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人、廣東省最美志願者、廣東省十佳志願者、廣東省地中海貧血防治協會理事、......何淑娟有很多頭銜,但她也有乙個身份——乙個撫養患有地中海貧血重度32年的單身母親。
面對高昂的**成本,何淑娟靠打零工給女兒治病,照顧好女兒撫養;她積極參與地中海貧血防治和重症兒童救助志願服務,開展公益講座300餘場,為“地中海貧血家庭”募集善款數百萬元,被譽為“地中海貧血媽媽”。
何淑娟32年來對女兒的愛心事蹟感動了社會,近日,她被授予“廣東省道德模範”稱號。
面對疾病的樂觀態度
幫助女兒打破20歲的“詛咒”。
2024年,在番禺一家服裝廠當工人的何淑娟生下了女兒莉莉。 但從醫院回家後,幾乎每天晚上,莉莉都會不停地哭泣。 漸漸地,何書娟發現情況有些不對勁:“她哭得越來越厲害,而且她沒有**,後來才發現她的手根本沒有血跡。 ”
女兒一歲生日那天,何淑娟帶莉莉去做檢查,莉莉被診斷為“重型地中海貧血”。
醫生說,重度地中海貧血的**是乙個無底洞,孩子每個月都要輸血和輸鐵,即便如此,莉莉也活不過20歲。 面對家庭破碎的經濟負擔和女兒的治療,何淑娟通過打工養活女兒,將女兒治療和生活的重擔扛在了她軟弱的肩膀上。
多年來,莉莉堅持每月輸血和每天注射。 “這種針就像輸液一樣,打在女兒的肚子上,如果平時是去上學,女兒晚上會一直睡到第二天天亮,半斤重的器械綁在她的肚子上;如果是在住院期間,針頭將被注射近 24 小時。 何書娟苦惱的說道。
日復一日,月復一月,何淑娟一直陪在女兒身邊。 在不幸和苦難中,母女倆學會了在苦難中取笑。 每次去醫院,何淑娟和莉莉都稱其為“去度假”,稱輸血為“加油”,母女倆帶著這種樂觀的心態走過了32年,莉莉早已打破了她活不到20歲的“預言”。
30年來一直致力於公益事業
呼籲社會各界關注地中海貧血
今年第30個“世界地中海貧血日”,廣東省地中海貧血防治協會聯合多家單位發起“許願瓶行動”,讓更多人聆聽地中海貧血兒童的故事,領取自己的“許願瓶”。 何淑娟作為協會理事,一如既往地現身活動現場。
“地中海貧血家族”的苦澀,何淑娟有個人的體會。 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不幸的家庭。
30年來,何淑娟努力蒐集廣州200多名地中海貧血患兒的資訊,組織這些家長一起幫助“脫貧”。 2024年,何淑娟正式註冊成為廣州基督教青年會志願者會員,隨後參加了廣州基督教青年會地中海貧血援助專案組、廣東省地中海貧血防治協會家長協會,並擔任廣州市家長協會會長。 她想盡一切辦法聯絡“地中海貧血家庭”,尋求社會幫助。
何書娟團隊先後走進各大高校,開展地中海貧血知識講座200餘場,個人公益講座300餘場。 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她而認識地中海貧血、抗擊地中海貧血、預防地中海貧血,全國成千上萬的“地中海貧血家庭”兒童稱她為“地中海貧血媽媽”。
多年來,宣傳卓有成效,現在廣東省每年出生的“地中海貧血嬰兒”數量已從2000人減少到500人。 他仍然不滿意,他說:“我們的目標是朝著'零重度地中海貧血'邁進。 ”
作者]南方+記者馬瑞傑。
協調]尚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