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新聞秘書德公尺特里·佩斯科夫不久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俄羅斯願意通過談判解決俄烏衝突問題。
然而,烏克蘭似乎並不打算以這種方式遏制戰爭,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衝突將繼續。 這場俄烏衝突之所以持續了這麼久,給了世界其他地區乙個以現代戰爭為借鑑的案例。
中國從這場衝突中學到了很多東西,特別是殲-10A和殲-11A等老式戰鬥機可能不再適合服役。 中國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吸取的教訓主要來自雙方的空戰。
在衝突初期,烏克蘭的大部分機場都被俄羅斯飛彈摧毀,包括各種飛機。 能夠起飛的固定翼飛機非常有限。
儘管如此,烏克蘭仍然保留了大量可用的戰鬥機,因此空戰仍然是俄烏衝突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相當大的參考價值。 烏克蘭的主要戰鬥機,包括蘇-27和公尺格-29,是上個世紀美蘇冷戰的產物。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只進行了簡單的維護,沒有做好飛機公升級工作。 當這些戰鬥機面對先進的俄羅斯Su-35時,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例如,2022 年 3 月 5 日,俄羅斯的 Su-35 僅憑藉其強大的效能就擊落了五架烏克蘭 Su-27 和一架 MiG-29 戰鬥機。 雖然老化的戰機被擊落對烏克蘭來說不是什麼大問題,但飛行員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
隨著戰爭的繼續,越來越明顯的是,憑藉他們落後的戰士,幾乎不可能與俄羅斯軍隊競爭。 畢竟,效能差距是存在的,就雷達系統而言,Su-35的雷達預警範圍幾乎是Usu-27的兩倍。
再加上蘇-35強大的機動性和先進的空對空飛彈,一旦兩款機型對峙,蘇-27極有可能在幾秒鐘內被擊斃。
因此,蘇-27不僅沒有在戰場上發揮作用,反而成為了前線的炮灰,這與“以人為本”無異。
當然,俄的蘇-35也被擊落了,但只要對比一下俄烏戰機的戰損,就能清楚地看到,烏軍幾乎是俄軍的三倍。 目前,烏軍的公尺格-29幾乎全部丟失,蘇-27即將觸底,這也是美國要支援烏克蘭引進F-16戰機的原因。
對於烏克蘭來說,這些老戰士在發揮作用的同時,也有很多戰士被擊落。 與烏克蘭的情況類似,中國現役空軍也擁有大量老舊戰機。
其中,殲-11A和殲-10A是典型的代表。 殲-11A是中國從俄羅斯進口蘇-27生產線和技術時在中國組裝的型號,相當於中國的蘇-27。
這架戰鬥機的整體效能與在烏克蘭服役的蘇-27相差不大,內部航電技術仍處於上世紀90年代的水平,整體機身效能不盡如人意。 根據中俄簽訂的合同,原計畫建造200架殲-11A戰機,但由於中國在技術領域的突破,最終只生產了80多架,後來轉而研製殲-11B戰機。
加上之前進口的一批蘇-27戰鬥機,現役中國戰鬥機的數量可能超過100架。 另一架戰鬥機是殲-10A,由中國自主研發生產,曾經是中國的“驕傲”。
但是,從目前來看,殲-10A的整體表現一直有些不盡如人意。 一方面,與我國目前先進的戰機相比,殲-10A設計初期,很多技術相對落後。
另一方面,殲-10A的掛架數量較少,與國內現役的殲-16和殲-10C相比,火力並不優越,效能也相對落後,完全可以被其他戰機取代。
最重要的是,無論是殲-10A還是殲-11A戰機,都已經沒有太大的公升級價值了。
其中,解放軍空軍現役人數大概超過300架,這對空軍來說是乙個負擔,因為這些戰機需要維修和保養。 根據台灣國防部2024年披露的資訊,服役25年的幻影戰機每年的維修費用約為350億新台幣(約合人民幣763億元)。
殲-10A戰機的維修費用雖然可能沒有那麼高,但絕不會太低,每年要花費數億元。 退役是乙個不錯的選擇。
隨著我國戰鬥機製造技術的不斷進步,殲-16、殲-20、殲-10C等先進機型的量產也在同步進行。 特別是殲-20的量產,逐漸取代了解放軍空軍的那些舊機型。
越來越先進的戰鬥機的出現,不斷擠占著落後戰鬥機的生存空間。 殲-10A和殲-11A戰機雖然仍在服役,但多年來基本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一些落後的戰機作用不大,退役後對中國空軍的戰鬥力影響不大。 同時,退役也可以騰出更多的空間,用於高階戰鬥機的發展,那何樂而不為呢?
有人可能會認為,通過儲存這些戰鬥機並等待未來戰爭爆發,我們將擁有數量優勢。
但是,現代戰爭不再只是數量問題,而是一種全面的資訊化作戰。 今天的空對空飛彈已經非常發達,先進的戰鬥機往往可以從遠處進行火力打擊,使敵人無法防備。
因此,退役老戰機是明智的選擇,既可以節省維修成本,又能為先進戰機騰出更多的發展空間。 畢竟,現代戰爭需要先進技術和高效能戰鬥機的支援。
參考資料: [1] 央視新聞:“佩斯科夫:俄羅斯隨時準備就俄烏衝突進行談判” [2] 央視新聞:“俄羅斯聲稱擊落了烏克蘭戰鬥機,烏克蘭聲稱摧毀了俄羅斯的電子戰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