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覺得現在的院線電影太無聊了,好像很久沒有那種吸睛的作品了。
如果你也有同感,那麼我會說乙個理由:因為國產電影不缺錢!
別擔心,聽我說。
先說個好訊息:電影《流浪地球3》宣布定檔2024年農曆新年第一天。
發布會上,《流浪地球》系列導演:郭科幻大吉賽博魅魔大師範,身穿***和***的T恤,當場開始談戀愛。
作為中國科幻電影的標桿,《流浪地球》系列的創作過程充滿了“貧窮”。
你一定聽說過從東邊借裝置,從西邊借場地,甚至讓演員自己投入資金完成拍攝的故事。
相比之下,那些預算充足、大牌明星眾多的加入,卻很難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
比如一代神電影《上海堡壘》,準備再現《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蹟。
《流浪地球》和《上海堡壘》的對比,似乎揭示了乙個規律,那就是匠心製作的電影,容易缺錢。
而這些天戲劇作品之所以無聊,正是因為小成本電影最缺錢,才沒有資金進行宣傳和發行,所以自然拿不到片期。
不是大預算電影拍不出高質量的電影,而是在大多數投資人眼裡,電影質量高不重要,賺錢不賺錢都重要。
那麼賺錢的想法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必須找到乙個大IP進行改編,因為乙個大IP會帶來一部分自己的流量,而《流浪地球》和《風神第一部:超頌風雲》本質上就是大IP改編的產物。
如果找不到大IP,也可以買國外電影翻拍,因為這些要翻拍的故事都經過了市場檢驗,確認了可以賺錢。
當今市場上的大多數電影都是翻拍的產物。
電影人通過“要麼拿走,要麼離開”拿到廉價劇本後,會根據大資料插入各種流量元素,把握觀眾的情緒。
例如,電影中掛滿了社會話題,例如“網路暴力”和“xx對抗”。
那就要請流量明星提公升**度,最好多買幾個熱搜。
最後,要在營銷上花大價錢,努力擴大社會影響力,吸引更多人“進坑”。
在這種通俗思維下,我們看到的電影大多就像吃泡麵一樣,雖然味道可以天天變換,但味道都是一樣的。
那些風格獨特的創新作品,往往只能指望小預算的作品,這在國內外都是如此。
其實,優秀的大預算電影和小成本電影應該有彼此的生存空間。
比如說到荷里活的科幻巨作,一定能想到《星際穿越》《火星救援》等視效大片。
而成本僅5萬美元的《彗星來之夜》,僅憑乙個好的劇本和幾個演員,就能講出乙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為觀眾帶來另類的科幻體驗。
製作成本僅20萬美元的《地球來的人》,也徹底打破了傳統科幻片“雷射加金屬”的套路,靠對話突破了觀眾的想象。
雖然這部電影沒有虧本上映,但後來因為盜版光碟幫助它積累了口碑,製片方最終通過賣***光碟賺了上億美元。
去年上映的低成本奇幻喜劇《瞬息全宇宙》,也算是打破了電影型別的框架,進行了一次前衛的探索。
國內市場也是如此。
除了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和奇幻佳作《風神第一部:朝頌風雲》外,另類科幻喜劇《宇宙探索編輯部》與前兩部大片相輔相成。
《宇宙探索編輯部》成本極低,200萬元,幾乎沒有使用特效,靠劇本和剪輯節奏酸澀吸睛。
除了現有的電影套路外,還發現了新的表達方式。
為什麼小成本電影總是探索新花樣?你能達到連大片都達不到的效果嗎?
因為他們出生的方式是一場豪賭。
在中國,大多數人對“低成本電影”的概念,都來源於2024年的一部經典電影《瘋狂的石頭》
《瘋狂的石頭》是對英國導演蓋·里奇(Guy Ritchie)的傑作《兩把冒煙的槍》(Two Smoking Guns)的敘事模仿。
2024年,《兩把菸槍》以160萬英鎊的造價拿下了2800萬。除了商業上的成功,它還創造了一種新的多線敘事模式。
然而,國內觀眾是否會普遍接受這種新形式的電影,還有待觀察。
所以寧浩是第乙個吃螃蟹的人。
《瘋狂的石頭》幾乎是《兩把冒煙的槍》在中國取得成功的完全複製品。
不僅以300萬的造價拿下了2300萬的票房,還為國產喜劇片開啟了一片新天地。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不斷有小成本的熱門電影出現。
曾拍攝過《鑄一名》《十月圍城》等大預算電影的香港導演葉為民,受到《瘋狂的石頭》的啟發,耗資700萬出品《尷尬的人》,並獲得了5000萬的票房,之後的整個《尷尬系列》電影也是票房爆款。
《泰國的尷尬》劇照。
今年備受關注的《風神第一部:朝頌風雲》,其導演吳爾山曾用800萬的成本製作了邪典電影《劍與笑》。
在收穫3000萬票房的同時,他也憑藉異想天開的奇幻和前衛的手法獲得了諸多獎項。
對於小成本電影的導演來說,小投資也意味著更少的限制,他們可以打磨自己的作品,而不用擔心投資人的干預。
為了將自己與商業型別片區分開來,他們也會將鏡頭對準那些被主流影視拋棄的角色,講述更多接地氣的故事。
比如,《隱於塵埃》聚焦於西北鄉村,《鋼鐵鋼琴》講述的是東北下崗工人的故事。
看來,小成本電影總能像雙文**的主人公一樣,完成“以小打大”,在為電影市場注入新鮮活力的同時,取得商業上的成功。
但事實上,與流水線上大型製片廠製作的型別片相比,低成本電影很難成功。
要想從小到大完成戰鬥,低成本的電影必須通過三個關卡。
首先需要乙個好的、別緻的劇本。
只有那種能被觀眾認可、大製片廠不敢輕易嘗試的“冒險”劇本,才會走到低成本試錯的地步。
只可惜,在國內影視市場,除了知名編劇外,大部分編劇都不被重視。
說到這裡,我建議回到之前介紹的《全資入團》這部劇,看看編劇有多謙虛。
二是能夠獲得足夠的投入。
2024年,電影《鋼鐵鋼琴》籌得100萬資金開拍,開拍僅24天資金就售罄。 後來,張萌導演千方百計,籌得了200萬,終於熬到了劇組的盡頭。
《隱於塵埃》開拍時只有200萬,劇組唯一的專業演員海清甚至在完成影片之前就出演了零片酬。
而在熬過了拍攝困難之後,這部小成本電影才真正走到了它卡住的地方:宣傳和影片編排。
大部分小成本的電影,即使影片質量過硬,也能通過各種電影節露臉,獲得一定的口碑,但大多在真正上映的時候,不會大打出手。
哪怕是客流量小的檔期,影院也不會排太多這樣的片。
《宇宙探索編輯部》在愚人節上映,首日排片比例僅為7部7%。
永安鎮故事集》定檔第3期首日上映5%。
《隱於塵埃》趕上暑期檔,因為口碑發酵,最終拿下14億,但上映首日只能排檔2部電影3%。
讓我們再做一組比較。
今年暑期檔大片但口碑懸疑電影《消失的她》可以說是翻拍+社議題+流量明星+營銷的典型作品,除了提前點映外,上映首日排片率高達34%。
以及2024年上映的低成本懸疑電影《心之迷宮》上映時,電影檔期幾乎為零。
小成本電影很難拍,出人頭地更難。 大檔期進不去,小檔期又沒有電影檔期,就想靠口口相傳翻身。
就算靠口碑翻盤,也錯過了衝票房的最佳時期,最終的票房成績肯定不如真正的商業價值,也就是賺的錢少了。
如果因為宣傳不暢而票房大賣,直到這顆明珠被後人撿起來,對製片人來說將是一場悲劇。
不管是說大資本壟斷了電影市場進行宣傳發行,還是說院線醜,不給機會,小成本電影總是在夾縫中生存下來。
這是一種正常狀態,但其背後是過度商業化對藝術的危害。
很多年前,國內的電影產量很少,所以沒有賠錢的概念。
因此,80年代的導演熱衷於進行各種創新嘗試,試圖用電影來詮釋社會和人們的精神狀態。
我之前講過的國產懸疑片《405**案》的鼻祖,就是這種產品。
但隨著電影產業的繁榮,我們不得不面對乙個現實,即製作的電影太多了,90%以上的電影注定要賠錢。
於是,成熟的商業體系促使大型製片廠探索大資料劇本+流量明星的製作模式,占領影視市場。
耗資5億的大爛片《眾神傳說》劇照)。
而無形中,敢於探索的小成本佳作的生存空間更是少得可憐。
無數的電影節和電影獎項似乎都非常重視對小成本電影的支援,紛紛為中小成本電影設立獎項。
但在更廣泛的院線中,劣幣已經趕走了良幣,小成本電影在商業上已經處於絕對劣勢。
但正如我之前強調的,小成本電影代表了創新的力量,探索了電影的未來方向。
我們不知道小成本電影會走向何方,就像我們不知道電影在未來二十年裡會催生出一種新的藝術風格,還是會被短片**淘汰一樣。
所以如果看到什麼小成本的佳作,在評論區一定不要吝嗇共享:出來。
讓我們為小成本的傑作加油。
再見。 本文**來自網際網絡。
編輯:烷烴。
影視徵集順序第一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