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談到了敏捷的第一步——每日站立會議,也談到了我們平時是如何召開站立會議的,其實15-30分鐘就夠了,絕對不是那種讓你想拄拐杖的那種。 在本文中,我們將從敏捷開發中的看板開始。 在董事會之前,我們實際上是在董事會上畫車道,寫卡片,移動卡片,並在董事會前舉行站立會議。 現在支援任務看板的產品越來越多,大家開站立會議也很方便,所以沒有必要真的站在白板前,只要大家圍成一圈,拿著令牌輪流就行了。 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如何使用任務板。
任務板有很多好處,但對我來說最大的好處是以下三個。
進度視覺化:每個人都可以從看板看到每個任務的狀態,包括負責人、優先順序、進度、交付日期等。
透明的團隊合作:資訊充分共享,很多時候大家一目了然的專案情況,省去了很多詢問式的溝通。 許多問題的確認和跟進也會在卡片中傳達,所有的背景和背景資訊都會直接落入卡片中。
任務跟進和梳理:專案通常有各種各樣的任務需要處理,具有不同的優先順序。 通常我要求每個成員寫一張卡片,上面寫著他們正在做的所有工作,一方面是他們工作量的反映,另一方面,它也有助於每個人了解你在做什麼,最重要的是,它有助於在做之前仔細了解任務的內容。 如果不能清楚地描述要完成的工作,則工作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是模糊的,邊界不明確,完成的定義(DOD)也不明確。
今天的任務板通常支援不同的檢視,這使我們能夠從不同的維度看待我們的專案、團隊和人員。
任務檢視:最基本的就是做->做-做->做,看看已經完成的任務數量,測試中的任務數量,開發中的任務數量等等。 在這種嘗試下,最有意義的是那些高質量任務卡的狀態。 如果高優先順序卡始終處於待辦事項狀態,請小心並立即詢問其背後的原因。
如今,許多產品已經支援自定義狀態,鏈結各種系統,自定義工作流,自動通知等,這些都是一些高階遊戲玩法,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首先使用看板。
人觀:從人的角度看任務,可以看到每個人的工作量,如果乙個人手裡的牌太多,他們通常會問。 這裡可能出現的問題是,如果在這次迭代中涉及乙個模組的卡太多,可能會有大量的模組相關夥伴的工作負載。 也許團隊成員負責的內容會稍後調整,模組太大而無法拆解,或者問題太多而無法重構等等。
迭代檢視:上一次迭代的剩餘問題是什麼,本次迭代中正在開發的功能以及本次迭代的進度,以及將安排在下一次迭代中的功能列表。 通常每次迭代都有很多指標報告,如進度圖、燃盡圖、趨勢圖、速度速度等。 這些敏捷指標仍然有用,但它們只在團隊內部有意義,與其他團隊相比沒有那麼多意義。
任務看板更擅長跟進任務多且複雜的情況,即任務數量多、型別不同。 至於任務量大但型別單一的情況,任務看板也可以管理,但可能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比如工單系統、BPM等。
任務看板只是乙個工具,它不挑剔任務的屬性,高複雜度和高不確定性的任務可以管理,低複雜度和低不確定性的任務也可以管理,通常乙個專案會具有多種屬性的工作。
例如,我們自己構建的很多工具都是從0到1,一行一行的,可以說是非常複雜和不確定的。任務看板用於建立、拆卸和跟進任務,至於任務的複雜程度,如果卡片無法攜帶,我們通常會在卡片上附加文件。 例如,將需求的標題貼上在卡片的標題上,然後在卡片中貼上 PRD 鏈結,例如模組重構,然後是整體修訂;另外,我們的看板裡還有很多低複雜度、低不確定性的工作,有時候只是做個記錄,提醒別忘了按時完成,比如和會議室預約、更新文件、不遲到、及時MR、下班前提交**、記得週六加班:)以及一些只在構思階段的想法, 比如請唐長老分享SBOM,參觀韓先生的公司,說不定有一天我真的會去。在實踐中,我們真的把大大小小的都放進了卡片裡,把小學老師教給我們的好記憶力發揮到了極致。
我個人認為,作為領導、PO、業務領導,除了招募和面對使用者之外,我還需要每天花很多時間給任務面對面。
我有乙個習在早上每天站立會議之前要翻閱任務板的內容,讓自己清楚,看到需要提醒的地方,直接在卡片上對應的負責夥伴,看到需要注意的時候再開啟另一張卡片。
對於那些尚未安排的工作,請仔細考慮與這些卡片對應的問題是否已經明確,優先順序是否合適,是否有更好的計畫等。
對於那些已經安排好的作業,看看前提條件是否到位,進度是否符合預期,是否有阻塞,何時測試,誰在測試,是否啟動,是否有bug......
有些朋友每年總結自己的OKR都會頭疼,想不起來這季度做了什麼做到這一點的乙個好方法是翻閱任務板,看看你每天完成的卡片OKR 總結完畢後,不知道下個季度該做什麼,應該去任務板看看上面積壓的哪些卡片還沒有完成。
本文主要講授任務看板的好處、應用場景、多維度嘗試復盤專案以及通過看板的注意事項。 就我個人而言,我還是喜歡使用任務板的,它管理專案或者管理自己的待辦事項都非常高效,也可以試試。 研發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