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2024年中國男籃職業聯賽(CBA)第二階段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這一階段的比賽將持續到明年2月5日,賽程長,比賽多,將直接影響到各支球隊衝擊季後賽的形勢。 然而,隨著比賽的進行,裁判執法的爭議越來越多,引起了各方的廣泛關注。
為此,中國籃協在近日舉辦的中國籃球首日裁判主題活動上,對裁判管理制度改革的相關內容進行了特別解讀。 據介紹,目前,中國籃協裁判委員會已啟動註冊裁判員一體化管理,通過考核訓練分離、公升降級制度規範化等方式,鼓勵裁判員良性競爭,“特別是將實現裁判公升降級制度常態化, 全面對標國際籃聯(FIBA)標準,貫徹其裁判理念和要求,以提高整體裁判水平。 ”
聯盟的裁判一再受到質疑。
近日,CBA官網公布,在CBA常規賽第20輪天津隊與福建隊的比賽中,福建隊主教練朱世龍因為對罰球不滿而情緒激動,將過激行為歸咎於裁判並扔戰術板,被罰款7萬元並停賽兩場。 本輪又打了一場比賽後,廣州隊主帥郭世強也因質疑裁判、發表不當言論被罰款2萬元。
記者了解到,新賽季以來,特別是常規賽第二階段開始以來,出現了有爭議的決定。 一些球員和教練也經常在球場上表現得很咄咄逼人。 截至12月24日,本賽季CBA聯賽已經開出了10張罰單。 因此,裁判和比賽的公平性存在諸多問題,直接影響到CBA聯賽的品牌和形象。
中國籃球走到今天,如果還有這麼低階的失誤,確實不符合籃球發展規律。 此前,寧波主帥阿迪江在回應有爭議的點球時這樣說。
爭議頻發的原因是什麼?
關於點球的爭議不僅影響了聯賽的公信力,也對中國男籃在國際舞台上的表現產生了負面影響。 資料顯示,在本屆男籃世界盃上,中國隊在五場比賽中場均犯規22次,在所有參賽球隊中排名第三。 相比之下,直接獲得巴黎奧運會參賽資格的日本男籃,場均只有15次犯規4次。
不難發現,中國球員在習慣了國內聯賽的裁判後,就很難適應國際比賽的罰分尺度,國內比賽的裁判與國際比賽的裁判已經脫節。 中國男籃主帥喬爾傑維奇曾坦言:“國內賽場與國際比賽的裁判標準差異,影響了中國男籃的節奏,這是(輸球)的重要因素。 ”
那麼,本賽季CBA決定更具爭議性的原因是什麼呢?
據悉,目前,作為中國男籃的頂級聯賽——CBA聯賽,很多裁判都是兼職的,他們的主營業務更多的是高校的體育老師或體育部門的工作人員,而不是專職裁判。 此外,國內聯賽邀請的外國裁判很少,國際交流的相對缺乏也限制了裁判的水平。
籃球解說員王勝認為,處罰規模不一致是爭議性處罰不斷出現的主要原因。 “從上賽季開始,CBA就開始鼓勵肢體對抗,裁判的哨聲也'松了',但很多時候'松'的尺度對於不同的球隊、不同的比賽來說並不統一。 再加上主場和客場等因素,被認為有偏見的決定時有發生。 ”
值得指出的是,國內球員本身的一些行為是違反規則的,即使裁判做出了準確的判罰,但每支球隊都會因為立場不同而動輒質疑裁判,有的還利用社交**來迅速擴大。 因此,中國籃協相關負責人認為,俱樂部和運動員也應積極適應處罰規則的變化。 “引導球員和球迷從籃球規則本身對裁判的現場判罰做出客觀評價也非常重要。 ”
體制改革已經啟動。
裁判執法的規模和水平,直接關係到比賽的公正性能否得到維護,能否促進聯賽的健康發展。 為此,中國籃協近年來一直在努力規範裁判問題,並試圖將一些好的做法制度化。
中國籃協裁判委員會副主任盧永明表示,2024年,中國籃球裁判公升降級制度將正式引入試執行,未來將常態化。 近兩年來,通過降級制,有29人晉公升到賽事下一級,24人降級到賽事下一級。 “降級可以通過提高自身能力,有效激勵年輕裁判參加更高階別的比賽,有效限制了常年滿足於聯賽現狀的裁判。 ”
據盧永明介紹,中國籃協目前正在全面對標FIBA標準,貫徹其裁判理念和要求,取消國內聯賽中大部分與FIBA不一致的規則。 為此,中國籃協邀請了12位FIBA二級講師對CBA聯賽進行監測和評估,並對每場比賽3名裁判的執行情況進行了監測報告。 此外,裁判委員會還在中國籃協大資料系統中建立了“俱樂部當場解決裁判裁判判罰異議機制”。
對於裁判執法改革,中國籃協主席姚明認為,比賽規則和裁判是比賽中極其重要的一環。 “我們將切實提公升裁判水平,不斷提公升聯賽各級公平性。 中國籃協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希望能和球迷一起提出意見,監督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