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還想對俄羅斯強硬嗎?
本來,這個答案無限接近否定,但普京一動,美國就立即回應了壓力,用行動給了我們肯定的答案。
為了避免普京插手中東,烏克蘭只能延長其戰時狀態。
但是,得出結論很容易,很難談論過程。 眾所周知,以色列已經克制了美國的大部分精力,美國想用過去支援烏克蘭的規模,簡直是天方夜譚。
那麼可以做些什麼呢? 打架,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如何獲得支援,拜登**這次下了不少功夫,甚至連用了兩招:
一:讓澤連斯基自己當說客,為烏克蘭做最後的一站。
這個說客並不容易,尤其是因為北約已經厭倦了烏克蘭的無底洞。 作為支援方,在自身工業能力和經濟實力不好的情況下,不宜顧及烏克蘭的生死存亡。 更重要的是,烏克蘭的對手仍然是俄羅斯。
要說一開始,北約還信誓旦旦地說拖垮俄羅斯只是輕而易舉,是自信的表現,但直到現在,北約雖然口口不承認,但心裡也知道它有多脆弱。
說得好聽一點,就是軍盟,為了***,說得不好,就是抱在一起取暖,專心做事。
因此,澤連斯基這次不僅要跪舔拜登未能通過的600多億美元,還要給歐洲的500億歐元留下深刻印象。 至於為什麼說是“最後一戰”,其實不難理解,一是**庫存甚至得到了美國的支援,二是衝突最後還是不可避免談判的。
第二:戳歐洲國家的心,用鼓動振興歐洲。
什麼是心窩? 當然,那就是國家軍事實力。 第一次工業革命始於歐洲,這也給了他們工業的桂冠。 軍事實力不如其他國家,是由於國家經濟和工業的不足。
有趣的是,美國媒體直接批評歐洲不強,還藉此機會將歐洲與亞洲進行比較,稱在軍事實力上,英國遠不如中國、俄羅斯和印度,法國不如南韓、日本、巴基斯坦。 此外,還有人點名指出缺點,如:德國的彈藥只能用兩天,丹麥沒有防空系統等。
英國的一位教授用一句話來形容它,說“他們基本上都睡著了”。
好傢伙,別說心了,這一招是用來刺激法則的,連一塊遮羞布都沒有留給別人。 合著是乙個原則:誰是好人並不重要,反正壞人肯定不會是美國。
這樣一看,拜登的“雙管齊下”很可能是白費竹筐。
首先,澤連斯基伸手吃飯、張嘴的日子確實走到了盡頭。 不說外因,再說烏克蘭的腐敗,很多國家都被勸阻了。 早在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之前,北約就開始變得不耐煩了。
此外,到現在為止,美國已經花費了1000多億美元,而烏克蘭在支援持續的情況下並沒有佔據絕對優勢,現在又在往裡面砸錢,除非真的花不了錢。 而且,一向排在首位的烏克蘭並沒有給俄羅斯造成重大麻煩,這進一步說明制勝點不在於支援多少。
其次,歐洲的產能絕對是乙個大問題。 誠然,歐洲在和平時期依靠軍事同盟對危險準備不足,但美國在歐洲“去工業化”的程序中也鉚足了勁。
與其說歐洲沒有競爭力,耳朵軟,不如說美國做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