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 記者 周 欣怡 記者 陳浩。
圖由主辦方提供。
作為一年一度的“非遺課”的壓軸大戲,“非遺工匠收藏”近日在廣州文化中心拉開帷幕。
廣州市非遺保護中心將攜手廣州刺繡、廣州玉雕、花都水香粉製作技藝、古琴切割技藝、書畫裝裱修復技藝、篆刻、茶文化等七大非遺技藝傳承人,將把文化中心公園作為非遺課堂, 通過古風集市、傳承人現場教學、沉浸式體驗、非遺展覽、園林印章等方式,推出獨具特色的非遺園林晚會。
“今年,這一已有15年歷史的非遺體驗品牌活動,以全面、沉浸式、跨界的理念,為市民和遊客帶來全新的非遺體驗。
沉浸式公園,致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匠心。
“非遺工匠收藏”設定在中央閣樓、漢墨園、光甫園三大公園,分為“曲音婉園絲竹”、“墨韻張馳寫年”、“茶香滿屋”、“繡色、聚散剪裁衣物”、“奇手精工章藝術”等場景, 讓觀眾沉浸在無盡的生活中,領略傳統工藝如何煥發新生。
熱情的觀眾穿梭在廣州文化中心的古建築中,從中央展館的“古市集”出發,尋找隱藏在不同園區的非遺體驗攤位。
他們繡在一塊小手帕上,修補了一件破損的書畫,雕刻了一塊玉石,準備了一小袋,做了乙個小書籤,體驗了古琴的製作,品嚐了一口香茶在體驗精湛工藝的同時,解鎖參觀花園的新姿勢。
今年共舉辦27場“非遺課程來了”,涉及非遺專案37項,累計覆蓋線下學生約7500人次,線上訪問累計超過248萬人次,總體滿意率接近100%。 超過97%的參與者表示會繼續參與非遺活動,並向家人和朋友推廣。
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新模式。
今年以來,廣州文化中心新館竣工啟用,成為廣州新地標。 “非遺課來了”以古色古香的文化中心為定位,將非遺專案的特色與公園空間充分融合,提高學生的沉浸式參與度,讓觀眾近距離體驗非遺的魅力。
2024年,“非遺課來了”將繼續打造非遺美食收藏、非遺運動會、非遺工匠收藏、非遺健康收藏等子品牌,在非遺美食聚會中融入社會元素,開啟野餐桌對話; 本屆非遺運動會將是“非遺+體育”的跨界探索,融合現代體育競賽模式。 非遺工匠許以古集市、園林遊園等形式參觀文化中心
除了傳統的單體體驗課程、系列培訓課程、大型開放課程、線上慕課等現有模式外,今年還新增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和“會展研究課程”等新模式。
馬球節期間,“去南海寺”,龍潭村天後通過手繪板探索手冊、線下導覽、線上直播、港澳主播電台等方式,積極探索民俗節慶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課”。
此外,結合廣州文化中心中央館專題展,以“展覽+調研”的方式開展潮州木雕、潮州金漆畫、奉溪瓷、段硯、粵式家具等非遺專案系列調研活動。 今年還開展了跨區域課程開發,如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圓嶺山之歌”欣賞分享公開課,是連線粵湘兩國共同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成果。
“自2024年以來,它已經走過了15個年頭,涵蓋了不同年齡段的非遺愛好者。
據主辦方介紹,近年來,“非遺課來了”進一步公升級公升級。
在時間點上,應突出與傳統節日相關的重要主題,擴大非遺課程的覆蓋面和宣傳效果。
在空間上,以廣州文化中心沉浸式古空間為核心,覆蓋全城,充分結合社會力量和新館資源;
在品牌化方面,進一步濃縮融合各類非遺精品課程,形成非遺美食聚會、非遺工匠聚會、非遺運動會、非遺健康聚會等主題會議,充分發揮分類保護優勢;
在課程範圍上,積極推進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課程化和有效傳播,進一步釋放非遺課程點亮美好生活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