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開州區梧桐鄉的扶貧戶譚生福,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羊身上。 幾年的養殖沉澱,使他名揚於十里八鄉。
2024年12月30日,為了幫助其他村民飼養蒙特內哥羅羊,譚勝福在其中一位村民的圍欄裡忙碌著,不時對羊群嘀咕幾句。 當被問及過去一年的收入時,他沒有直接回答,只是笑了笑。
我曾經是村里最貧窮的家庭。 譚勝福說,在外面徘徊了幾十年,他一無所有地回到了家,連房子都在黨和**的幫助下修好了。
教人釣魚勝過教他釣魚。 為了幫助譚勝福脫貧,開州區梧桐鄉鼓勵他用政策資金養蒙特內哥羅羊,幫助他增加收入。 之後,譚生福一頭紮進了養殖業,如今已是村里的大養羊戶,年存羊50多隻,年收入5萬多元。
漸漸地,越來越多像譚生福這樣的村民靠養羊來增加收入,但技術匱乏、草料匱乏、沒有獸醫等弊端也開始顯現。 經過深入研究和規劃,當地黨委和**決定以蒙特內哥羅羊為主打造富產,並制定了“萬頭”的小目標。
在科學規劃下,小產業逆襲,變成大產業,散居養殖的蒙特內哥羅羊逐漸成為惠民增收的“領頭羊”。
針對牧草短缺問題,當地政府重點推行“糧-黃-草”三方種植養殖模式,深度開發秸稈資源,充分利用餅粕、麩皮等多種副產品補充飼料短缺,實現蒙特內哥羅羊牧草多樣化、生態綠化。
為彌補醫療技術短板,當地政府建立健全農村防疫技術服務網路,實行“一村一教員”,實現“村防防專員、戶有技術教員”,嚴格執行蒙特內哥羅羊“口蹄疫病”和“三防四防苗”免費防疫制度, 建立蒙特內哥羅羊養殖、免疫、消毒、無害化處理、藥材等相關檔案和記錄。
同時,當地大力推進標準化養殖,嚴格按照現代畜牧業“改良品種、養殖設施、標準化生產、制度化防疫、糞汙無害化”的要求,組織專業團隊服務農戶圈舍改造,所有羊舍在選址上均符合標準化技術規範, 設計、糞便處理、防冷熱、排氣和飲用水。
這樣,梧桐鄉採取了品種、技術、銷售、品牌、環保等“五統一”措施,迅速帶動了蒙特內哥羅羊養殖的擴大和品質的提公升。 同時,開州區梧桐鄉蒙特內哥羅羊養殖協會按協議與農戶結算分紅,養殖戶按總銷售額的5%享受分紅。
截至目前,梧桐鄉已發展家庭農場4個,專業合作社7個,養殖大戶45戶,年屠宰量數萬頭,佔全區屠宰量的1 3%,年產值1500多萬元。
上游新聞記者 王一柱 通訊員 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