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工匠聚會”開幕,別具一格的園林晚會致敬匠心

Mondo 文化 更新 2024-01-28

文:羊城晚報 記者 周 欣怡 記者 陳浩。

圖由主辦方提供。

作為一年一度的“非遺課”的壓軸大戲,“非遺工匠收藏”近日在廣州文化中心拉開帷幕。

廣州市非遺保護中心將攜手廣州刺繡、廣州玉雕、花都水香粉製作技藝、古琴切割技藝、書畫裝裱修復技藝、篆刻、茶文化等七大非遺技藝傳承人,將把文化中心公園作為非遺課堂, 通過古風集市、傳承人現場教學、沉浸式體驗、非遺展覽、園林印章等方式,推出獨具特色的非遺園林晚會。

“今年,這一已有15年歷史的非遺體驗品牌活動,以全面、沉浸式、跨界的理念,為市民和遊客帶來全新的非遺體驗。

沉浸式公園,致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匠心。

“非遺工匠收藏”設定在中央閣樓、漢墨園、光甫園三大公園,分為“曲音婉園絲竹”、“墨韻張馳寫年”、“茶香滿屋”、“繡色、聚散剪裁衣物”、“奇手精工章藝術”等場景, 讓觀眾沉浸在無盡的生活中,領略傳統工藝如何煥發新生。

熱情的觀眾穿梭在廣州文化中心的古建築中,從中央展館的“古市集”出發,尋找隱藏在不同園區的非遺體驗攤位。

他們繡在一塊小手帕上,修補了一件破損的書畫,雕刻了一塊玉石,準備了一小袋,做了乙個小書籤,體驗了古琴的製作,品嚐了一口香茶在體驗精湛工藝的同時,解鎖參觀花園的新姿勢。

今年共舉辦27場“非遺課程來了”,涉及非遺專案37項,累計覆蓋線下學生約7500人次,線上訪問累計超過248萬人次,總體滿意率接近100%。 超過97%的參與者表示會繼續參與非遺活動,並向家人和朋友推廣。

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新模式。

今年以來,廣州文化中心新館竣工啟用,成為廣州新地標。 “非遺課來了”以古色古香的文化中心為定位,將非遺專案的特色與公園空間充分融合,提高學生的沉浸式參與度,讓觀眾近距離體驗非遺的魅力。

2024年,“非遺課來了”將繼續打造非遺美食收藏、非遺運動會、非遺工匠收藏、非遺健康收藏等子品牌,在非遺美食聚會中融入社會元素,開啟野餐桌對話; 本屆非遺運動會將是“非遺+體育”的跨界探索,融合現代體育競賽模式。 非遺工匠許以古集市、園林遊園等形式參觀文化中心

除了傳統的單體體驗課程、系列培訓課程、大型開放課程、線上慕課等現有模式外,今年還新增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和“會展研究課程”等新模式。

馬球節期間,“去南海寺”,龍潭村天後通過手繪板探索手冊、線下導覽、線上直播、港澳主播電台等方式,積極探索民俗節慶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課”。

此外,結合廣州文化中心中央館專題展,以“展覽+調研”的方式開展潮州木雕、潮州金漆畫、奉溪瓷、段硯、粵式家具等非遺專案系列調研活動。 今年還開展了跨區域課程開發,如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圓嶺山之歌”欣賞分享公開課,是連線粵湘兩國共同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成果。

“自2024年以來,它已經走過了15個年頭,涵蓋了不同年齡段的非遺愛好者。

據主辦方介紹,近年來,“非遺課來了”進一步公升級公升級。

在時間點上,應突出與傳統節日相關的重要主題,擴大非遺課程的覆蓋面和宣傳效果。

在空間上,以廣州文化中心沉浸式古空間為核心,覆蓋全城,充分結合社會力量和新館資源;

在品牌化方面,進一步濃縮融合各類非遺精品課程,形成非遺美食聚會、非遺工匠聚會、非遺運動會、非遺健康聚會等主題會議,充分發揮分類保護優勢;

在課程範圍上,積極推進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課程化和有效傳播,進一步釋放非遺課程點亮美好生活的效能。

相關問題答案

    聆聽紅色記憶,非遺藝術走進社群

    一首侗族激情澎湃的歌曲拉開了徐匯區漕河涇街道非遺藝術晚會課的帷幕。日前,懷化市侗族自治縣非遺傳承人走進漕河涇社群,與大家重溫了幾十年前的多事之秋。侗族自治縣是湖南省西南邊陲的一座美麗的小城,是湖南省西南部以侗族為主體的民族縣縣,地處湖南 貴州 貴省交界處。五彩斑斕的侗鼓樓 風雨橋 圍牆大門 高蹺建築...

    為探索非遺工藝品,弘揚民族美學,華西子發布限量系列蒙古人

    從大美苗族到靈梅傣族,華西子秉承傳承中華文化的初衷,探索非遺工藝,弘揚民族美學。這一次,他們開始了從城市到草原的新東方之旅。以 蒙古族 為民族創作靈感,將草原的隨心所欲融入妝容,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皮雕藝術,引入馬鞍元素和吉祥的盤古紋,發布 蒙古印象限量系列 限量系列包括 玉氣墊 玉粉 玉紗粉 壓花眼...

    聆聽紅色記憶,侗族大宋非遺藝晚會班走進漕河涇

    新民晚報 記者 孫雲 從湖南省懷化市通道縣董鄉,到上海徐匯區漕河涇街道,近日,熱情洋溢的佗族宋帶著大家走進 紅色通道 在非遺文物表演的藝術派對班上重溫長征路上的多事歲月。圖片由河井街提供。年月,湘江戰役後,紅軍在長征途中經過通道縣,醉美人頻道董松表演藝術團 帶來了 那一天 東村火塘 魯生鄉 宣傳黨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 國粹的魅力與生命終結醜陋的傳說

    親愛的讀者們,你是否曾經被京劇的獨特魅力所吸引,但你是否對如何欣賞這門藝術感到困惑?今天,我們將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的魅力,領略聖丹京墨醜的傳說。京劇是中國的精髓,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在京劇中,演員分為五個行業 生 丹 景 墨 周,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獨特的表演方法和技巧。今天,我們將詳細介紹這五個職...

    空心竹的起源和歷史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

    孔珠是中國傳統的民間娛樂活動,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悠久的歷史吸引了無數人。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宣和時期,當時雜技表演在雜耍技巧方面特別繁榮,包括空竹的雛形。空竹,古名胡叩,又稱地鈴 空鈴 風葫蘆,在濟南地區,人們親切地稱它為老牛。它主要由竹子和木頭製成,呈圓盤狀,中間有乙個木軸。當你拉扯和搖晃它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