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發生在梁山”,第五屆大涼山戲劇節舉行。
羊城晚報記者 艾秀宇。
11月29日至12月10日,2023第五屆大涼山戲劇節在四川西昌舉行。
本屆戲劇節以“戲劇就是生活,戲劇就是我們”為主題,吸引了來自辛巴威、比利時、羅馬尼亞等國家和國內省市的115部優質劇目。 節日期間,涵蓋話劇、舞劇、**戲、啞劇、肢體戲、兒童劇、木偶戲、崑曲、廬戲、楚劇、新馬戲等表演形式的216場演出在西昌四大空間和涼山九雲劇場上演。
節日期間,羊城晚報記者受邀到西昌參觀舞台前後,與中國戲劇家協會會長蒲存新、越劇表演藝術家何賽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戲劇協會總幹事託比亞斯·比昂科尼等嘉賓進行了對話,聽他們講述自己幾十年的演藝經驗, 以及民族文化、地方戲劇與世界對話的路徑和可能性。
蒲存欣:“藝術家需要與觀眾緊密聯絡”。
大良山戲劇節由蒲存信、李婷、廖昌勇、季迪馬嘉、阿賴、錢文忠、王曉英、黃定山、郝蓉、任東生、李伯楠、趙淼、譚薇薇、阿雲嘎等24位藝術家和文化學者於2024年共同發起,梁山文旅集團全程運營。 四年來,國內外知名藝術家120餘人,國內外藝術團200餘人,國內藝術院校近50人,國內劇場(場館)及演出機構30餘人,來自10多個國家的國內外知名劇目近200人,中外演員3000餘人,30萬人次參加了大涼山戲劇節, 擁有超過 30 億線上粉絲。
作為戲劇節的發起人,今年,蒲存信再次來到大涼山。 在瓊海邊溫暖的冬日陽光下,浦存欣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今年的戲劇節是一次“小試”。 “不管是戲人,還是海內外觀眾,每年的這個時候,大家都因為戲劇節而聚集在涼山。 可以說,五年來,涼山在祖國西部形成了乙個戲劇之家。 在這裡,我們找到了一片屬於戲劇的淨土,讓戲劇人回家。 蒲存新表示,大涼山戲劇節以自己獨特的包容和開放性,倡導戲劇創作的社會化和戲劇欣賞的普及化,表達了戲劇的藝術性、自然性、社會性、民族性、國際性。
作為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蒲存心40多年的藝術生涯與戲劇息息相關。 這次來到涼山,蒲存信也多次提到自己對“戲劇表演的藝術標準”的思考,他說:“我一直認為其他藝術專業都有一套明確而嚴格的基本功訓練,比如戲曲講究'唱、讀、做、玩',*講究'音高、節拍、速度',美術講究'構圖', 顏色、透視、光比'.......”然而,話劇表演似乎更強調心靈和情感,基本功似乎沒有統一的標準。 ”
在蒲存信看來,每個話劇演員都是語言藝工作者,要想把台詞講好,必須要達到四個標準:字句正確圓潤、呼吸流暢、四種聲音到位、意味達到位。 “長期以來,我們的戲劇演出都存在'重複講話、輕聲細語'的問題,通過麥克風擴散出電脈衝聲的台詞和聲音已經取代了演員的人聲,觀眾很難通過身體直接聽到演員生動的原聲, 這很遺憾。”
節日期間,北京鼓樓西劇場的戲劇《邊城》在大涼山極具特色的顧劇場上演。 它被群山環繞,周圍環繞著鬱鬱蔥蔥的綠色植物、昆蟲和鳥類。 這部誕生於城市劇場的作品將面臨全新的戶外演出環境。 蒲存欣作為聯合製片人,帶著自己對戲劇表演標準的思考,專門前往演員排練現場,與演員們分享了呼吸、發聲、發音、歸化、意義等台詞技巧,提醒演員們用不同於小劇場的發聲手法,在山谷中徹底釋放自己的聲音,更好地傳達給觀眾。
浦存信強調,劇集一定要有標桿,甚至每個劇型也要有自己的標桿,“每個劇型真正精彩的部分都要保留下來,不能被削弱。 另外,創作者心裡要有觀眾,我們當代藝術家的責任就是與觀眾建立關係,建立緊密的聯絡。 只有這樣,我們的藝術創作才能不遜色於前人。 事實上,通過做好今天的工作,我們正在創造未來。 呂劇、平劇、京劇......如果任何一部戲劇的創作者都能讓年輕人感到“好”!我想學習',這意味著繼承和發揚這門藝術。 蒲存新還說:“要尊重方言,尊重地方文化特色,尊重民族文化和傳統文化。 我認為,在繼承和保護民族文化的那一方面,大家都覺醒了。 ”
最後,蒲存信強調,要重視觀眾。 在談到戲劇與人的生活關係時,蒲存信認為:“戲劇的第一要素是故事,而有故事的藝術就是戲劇。 當有一天,戲劇像時尚、足球、**一樣,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故事、生活方式、生活邏輯、人生命運中,那麼“戲劇就是生活”的目的就達到了。 ”
何賽飛:“傳統戲曲的滋養使我受益匪淺”。
越劇表演藝術家、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何賽飛也來到了大涼山戲劇節。 在瓊海海灘,何賽飛參加了一場以“戲劇就是生活,戲劇就是我們”為主題的對話,還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戲劇愛好者和從業者做了題為“表演藝術的融合”的面對面講座。 談及自己的演出經歷,何賽飛認為,好的演出是人生的最好,所以表演者需要“多聽、多看、多觀察、多積累”。
如今,網際網絡時代的資訊非常豐富,這使得表演者更容易積累素材。 何賽飛表示,自己是電視脫口秀和紀錄片節目的忠實觀眾:“在真實的鏡頭中,當事人的一些潛意識動作和表情非常精彩,才是最真實的。 表演者需要捕捉到這些人最真實的反應。 ”
何賽菲透露,她年輕時非常喜歡茨威格的**:他對人性微妙的刻畫令人驚嘆。 她鼓勵年輕演員多讀書,多讀高質量的**:好**是有力的指南,演員甚至可以按照作者的描述,根據地圖進行表演。 ”
作為越劇藝人,何賽飛坦言自己很開心:“剛開始學越劇的時候,我並沒有太大的想法,只是覺得自己喜歡舞台和表演。 當我長大後,我發現能夠從事自己熱愛的職業真的很開心。 ”
這些年來,何賽飛參演了《大紅燈籠高懸》《風月》《府門》《小莊秘史》等經典影視作品,留下了梅珊、青樓女小草、海蘭珠等熱門角色。 她說,這與歌劇對自己的滋養是分不開的。 談及自己熱愛的戲曲,何賽菲用“美”字來形容戲曲之美,她說:“傳統戲曲的主題往往包含著生活的真實,歌詞裡蘊含著文字之美,歌聲中蘊含著韻律之美......一部好劇是一座寶庫。 ”
2024年,憑藉在電影《追月》中飾演“齊老師”一角,何賽菲獲得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 何賽飛的《齊老師》曾是越劇明星,年輕時憑藉歌曲《奔向月球》走紅全國。 在影片中,何賽飛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越劇功底。 她說,不光是《追月》,其實她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都運用了戲曲的表演技巧,比如陳凱歌電影《風月》中“小花萼”的角色,何賽飛用了《功鼓經》(中國傳統器樂和戲曲中常用的打擊樂記譜法, 又名《鑼經》,主要利用鼓、板、大鑼、小鑼、鈸、唐鼓等打擊樂的聲音組合成各種不同的節奏,以襯托莊嚴、悠閒、抒情、緊張、激烈、恐慌等不同的情緒和氛圍),“我根據鑼鼓的節奏來設計人物動作的節奏, 表演中有一種恐慌和混亂的感覺。 何賽飛還強調:“在影視作品中使用這些戲曲表演手法,表演者需要無痕,不讓觀眾看到,否則會因為刻意做作而不聰明。 ”
最後,何賽飛說:“戲劇藝術來源於生活,創作的源泉是生活,而生活是戲劇之外每個人的存在狀態。 作為乙個戲劇人,要運用各種表演技巧,讓觀眾發現生活的美好和幸福,這就是戲劇存在的意義。 ”
託比亞斯·比昂科尼:“忠於靈魂是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關鍵”。
大涼山戲劇節自2024年創辦以來,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戲劇學院(ITI)建立了密切的聯絡與合作。
國際戲劇協會總幹事託比亞斯·比安科尼(Tobias Bianconi)表示,在當今世界,世界各地的人們通過網際網絡,通過共同的**、電影和電視劇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聯絡在一起,與此同時,人們開始喜歡追隨潮流,忽視了自身文化根源的價值,他們的文化認同感正在喪失。 因此,他呼籲:“所有民族都需要關心自己的文化,不能只是放在封閉的博物館裡,而是需要帶給人民,帶給年輕人。 ”
基於這一理念,託比亞斯·比安科尼表示,ITI作為全球最大的演藝機構,自2024年創辦以來,一直與大涼山戲劇節合作,今年ITI與大涼山戲劇節的合作再次加強,讓大涼山的文化認同得到凸顯,展示中國和世界的文化多樣性。我衷心感謝大涼山戲劇節的每一位組織者和參與者,感謝他們始終如一的奉獻,讓我們體驗戲劇和表演藝術的魅力。
“2024年,我第一次來的時候,聽到了彝族歌手的歌聲,看到了彝族服飾等一些帶有傳統民族文化元素的東西。 這裡的人民和當地人都熱愛和保護這個地方,所以每個人都能看到如此美麗的風景和傳統文化。
託比亞斯·比安科尼(Tobias Bianconi)認為,世界因其豐富的文化而豐富多彩,因此,每個國家都需要重視自己的文化。 他呼籲說:“我們需要支援那些真正關心自己的文化身份、我們的祖先在過去幾年中賦予生命的文化遺產、我們自己的文化表達的人。 ”
我們看過很多戲劇節,我覺得大涼山戲劇節很有特色,它和世界上任何其他戲劇節都不一樣。 國際戲劇協會將帶來更多的外國專家、嘉賓和好劇,讓更多的外國人看到大涼山戲劇節的特色,看到這片土地上的不一樣的地方。 託比亞斯·比安科尼(Tobias Bianconi)表示,任何乙個音樂節在開始時肯定會有一段艱難的時期,但主辦方應該有信心和堅持:“只要在這條路上不斷前行,找到獨特之處,找到問題所在,不斷優化調整,就會有好的結果。 ”
託比亞斯·比安科尼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大涼山戲劇節要體現中國人民的精神和本土文化,“無論是傳承還是發揚光大,最重要的一點是忠於它的靈魂,維護它的靈魂,而不是因為創新而抹去它的靈魂本身。
為了讓世界看到彝族文化,聽到彝族人民的聲音,國際戲劇協會(ITI)攜手中國戲劇協會、大涼山戲劇節、上海戲劇學院,邀請來自薩摩亞的優秀藝術家萊公尺·博尼法索爾創作藝術劇目,幫助更多人了解彝族文化。目前具體內容暫時保密,但可以說的是,這部作品不會是西方敘事,絕對是一部根植於中國文化的作品,值得期待。”
高光時刻:以交響詩的形式開場,戲劇發生在梁山”。
本屆大涼山戲劇節的開幕演出是交響詩《歡迎來到世界》。 在戲劇節藝術委員會四位成員蒲存心、李婷、黃定山、李伯南的號召下,“戲劇發生在涼山”,這首綜合響詩,講述了生活在涼山的彝族、藏族、納西族、摩梭族人的原始生態,匯聚了大涼山多元的地方民族藝術,呈現出一幅古今交融的壯麗圖景。
開幕式上,戲劇節發起人、詩人季迪馬嘉詩作詩《世界歡迎辭》以舞台的形式向世界發出了大涼山的戲劇邀請。 他之所以選擇交響詩的形式,蒲存信說,他被彝族詩《豹子》所感動,“你這輩子不能有這樣的享受,你要把豹子的錦緞般的肉.......”我相信,20年後,我自己也會經歷這樣的時刻,我也會享受最後的時刻,享受這樣的幻想。 ”
表演中,蒲存信叮囑孩子們要“愛人”,然後手裡拿著弓箭表演人與豹子的遊戲,時而穿著休閒戲劇節連帽衫展示人,時而出現在......作為讀者演員們身著各民族服飾,坐上舞台,呈現彝族朗誦、吹葉、原創生態合唱、彝族高音等表演形式,不同民族原創生態藝術與梁山交響樂團的表演相得益彰,靦腆的莫熙子詩以一首曲《阿吉魯》唱出了戲外的異世界, 而整場演出,讓觀眾沉浸在聆聽大涼山這片神奇土地最真摯的聲音中。
在與當地演員的排練過程中,蒲存心也幫助和他一起演出的小女孩度過了人生中的孤獨時刻。 “排練時,小女孩哭著拒絕說台詞,我們以為她是怯場。 後來,當我帶她去更衣室時,她告訴了她真相:學校的朋友要和她一起參加開學典禮,但她當時不能來,她感到非常孤獨。 於是,導演組緊急聯絡,讓她的同學們開車出山,參加開幕式的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