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相處的工人是我們的親人,對他們好是對的。 在幫扶困難職工的工作中,江西省福州市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副主任陳慧燕經常背誦這句話。 關於困難工人的處境,她密密麻麻地寫滿了5本筆記本,她知道自己幫助過的人的情況。 問候、心連心、一次次的幫助,讓她更親近了幫助過的人,也拉近了黨和群眾的距離。
這些年來,陳慧妍始終把職工們的溫暖和憂傷放在心裡,扛在肩上,用心疏通“堵”,用力化解“悲哀”,用情解開“心結”。
心與心的溝通。
多虧了黨的好政策和工會的幫助,我們的家庭才有今天的樣子。 當陳慧妍再次拜訪孫愛華家時,一家人激動地說。
孫愛華的情人患上了癌症,為了治病,全家借了20多萬元。 經過多次調研和了解,陳慧妍將她納入了困難職工幫扶體系,從2024年起,她將按照政策對子女實施後續救助,每年給予子女不低於5000元的獎學金,讓這個困難家庭感受到雪中送炭、渡舟的溫暖。
準確識別是援助資金分配的主要依據。 為了保證不出差錯,陳慧妍輪流在社群、車輛管理、民政等單位,只為把每一筆資金都用在最困難、應該得到幫助的員工身上。
有人說,“這是很多工作,快到了。 陳慧妍總是一本正經地說:“國家的每一分錢都要用在刀刃上,政策用起來真是幫了忙。 “多年來,幫助困難員工的資金沒有一起違規案例。
看到困難中員工自力更生,是我最大的安慰。 陳慧妍告訴記者,幫困職工工作不僅要“扶貧濟困”,更要“扶智”,更重要的是“助精神”。 為此,她多次潛入調查,與員工面對面、親密溝通,動員600多名困難員工參加家政、月子照護、電商等技能培訓課程,幫助208人實現就業。 三年來,職工服務中心與培訓機構合作,對6000餘名下崗、失業、靈活用工人員開展崗前和技能培訓,有效幫助困難職工脫困。
以員工需求為導向。
在開展業務培訓的同時,充分發揮崗位作用,加強對員工的思想政治引導,組織企業車間主任、班組長、一線職工參觀“中國夢·勞動美——甘福職工之心獻黨”職工優秀書法攝影展。 陳慧妍說。 日前,福州市第四期工傷預防培訓在職工文化宮舉行,進一步強化了一線職工工傷預防意識。
員工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的目標。 在主持福州工人文化宮整體工作的過程中,陳慧彥意識到,要不斷滿足新時代廣大職工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職工生活質量,就必須打造具有福州特色的“工作”文化品牌。
為此,她總結提出“思想引領宮、文化宮、技能生活宮、服務強宮”四條“專列”,打造“福吳惠工”品牌,推動福州工人文化宮高質量發展。
以員工需求為導向,強化“技術培訓、產業強”品牌建設。 針對下崗職工、困難職工、企業職工,與臨川區技能學校合作,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課堂實踐、宮會企業相結合的方式,提公升職工技能和技術。 近年來,先後舉辦了“八大建設大師”、水電、特種作戰等各類技能培訓82期,培訓6000餘人次。 福州市職工文化宮還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職工教育培訓示範點。
同時,加強“福功大講堂”品牌和員工文體活動。 講座內容包括職業道德、中醫藥文化、禮儀文化等,從高校優秀教師、勞模、技能大師和專業群體中引進人才,豐富師資隊伍,近年來共舉辦各類講座60場。 依託職工文化宮,以文體活動引領、凝聚職工,開展聲樂、插花、古琴等公益課程,開設游泳、羽毛球等培訓班120個。
思想導致“新”。
如何以靈活、流動性強的就業方式,將新就業形態的勞動者更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近年來,這一直是陳慧妍的疑問。 她深入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外賣員、貨車司機等群體調研,走訪交通、郵政等部門,找到了黨建引領產業建設、產業建設服務黨建的解難思路。
陳慧妍在調查中發現,福州網約車司機主要依靠福州潤達科技服務***組建車隊,因此有7個上門服務,與潤達科技負責人溝通協調,推進黨建和產業建設。
此外,陳慧妍與同事們集思廣益,共同推動,市總經理圍繞引領“新”的思路,構建線上線下聯動學習機制,推出“雲微課堂”“線上”,並成立新就業形態職工微信群,將學習資料“有針對性”推送到從業人員手機上,確保“流動不流動學習”;“線下”依託員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和鄰里社群黨群活動中心、平台企業、快遞網點、九源驛站等,打造一大批“紅色微書吧”,打造“移動學習陣地”,確保“隨學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