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波羅遊記》又名《宇宙》,又稱《東方體驗》。 它記錄了他在中國的經歷,第一次向西方人展示了中國的繁榮富饒,享有“世界第一本奇書”的美譽。 但自該書問世以來,許多學者質疑其真實性。 在閱讀了這部作品並查閱了一些史料後,他們提出了乙個問題:馬可波羅真的去過中國嗎?
據史料記載,馬可·波羅是威尼斯商人,2024年隨父舅來到中國,2024年5月抵達蒙古上都。 從2024年到2024年的17年間,馬可波羅在元朝擔任客座秘書。 回國後,因在威尼斯參加與熱那亞人的戰爭而被俘,通過他在獄中的口述,比薩作家魯斯蒂奇在獄中寫下了這部作品,成為傳給後世的《馬可波羅遊記》,又傳給了後世五六十個不同的版本(中國多達七個), 並已成為流行的“世界最偉大的奇蹟之一”。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五六十個不同的版本。 該書詳細記載了中亞、西亞、東南亞等地的局勢,尤其是第二卷詳細記載的中國部分地區,如元朝初期的政治事務、戰爭、宮殿、宮廷禮儀,甚至中國名都大邑的繁榮,詳盡而引人入勝。 比如遊記中能燒的“黑石頭”,顯然是指煤。 馬可波羅將這種燃料的知識帶回西方,讓西方人感到驚訝,這種燃料自漢代以來一直在中國使用。 他的書介紹了許多奇怪的知識,為歐洲知識分子開啟了一扇通往東方的窗戶,難怪馬可波羅“為歐洲人的思想創造了亞洲”。
然而,也有人公開質疑馬可波羅從未訪問過中國。 真的是這樣嗎?
關於《馬可波羅遊記》真實性的爭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眾所周知,長城是中國最典型的標誌。 然而,《馬可波羅遊記》卻從未提及長城。 這引發了對《馬可波羅遊記》真實性的懷疑。 有人認為,歐洲人眼中的長城應該是明長城,因為正是現在儲存得比較完好的長城。 但在明朝之前,各個時代的長城大多被徹底摧毀,也許馬可波羅看到這樣的長城,並沒有引起他的注意。
2、此外,《馬可波羅遊記》從未提及中國人司空見慣的中藥、茶和漢字(書法)、筷子等典型的中國符號,這是值得懷疑的。 然而,也有人認為,這就是馬可波羅在中國時主要與蒙古人相處,不了解漢族文化習慣的原因。
然而,馬可·波羅聲稱已經遊歷過中國南方的許多地方,不可能不接觸漢人,更不用說漢字了。 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因為馬可·波羅精通波斯語,波斯語是當時元朝的官方語言,所以他能夠生活在中國統治階級中,而不需要學習中文。
3.在馬可波羅的遊記中,有記載馬可波羅等人提出南宋時幫助元朝軍隊征服襄陽城的計畫,但據史料記載,南宋元朝軍隊攻克襄陽城時,馬可波羅一行人尚未抵達中國。 而且,馬可波羅聲稱在揚州生活了3年,並在這裡擔任過地方官,但他的名字在《揚州縣志》中找不到。 更奇怪的是,馬可波羅從來不誇揚揚州,而是誇讚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最尊貴的“天堂之城”。 我翻遍了當時所有的中國歷史文獻,卻沒有找到關於馬可波羅家族的絲毫線索。
反對者認為,《馬可波羅遊記》的編纂者鲁斯蒂安是乙個傳奇人物,他可能為了可讀性而虛構了一些故事情節。 馬可波羅家族之所以沒有被記載在中國歷史上,是因為他們當時在中國的地位太微不足道了,不值得被記載在官方檔案中。
對此,大多數中外學者經過深入研究,承認馬可波羅確實訪問過中國,但他們也實事求是地指出了馬可波羅著作的不足之處。 例如,英國的亨利·尤爾、法國的亨利·戈爾迪和伯奇、美國的科利、義大利的奧爾吉,都是對馬可·波羅有深入研究的學者,對馬可·波羅是否訪華的問題都有積極的看法。 也有少數學者認為他的旅行範圍僅限於北京,例如2024年在美國海格爾寫了《馬可波羅去過中國嗎?《內證中的問題》一文認為,馬可波羅只去過北京,書中記載的只是他在北京的所見所聞。 即便如此,筆者還是很確定自己去過中國的事實。
然而,仍然有很多人對這本書的敘述持懷疑態度。 早在馬可波羅生前,因為許多不為人知的軼事,人們開始對《馬可波羅遊記》的部分內容進行質疑和諷刺,甚至在他去世前,關心他的朋友就勸他刪掉那些偏離事實的敘述。 後來,隨著地理大發現,歐洲人對東方的了解越來越多,《馬可波羅遊記》中講述的很多事情也逐漸被證實,書中被認為荒謬的部分也逐漸不再只是“神話”。 直到19世紀初,德國學者舒爾曼仍然認為《馬可·波羅遊記》只不過是乙個教會傳說,是一部偽裝成遊記的拙劣編排的傳奇故事,它是為了傳教士和商人的利益而創作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蒙古人的好感,達到與中國貿易的目的。 同時,他說,大布哈里亞的領土是馬可·波羅家族最遠的地方,他從訪問過蒙古帝國的商人那裡聽說過蒙古帝國,印度、波斯、阿拉伯和衣索匹亞的記載是從阿拉伯著作中複製而來的。
在眾多懷疑馬可波羅訪問中國的學者中,英國人克雷格·克魯納斯(Craig Krunas)是提供最多證據的人。 2024年,英國人克雷格·克魯納斯在英國《泰晤士報中國副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探險家的足跡》的文章,聲稱:“他可能根本沒有去過中國。 它只是某種波斯“指南”和個人主觀想象編纂而成的書,而《馬可波羅遊記》只是馬可波羅與廢墟合作的一部“克里空”。 文章提出了四個問題:(1)在中國古代浩瀚的歷史著作中,沒有一部關於馬可波羅的歷史資料可以得到證實。 (2)《馬可波羅遊記》中很多地方充斥著可疑的統計數字,讓中國多彩的場景變得灰暗。 (3)書中沒有提到中國最具特色的兩大文化產品,茶和漢字,以及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 (4)《馬可·波羅遊記》中的許多中國地名都是波斯語,馬可可能只訪問過中亞的伊斯蘭國家。 其原因很可能是這本遊記是在某種波斯“指南”的基礎上“寫”的。
在我國的《永樂經》中發現,元朝二十七年8月17日,尚書阿難等人提到“今年3月,烏律、阿比希哈、火的遺孀走馬巴爾的路線,登上了阿魯渾的寶座”,這與《馬可波羅遊記》中的情況完全吻合, 從而證實了馬可波羅一行於 1291 年離開中國。中外學者對楊志久教授的發現和研究成果給予高度評價和評價,認為是確定馬可波羅來華的“極其可靠的證據”。 楊志久的**也對英國人克雷格·克魯納斯(Craig Krunas)在文章中提出的四個“論點”一一分析,給出了相當有說服力的答案。 當然,楊志久的**並不否認《馬可波羅遊記》一書中存在錯誤和誇張,但馬可波羅不是歷史學家,沒有受過深刻的教育,他的書是在監獄的惡劣環境中口述的,要達到這個水平並不容易。 楊志久教授的觀點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可。
總之,《馬可波羅遊記》確實存在各種疑問,因此可以看出,《馬可波羅遊記》在創作過程中確實加入了一些主觀虛構,但關於其真實性的爭論從未有過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