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沽湖畔的雲嶺神青“小梁山”,更是“黃臘老村落”湧現

Mondo 健康 更新 2024-01-30

上海在雲南幹部挖掘特色資源,推動產業更新,助力雲南寧蒗建設幸福宜居美麗小城。

寧蒗縣馬鈴薯種薯全產業鏈建設專案。

在美麗的瀘沽湖畔,有一座小城,盛產土豆和蘋果。 作為中國西南馬鈴薯產區的主要種子供應基地,馬鈴薯出口泰國、緬甸和越南這裡的蘋果,在被太陽“親吻”後,“飛”到......在國內外,他們一下樹枝這裡就是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因為位於橫斷山脈中部的川滇交界處,所以被稱為“小梁山”。

寧蒗縣委常委、副縣長曹利民表示,去年7月以來,楊浦區、寧蒗縣紮實推進東西部合作,提公升加力燃燒室,提質增效,挖掘特色資源,發揮生態優勢, 大力發展高原農業,帶動居民收入,促進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把“小梁山”打造成乙個幸福宜居的美麗小鎮。

滬滇合作專案——雲濟南林泥馬鈴薯產業園。

畝馬鈴薯產量4345公斤,創歷史新高。

去年是寧蒗縣“一縣一業”馬鈴薯(種薯)示範縣成立的第一年。 上海援滇幹部、寧蒗縣鄉村振興局副局長高俊傑介紹,圍繞“一縣一業”,上海在永寧鎮溫泉村委會農村村落戶村投入資金建設中國雲芝南林馬鈴薯產業園。 該專案於今年6月投產,預計年內實現產值300萬元,明年可全面投產。 “品種是一等種子梨樹6號,可收穫鮮薯4896粒4公斤,相當於每畝鮮薯4345公斤,創造了寧蒗馬鈴薯畝產史上最高紀錄。 ”

除產業園外,上海援雲南還與當地政府合作建設了一批標準化種薯生產基地,湧現出一批專業種植戶,帶動近萬名村民增收。 馬鈴薯種植大戶楊永貴說:“過去,馬鈴薯只是為了吃穿而種植的。 有了上海援雲南,種植技術公升級,市場無憂,每年能賣幾十萬元”

2024年,寧蒗縣構建“一核、三區、五基地、多輻射”的種薯產業空間布局,全面構建種薯全產業鏈發展業態,種薯養殖面積25萬畝,產值14億元,打造“林料馬鈴薯”品牌, 建設全國最乾淨的馬鈴薯種薯產區、西南地區最好的脫毒種薯基地、雲南重要的馬鈴薯種質資源園。

2700個蘋果香甜爽口。

年度消費協同任務完成率為593%。

去年蘋果收成不錯,首次出口。 新營盤鄉“2700蘋果種植基地”負責人陸泉告訴記者,該基地三個月共出口蘋果6975噸。 借助上海援雲南,“公司+合作社+農戶”共同打造了1200多畝的“2700個蘋果種植基地”,帶動種植面積達到10000多畝。

在基地工作,月薪3000多元。 新營盤鄉阿魯村村民季紅二偉說,自從學會了拔蘋果技術後,家裡蘋果的品質和產量都得到了提高,“以前蘋果賣6毛錢一斤,但去年年底3塊錢,效益提高了5倍!”

上海援雲,促進了種植技術的更新,寧蒗的“小梁山蘋果”品質越來越好。 在“2700蘋果種植基地”中,蘋果商品率在95%以上,“糖果”蘋果佔70%;畝產增至16噸,986戶合作農戶年均收入3萬元以上。

上海援雲南,不僅解決了“田中田”的問題,也接手了“進市場、擺上檯面”的問題。 寧蒗土豆、蘋果、柑橘等“雲品進滬”,參加“百縣百品”評選、上海農展等,年度消費合作任務超額完成,完成率達到593%。

而鄉村之美——

黃臘古村。 深入研究和領悟社會治理創新經驗。

不久前,虹橋鎮黃臘老村榮獲國家級森林村“金招牌”和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背後是上海支援不可或缺的。 在上海援滇幹部的帶領下,當地政府引進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院參與集鎮規劃,重點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為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借鑑楊浦區先進經驗,黃臘老村以黨建為指導,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農民參與的實施機制,建立“紅石榴”工作站,組建志願服務隊伍,探索“一物一議”、網格化鄉村治理模式。 改善人居環境、森林保護和防火宣傳、衝突和爭端解決......“紅石榴”志願者無處不在,引導大家參與到和美村的建設中來。 從養豬、冷水魚、高原雞養殖,到蘋果、青貯飼料種植,全村形成了種植養殖一體化的迴圈經濟,農村黨建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產生共鳴,描繪了美麗鄉村的新畫卷。

高俊傑松了一口氣:“援雲三年,如果寧蒗每個村都能成為'黃臘老村',那麼我們幹部援滇的一切辛勤工作都不會白費!”

作者:傅欣欣,本報記者。

文:記者 傅欣欣:受訪者提供 編輯:趙正楠 責任編輯:範冰。

*請註明本文出處。

相關問題答案

    雲玲懇求讓更多孩子早日實現“跑步夢”

    上海市慈善總會 兒童救心 專項幫助雲南昭通市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在上海接受免費手術。上海公益力量赴雲南昭通開展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想像其他同學一樣在操場上自由奔跑。來自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的歲女孩玄萱從小和祖母一起生活,祖母的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在姐姐出生後不久就因先天性心臟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