名列前茅,母親很早就全職照顧他的生活。 一路走到重點小學,初中到大學,在大慶從不犯錯,進入大學後,放飛自我,曠課、玩遊戲、不及格這就像高中時的兩個人。
如果不是同學們親口告訴班主任,她無法想象,她年級前五名的男生,現在竟然會淪落到這個地步。
第二
這位朋友告訴我:成績越好的孩子,他們就越有可能成為情緒問題的目標。 抑鬱症,好像是一種極好的疾病。 “乙個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孩子,他的情緒、態度和價值觀更有可能病態。 ”
要麼他變成像真真一樣學習考試的機器,以血腥殺戮為樂,一旦失敗,就無法打敗軍隊。
或者就像大慶一樣,即使考上了名牌大學,也不知道你習學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下一站應該去**,所以你陷入了享樂主義的困境。
鎮壓越深,控制越深,反擊越猛烈。
也有很多孩子可能沒那麼優秀,但他們也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生存下來,他們的生活充滿了成績、排名,即使生病了,也逃不掉家庭作業的現狀。 缺乏控制感和成就感的他們,也成為了“空心病”的一員。
當他們可以做出自己的決定時,他們選擇消極,平躺並擺出不好的姿勢——哀悼,這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遠房親戚的女兒就是這種情況。 留學歸來後,找工作並不順利,快30歲了在家還閒著,又不找伴侶,父母只能著急。
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教育學教授威廉·達蒙(William Damon)一針見血:青春成長的關鍵是不要有太大的壓力這毫無意義,他們沒有人生方向。
青少年“空虛”的原因,不僅是競爭激烈的環境,更是事實缺乏對世界和自我的思考。
一人為研究生入學考試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