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2024年12月18日。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裁定前TBS(東京廣播公司)伊藤詩織勝訴。電視記者山口敬之(Keiyuki Yamaguchi)賠償了他33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1萬元),並駁回了山口對伊藤的誹謗訴訟。這場在日本社會引起轟動的官司終於落下帷幕。 然而,在她臉上浮現的“恭喜”中,當時的伊藤詩織其實有些茫然。
在過去的四年裡,**案的影響並沒有就此結束。 在她的日常生活和公共生活中的某個時刻,她被深埋在社會觀念中的無形障礙打了個措手不及。 網路上的謠言也吹破了親密關係的牆壁,腐蝕了周圍人搖搖欲墜的信念。
當即將開始同居生活的男友兜圈子,問“詩織是不是編造了自己的**受害經歷”,她甚至一度懷疑自己堅持的代價。 “從法律的角度來看,我可能贏得了這些論點; 但從內心深處看,我已經乾涸了。 ”
這並不是整個恢復過程中最大的挑戰。 對於伊藤詩織來說,她花了很長時間探索“如何重建相關性”。 自那起案件以來,“她”作為受害者和“作為記者”經常交織在一起,前者希望她保持憤怒,後者要求她從個人情緒中解脫出來,從專業的角度談論事件本身,而不是自己。 但在這個過程中,伊藤詩織的自我去哪兒了?
《裸泳》,伊藤詩織著,匡義革譯,雅中文化|中信出版社,2024年9月。
她把這些零星的感受記錄下來,編成散文集。 她收集了許多詞語來描述她內心複雜的觸角,當這些經驗可以被拆解並剖析成日常語言時,重建的過程才真正開始。 她將這本書命名為“裸泳”——我在海浪中裸泳的那一刻就是我活著的那一刻。
2024年,我們採訪了她關於《黑匣子》出版的事情。 四年後,我們在網路空間與她重逢。 這一次,她只是伊藤詩織。 這不僅僅是關於乙個女人如何重建她的個人生活。
以為結束只是開始。
對於中國讀者來說,伊藤詩織這個名字並不陌生。 早在2024年,她就帶著新書《黑匣子》踏上了為期十天的中國之旅。 中國讀者經常將她與《方思琪的初戀樂園》的作者林一涵並列,他們都站出來控告**,揭開了這個被封印多年的“黑匣子”。 從那時起,越來越多的女性追隨她們的腳步,將她們的個人故事匯集在一起,形成女性的集體聲音,緩慢但堅定地推進這項事業。
然而,被傾聽只是乙個開始。 開啟“黑匣子”後,他們的生活還能重回正軌嗎? (林一寒最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
對於伊藤詩織來說,恢復過程比試驗要長得多。 如果把試煉比作戰鬥,雖然很累,但總有遠近的人。 外界的注意力會變成一種無形的能量,彷彿這個過程被放在擂台上,成為乙個集體的象徵。 但鑼聲停止了,她的生活通過獨自戰鬥重建。
*事件發生後,伊藤詩織甚至害怕看到她最喜歡的飲料。 這會勾起那天晚上在壽司店的回憶,雖然直到今天,她仍然不記得為什麼那天晚上她的大腦完全崩潰了。 每年3月,日本的櫻花從南到北盛開。 但連續幾年,她有意識地避免去看櫻花。 邂逅的那天早上,在從酒店回家的路上,計程車窗外的路邊也盛開了櫻花,“與突然失去色彩的我形成鮮明對比”。 生活中這些平凡的時刻,在創傷平靜下來後的某個時刻,會成為觸發創傷的開關。
雖然生活可能是一場“掃雷”,但當加入某個設定時,它仍然會在不經意間觸碰到乙個以前沒有察覺到的障礙。 在書中,伊藤詩織講述了她最近被拒絕獻血的經歷。 小時候,伊藤詩織曾目睹家人因搬家事故失血過多,因此伊藤詩織幾乎每年都會獻血。 但上一次她填寫獻血問卷時,她老老實實地勾選了“你最近是否與未指明或新認識的異性發生過性接觸”一欄的方框。 據工作人員介紹,她以後可能無法獻血。
當她終於鼓起勇氣面對這一切時,她回到家中稍微放鬆了一下戒備,但她還是遇到了危機。 2024年底,就在她和男友即將開始同居的前五天,兩人在一家義大利餐廳討論了同居的細節。 她的男朋友四處走動,問她“你是不是編造了自己的**受害經歷”。 眼前的人曾陪伴她走過審判最艱難的日子,但她看到網上的訊息後,還是忍不住問道,並補充了一句“即使那些不是真的,我仍然愛著你的每一面”。 甚至發生的事情也寫在了“黑匣子”中。
《黑匣子:日本的恥辱》,伊藤詩織著,匡匡譯,雅中文化|中信出版集團,2024年4月。
對公共空間的極端猜測並非難以理解,甚至她周圍的人都對她的故事產生了懷疑。 在試驗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仍在緩慢發酵。 而這些疑惑的根源,幾乎都來自於,在案發時,她是“作為受害者”,並沒有在大眾眼中展現出“受害者應該是什麼樣子”。
如果“憤怒”有形狀。
那個時候,你為什麼不拒絕更強硬呢? ”
在決定公開受害過程後,伊藤詩織在不同場合也受到了類似的質疑。 她記得,當她的父母得知全部真相時,他們的臉都漲紅了,他們向她尖叫,讓她表現出更多的勇氣。 負責辦案的警官也告訴她,“你要哭得更大聲,不然對方就不明白你的意思了。
在詩織的印象中,這是她一生中為數不多的幾次每個人都要求她“發洩憤怒”的次數之一。 甚至因為人們感受不到她的“憤怒”,他們卻代替她釋放了“缺席”的憤怒。 但“憤怒”究竟是什麼意思?
回憶起性暴力的那一刻,伊藤詩織說,雖然她當時試圖阻止對方,但她脫口而出的禮貌話語是委婉的。 每個人都曾經歷過一次或另一次經歷的“憤怒”情緒; 但“表達憤怒”並不是這個社會賦予每個人平等的能力。
語言的剝離是緩慢完成的。 初三時,伊藤詩織曾在回家的火車上遇到乙隻摸豬手,在車站停下來時,她從車廂跳到站台上,轉身罵道:“*死老頭! 這句話已經是她能說出的最高階別的髒話了。 但當周圍的人聽到她的責罵時,卻不為所動。 電車離開後,她被留在原地,透過周圍的眼睛,她覺得自己像個“臉色蒼白、尖叫的瘋子”。 從那以後,她越來越不能隨意地駕馭語言。 當使用敬語時,身體會不自覺地表現出尊重。
紀錄片《日本的恥辱》中的鏡頭。
多年後,伊藤詩織仍然不知道如何在正確的時間表達她的憤怒。 整個**都經過了繁瑣的準備,山口在審判期間也出來與他對峙。 回首這段經歷,她並非沒有憤怒,但憤怒的矛頭卻在無形中被逆轉了。
在她後來的回應中,她承認:“在受害時,憤怒是針對容忍性暴力的司法系統,以及受害者社會援助系統的弱點。 相反,這是對**的肇事者本人,他再也無法表現出任何力量來發洩自己的憤怒。 或者,為了避免抽乾自己的思想,她還是在自我保護機制下壓抑著自己的憤怒。
後來,她和她的朋友們去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塞多納徒步旅行。 當她即將登頂時,她感到腹部深處湧動著熱氣,面對著磚紅色的岩石和湛藍的天空,在她萬萬沒想到的一瞬間,她哭了。 那是她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深埋在身體深處的“怒火”,彷彿眼前廣袤的風景支撐著她的憤怒。
這種憤怒讓伊藤詩織很珍惜。 “這證明我還活著。 ”
從“倖存”到“活著”。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伊藤詩織都會將自己介紹為“性暴力的倖存者”。 這個頭銜聽起來比“受害者”好。 但她並不覺得自己是整個經歷的“老手”。 更準確地說,她“每天都在活在當下”。 當乙個人用“生存”來回顧這一天時,所謂的生命能量只能剛好夠支撐自己“生存”。
2024年,接受新京報採訪的伊藤詩織。
“生存”和“活著”有什麼區別? 伊藤詩織說,她很難用語言來形容這些微妙的線條,但正如她曾經認為的那樣,“活著”至少應該是一種“毫不費力”的狀態。 她提到,她曾經養過一種叫“六角恐龍”的**動物,與小魚同科,粉白相間的身體略顯透明,甚至內臟都能看到。 這種生物相當“脆弱”,不是“脆弱”,而是“不設防”。 在伊藤美誠看來,不設防需要很大的勇氣,這意味著要毫不掩飾地展示自己的弱點。 而在自然界中,這樣乙個不設防的生物如何在複雜的環境中生存?
事實上,六角恐龍之所以能存活到今天,是因為它們能夠改變身體形態以適應陸地上的生活。 一旦水位變淺,他們的身體就會慢慢變黑,手腳就會變得粗壯有力。 但這種形狀的變化是以交換為代價的:它們本來可以存活十多年,但在改變形狀後只能活三到五年。 每個人都想待在乙個無人看守的環境中,但環境很難保持不變,關鍵是人們是否願意被改變。
六角恐龍問道:“這讓她困惑了很久。 後來,她漸漸意識到,困住她的是“是”二字。 在需要與人對峙的情況下,很難毫無防備,但這並不意味著環境迫使我們改變,而是我們做出自己的選擇。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也在發生變化。 “如果人們能像六角形恐龍一樣,同時具備這兩種品質,那就太好了! 既有“脆弱”的一面,也有不怕改變的力量。 伊藤詩織說。
這種思維的轉變很幸運,有一天晚上與真實的經歷相呼應。 那天,她和小夥伴們即興泡在海邊的天然溫泉裡,然後把游到遠處的海邊的想法。 像往常一樣,她會尋找陽光在水下攝入,但那天晚上在黑暗的水面下什麼也看不見。 當她慢慢浮出水面時,她發現自己在夜晚的海浪搖籃中,就像浮游生物一樣。 “受害者、記者、婦女、人類......所有貼在我身上的標籤似乎都融化在大海中。 “這幾乎是人生中神聖的時刻。
紀錄片《日本的恥辱》中的鏡頭。
她曾經做過噩夢,讓她整夜睡不著覺。 然而,在嘗試了“睡衣散步”之後,我睡得好多了。 伊藤詩織分享說,“睡衣散步”,顧名思義,就是清晨醒來後喝一杯水,然後直接在睡衣外面穿一件外套,出去散步。 當室外溫度合適時,這是提高內在意識的好方法,在清晨的陽光下在附近閒逛,在回家的路上在門前的便利店買早餐。 充滿氧氣和血清素,整個頭腦敏銳而清晰。
你不必過度勞累,故意去做。 在日復一日的“卸貨”習練習中,她原本緊張的意識逐漸恢復了彈性。 在那次事件發生後的最初幾年,她一直在尋找乙個能給她帶來“安全感”的環境,但現在她想成為乙個能給別人帶來安全感的家。
i am home.“(我在我的家鄉)伊藤詩織在書中寫道。
獲取 **.
以下是我們與伊藤詩織的對話:
新京報:好久不見,詩意。 自2024年12月結案以來,已經過去了將近四年。 你在書中提到,這些年你努力從“生存”到“活”,這種轉變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我也很好奇,對你來說,從“生存”到“活著”,關鍵更多的是觀念的轉變,還是能力的習?
伊藤詩織:坦率地說,我對“生存”這個詞不再有“現在”的感覺了。 如果這個過程沒有在我的寫作中被“語言化”,也許這些變化會悄無聲息地溜走。 但說實話,每當有人安慰我說“時間就是一切”時,我總是在心裡反駁。 我的,而不是時間。
或者說,與其說是依靠“時間”,不如說是通過遇到的人和各種經歷,我終於實現了從“生存”到“活著”的轉變。 另一方面,我們經常聽到“時間就是一切”這句話,似乎在說,只要我們被動地等待,時機一到,時間就會更好。 顯然不是。 我們需要一點一點地賦予自己力量,並採取行動來獲得**。 我覺得“行動就是你得到的”,我認為這是我人生的乙個巨大轉折點。
新京報記者:早在2024年12月18日,日本東京地方法院就女記者伊藤詩織提起的民事訴訟作出裁決,判決伊藤詩織勝訴。 當時,人們普遍認為這是案件的結局,“伊藤贏了”。 真的是這樣嗎?
伊藤詩織:2024年的勝利確實在日本法律中留下了乙個很好的案例,這是乙個新的里程碑。 然而,打贏官司後,網路誹謗誹謗並沒有消失,不得不在2024年重新提起網路誹謗誹謗訴訟。 從表面上看,事件已經告一段落。 但在我看來,打贏官司並不意味著事情就結束了。
2024年12月18日,伊藤詩織在社交網路上發帖。
新京報:請談談你這四年的實際生活。 案件結束後,您一直在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您的長期計畫是什麼? 在前作《黑匣子》中,讀者對辦案的警官印象深刻:“一旦報案,恐怕再也無法在新聞界站穩腳跟了。 “案件結束後,日本的**環境會阻礙你回國嗎?
伊藤詩織:是的。 今年,我第一次在日本公共**NHK擔任紀錄片節目的導演。 然而,在製作過程中,也曾有過因為導演是我而拒絕節目策劃的情況。 儘管有這些巨大的障礙,我還是遇到了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他們幫助我推進了製作,並且由於各種努力,我能夠使節目繼續播出。
通過這次經歷,我意識到在日本重新開始工作並不容易,但我的工作不僅限於日本這一事實激發了我將世界視為自己的舞台。
紀錄片《日本的恥辱》中的鏡頭。
新京報記者:在那起案件之後,您成為日本第一位公開指控她外貌和姓名的女性。 案件一開始就引起了很多關注,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案件的進展。 但是,當案件結束時,作為客戶的您是否會被這樣的頭銜所困擾? 畢竟,所謂的“第一人稱”不僅僅是一枚“勳章”,更是強加在個人身上的“使命”標籤,被封印的個體將不得不放棄部分私人空間,或多或少承擔更多的公共責任,公眾覺得“停不下來”,個人的願望和感受往往被忽視和削弱。 這些年來一直在努力。
伊藤詩織:我一直很煩惱。 如果你必須列出從外面貼在我身上的標籤,那簡直太多了,無法一一列舉。 然而,別人怎麼稱呼我,不是我能控制的,所以我一直堅持的,就是不要用那些標籤和頭銜來指代自己,或者和自己聯絡在一起。
我就是我“,為了能夠擺脫標籤,在這個社會中游泳,我取了”裸泳“的稱號。
新京報記者:很多遇到過**的女性,也會擔心自己的生活會因為公開身份和實名舉報而造成什麼後果。 雖然我們從保護和促進女性權益的角度,呼籲更多人站出來抵制,但從個人角度出發,不應該被“正確”所脅迫。 當然,這再次提醒我們,壓力不應該完全取決於受害者的選擇。 但在環境完全改變之前,遇到**的人確實需要分享他們的經驗,並總結一套可用的工具箱。 作為“路人”,你一路走過這條路。 現在回想起來,我想請你和讀者坦誠聊聊,如果選擇這條路,需要提前做哪些準備和回應?
伊藤詩織:實際上,通常很難預測到底發生了什麼。 無論你準備得多麼充分,在公共場合談論它都可能是乙個巨大的負擔。 “緩刑”是相信自己的第一步。 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必須公開。 在所有可能的“工具”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證明”自己,首先相信自己。
它們是絕對的。
救了我。 新京報:在《裸泳》中,你坦誠地記錄了這些年來多次嘗試改變的嘗試,以及自己感情的變化。 你有沒有為了“活下去”,在內心遇到過什麼障礙? 後來,你覺得自己在什麼時候還活著?
伊藤詩織:確實會有無法克服的障礙。 但我始終相信,這些只是我當下無法跨越的事情,也許將來的某一天我能做到。 因此,在那一天到來之前,為了能夠發揮你當時的力量,有必要在當下適當放鬆並積蓄能量(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吃一些美味的食物,習學習一些新的東西)。 我認為這就是活著的能力。
紀錄片《日本的恥辱》中的鏡頭。
新京報:你在書中提到了很多女性朋友。 陪伴你七年的麻美,三十二歲生日清晨陪在你身邊的加奈,以及發聲後第一次從倫敦向你伸出援手的“英國媽媽”田中明美......這些年來,您獲得了哪些新的見解和理解?
伊藤詩織:如果我身邊沒有這些女性朋友,就會有很多時刻我無法熬過去。 現在回想起來,與其說是他們為我做了什麼,不如說是他們的絕對存在拯救了我。 我們可能沒有能力成為有能力的律師或政治家,有能力改變法律,但當乙個珍貴的朋友受到傷害而無法採取行動時,我們可以依靠我們的朋友,幫助他獲得能量,邁向下乙個層次。 我們也可以和朋友一起思考和解決問題。 所有這些行動都將轉化為能量。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我想再次感謝我的朋友們。 我從心底裡感謝你。 我愛你們所有人!
新京報: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你提到你和前男友在開始同居前五天就分手了。 那天,他四處走動,問了乙個隱藏了很久的問題:“詩織編造了他的**受害經歷嗎? 他還說:“即使這些不是真的,我仍然愛你的每一面。 這些問題讓你感到非常疲憊,甚至不得不在浴室裡休息一下才能冷靜下來。 可能還有一些男性讀者感到困惑,這樣的問題會傷害對方嗎? “他似乎能夠理解我,但實際上他從未理解過我。 “為什麼?
伊藤詩織:如果你這麼說,你會懷疑他當時問的問題是否沒有別的意思。 但就在那一刻,我心中的絕對信任轟然崩塌。 我們剛才談到的最後乙個問題從來都不是這樣,那是我提到的女性朋友之間的問題。 那一刻,他的存在在我心中不再是絕對的。 恢復信任需要精力,而我當時沒有精力,我根本不想把錢花在上面。 也許這就是我們兩個人之間的全部關係。
新京報:你也提到了生活中的很多細節,看似很小,但實際上對自我重建意義重大。 多年來,你已經恢復了喝酒和辛辣食物,“睡衣散步”一直很鼓舞人心。 對你來說,這些飲食習慣和日常瑣事,在自我重建的過程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伊藤詩織:我從中獲得的所有生活中的小樂趣和習都是“根據內心生活”的體現。
日本司法領域。
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新京報: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過去四年社會的進步和退步。 你在寫《黑匣子》時提到,勇氣是“讓我們活在未來的姐妹和孩子,不再經歷同樣的經歷”。 在那起案件發生後的幾年裡,在日本你所關注的地區還發生了哪些值得注意的類似案件? 在處理他們的判斷方面有哪些新的發展和突破? 或者暴露了哪些新問題?
伊藤詩織:Jenny Kitagawa的**問題(編者注:“Jenny Kitagawa事件”是指日本知名藝人經紀公司Jennis已故前總裁Jenny Kitagawa的指控。 公司培養了SMAP、V6等知名偶像男團,以及木村拓哉、安町隆等眾多知名藝人,是日本知名男明星經紀公司。 北川是該公司的創始人,被認為是日本流行文化的教父。 8月29日,該公司召開新聞發布會,確定從2024年到2024年,北川長期以來一直在以公司名義對藝術家實施**行為。 與此同時,即使受害者向工作人員吐露心聲,他得到的回覆大多是“如果你想出道,你只能忍受”。 自衛隊里奈·五井裡奈女士的問題(編者注:“里奈·內井女士事件”是指日本福島地方法院審理的今年10月底發生在日本自衛隊內部的性騷擾事件。 2024年8月3日晚,在日本北海道陸上自衛隊訓練場,該隊的三名隊員以教授格鬥技能的名義,對24歲的女自衛隊軍官小井里奈實施了犯罪。 該案隨後引發了對自衛隊(SDF)內部工作場所欺凌行為的特別調查,因此,在接受調查的1,325項指控中,超過60%無法通過自衛隊諮詢台獲得有效幫助。 伊藤詩織旁聽了審判。 新的性暴力事件正在出現。
紀錄片《日本的恥辱》中的鏡頭。
在過去的2024年,日本在修改刑法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 然而,目前日本仍然沒有法律承認“未經同意的**是**”,這意味著如果受害者想要證明這一點,他或她需要證明他或她遭受了嚴重的暴力和脅迫。 要麼襲擊的跡象非常明顯,要麼可以提供證據,證明即使是與事件無關的第三方也很容易意識到暴力事件。 可以說,這等同於法律仍然要求“完美的受害者”。
我認為,只要在這一點上沒有進展,就很難說日本的刑法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
新京報:比起寫《黑匣子》時的客觀退縮,你不怕《裸泳》中的自我暴露。 在書中,您提到了對主語“我”的迴避以及日語中敬語的氾濫。 在中日兩國傳統學科中,對女性“粗言穢語”的偏見由來已久,語言的學科將如何影響使用者感情的形成和表達? 為什麼“咒罵”實際上會讓語言變得“更柔和”?
伊藤詩織:我認為問題在於,在過去,我們總是定義哪些語言是“女性的髒話”。 關鍵是,女性沒有被賦予表達自己感受的語言,也不允許使用髒話。 我們也必須有一些想法,這些想法只能用世俗的所謂“髒話”來表達。 當你能表達你的真實感受時,你的情緒就能如實表現出來,所以有人說(髒話使語言“更柔和”。
新京報記者:近年來,社交媒體日益成為事件發布的主要平台。 相關案例往往通過社交媒體而非某個組織發布,這也使得社交媒體成為網路動員的關鍵領域。 您既是活動的一方,又是實踐者,您如何看待社交**的作用?
伊藤詩織:在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社交網路發出自己的聲音。 這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誹謗和誹謗社會**的問題。
新京報記者:終於在2024年,您來到中國與讀者見面,這次旅行也成為今天寫《裸泳》一書的契機。 時隔四年再見,你有什麼想對我們平台的讀者說的嗎?
伊藤詩織:我想你們!!我想念你們所有人,編者注:感嘆號未編輯)。
由沈璐撰寫。
由Lotus編輯。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