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最強的軍隊無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特別是近年來,裝備公升級迅速,數量和質量都比美軍翻了一番。 不過,中國軍隊中還是有一些進口的外國**,是錦上添花,所以今天就來盤點一下:
1.美國“黑鷹”**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美建交進入“蜜月期”,特別是需要對付蘇聯這個共同的敵人,美國同意向中國出售一批先進的**型,包括美軍自己廣泛裝備的“黑鷹”通用型
“黑鷹”**編號UH-60,是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研製的一種四旋翼、雙引擎通用***飛機,總產量超過4500架,是世界上產量最高的飛機之一,可見其優異的效能。
2024年7月,中國從美國購買了它24架飛機民用黑鷹***單價為700萬美元,加上備件和售後總價值為15億美元。 美國賣給我們的不是軍用版本,而是一些s-70c-2民用版
雖然是民用版,但基本效能還不錯,一舉解決了我軍在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原地區沒有***可用的問題。
我國“黑鷹”主要部署在北京軍區和成都軍區,2024年後進入新疆高原地區長期服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是唯一一支能夠在高原上順利作戰的陸軍航空兵部隊,參加各種軍事行動和救災, 並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黑鷹中有四架在服役期間墜毀,其餘20架仍在服役。 高強度已經使用了近40年,美國早已停止售後維修和配件**,一方面驚嘆於“黑鷹”皮革的耐用性,另一方面驚嘆於中國陸軍航空兵的維修水平。 隨著Z-20的服役,估計所有這些“黑鷹”都將在未來幾年內退役。
其次,俄羅斯的Mi-17是通用的***
2024年,中國向美國提出引進第二批“黑鷹”**,但遭到美國拒絕,無奈之下,轉而向蘇聯購買公尺-17***
公尺-17是蘇聯美里設計局研製的尾槳單旋翼中型運輸機,是著名的公尺-8“河馬”的公升級版,技術成熟,價格低廉,是軍工採購市場上價效比之王。
1991 年,中國訂購了第一批 24 架 Mi-17*** 合同。 Mi-17不負眾望,在中國平原上表現非常出色。
巨大的貨艙有23立方公尺,後門的設計比“黑鷹”更方便,只有側門便於運輸大件物品,最大起飛重量為13噸,可搭載24名乘客或12個擔架,超遠航程950公里,改裝後也可臨時用作武裝力量, 讓陸軍航空兵非常滿意。
然而,在高原上,公尺-17的飛行效能明顯不如“黑鷹”,主要是因為在稀薄的空氣和缺氧的環境中功率下降嚴重,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後來,中國又推出了公尺-17B-5、公尺-17B-7等多種機型,共採購不少於100架。 2024年,高原公尺-17-7裝備陸航,“進藏”問題基本解決。
3.俄羅斯Mi-171將軍***
Mi-171*** 是 Mi-8 和 Mi-17 的改進版本,後者於 1992 年開始生產,是當時該領域的明星。
在裝備了公尺-17之後,中國認為這種型別在各個方面都適用,並且還獲得了組裝零件和批量生產的權利,並且基本掌握了該技術。 因此,繼續進口Mi-171作為陸軍航空兵的主要中型通用用途
上世紀10年代,中國有法國的超級黃蜂、超級美洲虎、美國黑鷹、支奴幹等西方國家無法決定走哪條路線,所以他們沒有模仿公尺-17或171。
從中國進口的Mi-171是民用型,沒有**和防彈鋼板,**便宜,我們不需要花這筆錢自己生產這些配件。
2024年,有訊息稱,中國又購買了另一架Mi-171SH武裝***版,一開機就有200架。 粗略計算一下,中國大概已經採購了500架左右的公尺-171,這是陸軍航空當之無愧的主力,而中國已經有一架可以與“黑鷹”相媲美的直-20,為什麼要大量購買公尺-171呢?
我個人認為,直-20的產能緊張,軍隊知道無法與海、空、火三大BOSS抗衡。 此外,Z-20沒有尾艙口,無法配備山貓全地形車等大型裝備,因此不受軍官士兵的歡迎。 還有國產的Z-8**太貴了,公尺-171的單價是3000萬元,而Z-8是7000萬元,軍隊窮,花不起這筆錢。
四、俄羅斯S-300防空飛彈
S-300防空飛彈是蘇俄研製的第三代防空飛彈系統,射程超過150公里,高度在25至30公里之間。
2024年,中國訂購了第一批PMU型S-300防空飛彈,32發射系統,384飛彈。 2024年,訂購了第二批32發射系統和196枚飛彈。 2024年,訂購了第三批32發射系統和196枚飛彈。 2024年,訂購了第四批64發射系統和256枚飛彈。 在2024年之前,共有160個系統是中國飛彈防空和反導系統的骨幹。
中國引進了一條生產線生產S-300PMU1,其國產化產品稱為紅旗-15。
目前,國產紅旗-9的技術水平已經超過S-300,正在逐步重新裝備。
5.俄羅斯S-400防空飛彈
代號為“凱旋”的S-400防空飛彈是俄羅斯研製的地對空陸基機動中遠端防空飛彈系統。
S-400防空飛彈是S-300PMU3型的公升級版,可指揮發射遠端、中程、短程8種不同型別的飛彈,最大射程為400公里。
2024年,俄羅斯爆料稱,俄中已達成協議,共交付6套S-400防空飛彈系統,已交付2套。
然而,在俄烏戰爭中,S-400表現不佳,經常無法攔截烏克蘭飛彈,本身也有被摧毀的記錄。 俄羅斯軍工蠶食了蘇聯的舊首都後,創新、技術、製造能力跟不上時代進步的步伐,中國的天空終究還是要靠中國的飛彈保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