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師通過計算機遠端訪問和呼叫被審計單位的業務資料,通過計算機輔助審計工具建立資料分析模型,對相關資料及其所反映的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以及內部控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進行檢查和評估,幫助企業加強風險治理,實現對組織目標的獨立經濟監督和評估。 資料分析模型的構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基於政策或制度構建資料分析模型1 頻率分析:一些政策制度對同一經濟活動的發生次數有要求,因此這些規定可用於建立分析模型。
2 存在驗證分析:一些經濟企業對行為者的主體資格設定了條件,行為人必須具備一定的主體資格,即存在於一定的範圍和條件下,才能開展相關的經濟活動或享有相應的權利。 基於業務處理邏輯構建資料分析模型經濟活動不僅連續不斷,而且總是在一定的外部經濟環境和內部技術條件下進行,各種企業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關係。 因此,審計人員可以根據被審計單位的具體特點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利用和找到業務處理的邏輯關係,從而建立審計分析模型。
3 依賴分析:乙個事物的存在以另乙個事物的存在為前提,不能獨立存在,也就是說,如果存在事物A,事物B就必須出現。 否則,事物 A 不存在,事物 B 也不存在。 對此,可以建立乙個分析模型,找出事物的存在是否符合這個業務邏輯。 4 定量關係分析:業務邏輯關係往往是對具體業務之間數量關係的直接回應,如彙總關係、比例關係等,通過這些關係也可以建立分析模型。 5 反向外推分析:首先提出與常識相悖的假設情況,然後驗證假設是否正確,如果是,則為異常。 這個想法需要通過構建乙個逆向思考的分析模型來實現。 6 異常值分析方法:有些業務數量值明顯不符合規範,如資料不應該很準確但很準確,資料不應該是小數點後的小數點等,應建立審計分析模型進行查詢,可以快速發現審計疑點。 基於資料共謀關係構建資料分析模型業務資料具有一定的經濟意義,資料之間往往存在著明確而固定的對應關係,遵循一定的原則和規則,這些對應關係就是共謀關係。 在建立各種審計模型時,可以充分利用可用於相互調查和驗證的相關資料之間的關係,方便快捷地建立分析模型進行重新計算和驗證,驗證串通關係的正確性,達到分析問題和發現線索的目的。 常用的思路包括比例檢查、比較分析和序列同質性分析。
7 比例對賬分析:基於業務資料之間的固定比例關係構建分析模型。 序列同質性分析方法:資料的排列或生成遵循一定的規則,如在序列程式碼中,不能有重複、空數或破數,具有同質連續性,這些規則可用於構建分析模型。 利用外部資料關聯構建資料分析模型每個單位的經濟活動不是孤立地進行的,總是與其他單位或部門進行財務和業務往來。 這就要求我們運用系統理論的思維和全域性和連線的視角來構建分析模型。 常用的思路包括排除分析、外部否定分析、重計算比較分析和整體分析。 排除分析:部分內部資料與外部資料條件互斥,不能同時存在。
8 外部負面分析:如果將外部資料作為內部資料來反映主體是否具備一定的資質,如果外部條件為真,則內部資料的合法性將直接被否定。 9 多重計算對比分析:例如,可以重新計算存貸款利率、養老金、年金等計算的準確性。 總體分析法:根據審計目的,全面掌握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業務相關資訊。 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對被審計單位的資料和外部資料進行彙總、核對和分析,建立指標或指標體系,統攬形勢,確定審計重點,避免片面性和盲目性。 應用綜合方法開發審計模型在現實中,審計物件是有很大差異的,即使是同乙個物件,資料結構和資料內容也會不斷變化,所以審計分析模型不可能是乙個一成不變的、通用的公式。 必須針對特定資料構建特定模型,並且不能是僵化的。 有些問題不能用一種方法或一步來構建,可能需要多種方法或步驟才能實現,審計人員在實踐中需要靈活。
10 種綜合方法分析:採用綜合運用分析模型構建方法,建立某項業務的各種審計分析模型,拓寬審計人員的視野,確定審計重點和審計線索,在現場審計階段可直接用線索延伸調查,審計思路清晰,審計操作模式從“盲人摸象”開始, 孤立判斷,把握整體,突出重點,大大提高審計的效率和效果。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部分**來自網路,作者資訊已標註,部分作者及首發無法辨認**,僅供同行學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