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倉位:信用賬戶(融資)**招商銀行約佔總股數的5%,**後累計招商銀行融資股占招商銀行股份總數的36%88%。
目前白菜頭總數為**112頭39%,相當於1239%為融資**,所有融資**為招商銀行。
融資部分的平均持有成本為2950左右(不含利息),分紅(分紅收益率6+%)可以完全覆蓋融資利率,如果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基本沒有問題。
俗話說,我對融資非常謹慎,底線的想法是,即使融資公司的股價跌到零,融資前也不會有清算。
為什麼要設定這樣的底線?
原因很簡單,如果有一天因為任何原因你的**清算為零,那麼你之前賺到的任何財富都會被抹去,那麼無論你在短期內賺到多少賬面利潤,都沒有意義。
因此,對於新進入者或自控能力較差的合作夥伴,彩投不建議增加任何槓桿,謹慎對待槓桿交易也不要太謹慎。
2024年關注白菜的朋友應該還記得,我當時27歲5元融資加倉5%萬科**,賺了20%的33多元就扔掉了,現在回想起來,如果不把這部分扔掉,現在拿到,恐怕就再也回不去了。
當然,根據捲心菜的工作原理,即使沒有扔掉,以後還是會把槓桿拆掉。
再次,增加槓桿是一種非常冒險的行為,我們必須謹慎和謹慎。
關於招商銀行估值的計算,我想再補充幾點。
關於銀行業的書籍很多,而且是所有領域中數量最多的。
但是我們經常聽到人們說,銀行的業務太複雜了,無法理解。
更誇張的是,蔡投之前關注過乙個V,至少寫了2本關於研究型銀行的暢銷書,幾年前,他還投資了各方面的綜合財務指標,認為民生銀行才是最有價值的投資。
結果很明顯,讓大V不得不承認自己不懂銀行。
銀行調研非常透徹後,虧損最多的大V,可能是網路中傾覆最多的群體。
那麼他怎麼能認為他能弄清楚銀行呢?
首先,我有乙個原則,如果一家公司需要用計算器來計算其所有財務指標,以比較其優勢,那麼我就乾脆放棄這家公司。
長期關注彩投的朋友應該記得,我不止一次說過,我對平安和招商銀行的喜愛,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這兩家公司有著招商局蛇口工業園早期企業的創業基因。
中國平安和招商銀行的第一代創始人可以追溯到袁耿和袁老,然後馬明哲、秦曉和馬衛華各自發展壯大了兩家企業。
將估值做大做強作為兩家公司的發展使命,是區別於其他保險公司、商業銀行的最早戰略定位,也只有這樣,兩家公司才從各自領域中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發展成為行業領軍企業。
如果你忽略了這個細節,很容易混淆。
說起招商銀行,招商銀行從秦曉時代開始,就把估值管理作為公司的第一戰略目標,所以在規模被興業銀行超越後,招商銀行繼續不帶任何情緒地堅持其零售戰略,繼續深耕大銀行不願意做、小銀行做不到的所謂“硬”業務幾十年, 並最終形成了招商銀行獨特的非利息競爭優勢。
招商銀行的非利息收入是真正的非利息收入,而不是其他銀行調整和美化的非利息收入。
這是招商銀行的根本性質,也是招商銀行自2024年以來連續多年享有PE估值平均超過其他銀行兩倍以上的核心原因,但這種估值優勢在2024年將大打折扣。
因為大家都擔心招商銀行的未來會走向平庸。
招商銀行最終會走向平庸嗎?
捲心菜的頭沒有得出結論。
我來談談我是如何為招商銀行進行估值的。
招商銀行已經連續10多年不依靠股權融資實現完全內生增長的商業銀行,這是估值的前提。
至於為什麼,後面會慢慢說,招商銀行原董事長秦曉也詳細闡述了這個問題。
如您所知,由於《巴塞爾協議》,隨著規模的增長,銀行需要不斷補充資本以滿足監管(充足性)要求。
只要銀行還在成長,它就會成為一頭吞金的野獸,資本的不斷增加將永無止境地消耗銀行的利潤。
全世界的銀行都是一樣的,這也是全球銀行普遍被低估的核心原因。
那麼,如果銀行不增長,銀行是否有可能將其賺到的所有錢都分攤呢?
也就是說,如果銀行停止擴大資產負債表,許多人預計股息可以增加
理論上沒有問題,但會出現新的問題,如果銀行停止擴大資產負債表,銀行的壞賬率將在短期內繼續上公升,銀行將不得不增加撥備和撥備以應對壞賬的持續上公升,這也將吞噬利潤。
原因並不複雜,因為銀行的壞賬會繼續產生,如果分母(貸款規模)保持不變,那麼壞賬率就會增加。
一方面,銀行壞賬率除了優化資產結構外,還在不斷擴大分母,稀釋分子。
由於國內銀行的特殊定位,只要M2在增長,理論上銀行就會被推動擴大資產負債表,因此銀行主動縮減資產負債表的可能性不大。
讓我們回到招商銀行的估值問題。
目前,招商銀行通過滾動利潤補充資本後,仍能維持30%的分紅,招商銀行近20年平均權益資產收益率基本保持在15%以上。
假設招商銀行未來權益資產的平均收益率為15%,並且還保持著30%的股息率(唯一寫在公司章程中的銀行)。
目前股東的每股權益為3536,那麼就相當於投資了招商銀行35的真實股權收益36*15%/27.82 (當前股價) 19%.
很多人可能已經發現,這就是彩頭專欄裡寫的,Roe PB的意思也是一樣的。
穩定股息收益率:19%*30% 57%。
事實上,以上是基於未來15%股權資產回報率的悲觀假設。
以目前的ROE(約17%)計算,股息收益率為625%左右。
再比較茅台:
茅台近20年的平均權益資產回報率約為25%。
假設茅台90%的利潤用於分紅,那麼茅台投資的實際權益回報率為:
173.39 (每股權益) * 25% 1726 251%。
可以獲得的穩定股息收益率為:251%*90%≈2.26%。
當然,茅台目前權益資產收益率也高於25%,因此帶專項分紅的分紅收益率也高於226%是高的。
從長遠來看,拋開其他因素不談,只要招商銀行未來的權益資產收益率為15%、茅台為25%、招商銀行分紅率為30%、茅台分紅率為90%,兩個假設保持不變。
那麼,招商銀行的股東權益回報率遠高於茅台銀行。
當然,目前市場股價反饋的現實情況是,人們認為茅台未來將獲得高於25%的權益資產長期收益率,而招商銀行將獲得遠低於15%的權益資產收益率,所以市場給出了這個價格,目前無法證偽, 只有誰對誰錯,將來才會知道。
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有必要回到貴州赤水河和招商局蛇口工業園的維度來了解。
很多時候,定量並不難,但難就是定性。
這或許可以解釋許多大佬認為銀行的底層邏輯過於複雜。
例如,如果一家銀行看起來增長迅速,但保留的全部利潤無法滿足巴塞爾協議資本充足率的要求,那麼投資於該銀行的股東的實際權益回報率理論上為零。
你會投資一家實際股東權益回報率為零的公司嗎?
事實上,這類銀行佔A股的大多數。
而上述觀點,也是招商銀行原董事長秦霄自己說過的觀點。
從這個角度來看,銀行的投資價值確實是招商銀行獨有的。
這或許也是蔡投喜歡招商銀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上為蔡投個人反思與總結,不構成任何操作建議,請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獲取自身成長與認知。
作者 |Caitou 優質作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