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金,中國當代作家、教育家、中國文化大師,一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研究,為我們呈現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底蘊。
在這些文化遺產中,南懷金對傳統文化經典有大量的解讀,讓我們對這些經典有全面細緻的了解。 這些經典遍布儒家、佛教和道家,南懷金對這些我們熟悉的經典進行了詮釋,可以幫助我完成系統的習。
能夠通讀南懷金的相應著作,一定會給我們個人的進步帶來極大的好處。 然而,對於當代人來說,時間和經驗極其緊張,我們無法讀完南懷金的所有經典作品,但我們希望從他對經典的解讀中更多地了解傳統文化所倡導的生活和工作標準,我們希望通過這些閱讀來接受聖賢的智慧。 那該怎麼辦呢?
所以現在有這樣一本書《南懷金說中國古語》。 本書是從40多本書中選取了我們熟悉的古語、格言、諺語的相應解讀,共近200篇文章,幫助我們一次掌握南懷金和中國傳統文化最精華部分的共同閱讀,幫助我們做人做事。
這裡分為兩篇,第一部分是內修篇,包括心之道、德之根、學習習的訣竅、鞠躬四大主題,第二卷是供外用,包括齊家之寶、辨別之法、與世之道, 而經濟發展之道,牽涉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讓我們跟著南懷金的智慧,提公升自己。
比如,南懷金認為,只有在別人看不見的時候,才不要做善事。 這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講究“有心為善,雖善多,無意為惡,雖惡不刑”,為什麼要求這麼高呢?
中國人講究積陰積德,要為子孫積福。 很多人認為這是封建迷信,只是為了勸善,感覺並不準確,但其實我們也可以對這句話有很好的理解,因為它是修身養性的一部分。 只不過表面上的善良,就是南懷金說的:“做個好人之前,刻意表現善良,實踐好,這是不對的,你把自己束縛在善良的觀念上。 這也是作者從閱讀《論語》中得到的反思。
中國古里有句俗語“善死勝惡”,南懷金是如何詮釋這樣一句我們常熟能見經的老話的呢?這牽扯到我們的生死觀,南懷瑾借用身邊的案例,用更經典的文獻系統地梳理和探討生死。 生是我們必然的選擇,但其實死亡也是一種選擇。 當我們真正面對死亡時,一定要心平氣和地接受死亡,不向死而活,才是最好的生死觀。
南懷金對經典的解讀還是有很多的,對傳統文化的解讀還有很多,這樣的講座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寶貴的見解,讓我們在這裡接受傳統思想的洗禮,體會到我們人生的成長和蛻變。
這本書中的每篇文章都非常簡短和簡潔,都致力於乙個主題,因此我們可以在一兩分鐘內閱讀它。 而且這本書被設計成你的手掌大小,所以你可以很容易地隨身攜帶。 所以,這本書也是我們在碎片化的時間裡提公升自我的最好選擇,當我們帶著它的時候,我們可以實時閱讀,不時用書中的觀念武裝自己,讓我們在傳統文化和南懷金的解讀下洞察世界, 並作為乙個人進行練習。讀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