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 張旭)12月29日,新華每日電訊報發表題為《“抓”》的報道:潛水盤頭的感覺“好兩倍”。
在過去的一年裡,天津這座自帶“幽默氣質”的城市,屢屢被搜尋。 這一年,海河兒女們在生活中始終“抓握”的樂觀精神,無論風風雨落,都被更多人看到了。
從天津大爺跳水風靡一時,潘頭阿姨走出“天津圈”,明星和遊客前來體驗“壹都”的特色,到“壹都養老院”的爺爺奶奶用短短的**向年輕人展示“人間清醒”的意義,粉絲數量增加了80萬......在短短幾個月內“宜都”的人們正在用自己獨特的文化來彰顯城市的特色。
在天津長大的著名作家馮繼才寫了《天下奇人》,是許多中國人認識天津魏各類能者的視窗;如今,這裡新的“天下奇人”,正展現出新的風采,賦予城市新的內涵。
8月29日,天津海河上,一位“大叔”從獅子林大橋跳入水中。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孫凡月攝 “我們的阿姨都很好”。
採訪潘頭阿姨的那天,“一度”迎來了這個冬天的第一場雪。
網紅打卡點“朱姐美髮”在河東區城林開業,在大雪紛飛的霧氣中,小臉不易尋覓。 記者攔住一位路人,問道:“這首歌很難找到彎道,但是我們的老鄰居都知道,我帶你去!這是乙個三四十歲,典型的“天津姐姐(方言發音'妖姬')”得知記者沒有來潘頭,而是讓朱姐做採訪,她的語氣又變得輕快起來,“我們天津潘頭阿姨著火了,我幾年前就問問,我也會帶我們的孩子來潘頭, 真是個孩子!她把記者送到“朱姐的美髮店”門口,笑著告別。
朱姐名叫朱鳳敏,今年54歲,做潘頭已經30多年了。 她的理髮店依舊是老派風格——住宅樓的一樓,小推拉門,暗紅色的椅子,五顏六色的捲髮棒,呼呼作響的吹風機,......朱姐爽朗的笑聲把店裡烤得熱氣騰騰。
她每天早上8點準時開門,記者8點20分進門,第一位客人徐阿姨已經在那裡待了一段時間。 朱姐招呼記者坐下,同時給徐阿姨“捲髮”,手裡的工作一刻也不停。
有事不能耽誤客人“,是朱姐一直堅持的原則。 前幾天,**讓她當場錄製一檔綜藝節目,朱姐在店裡翻閱預訂本,發現好幾次錄製次數都已滿,於是婉言謝絕了邀請。 朱姐很看重客人,顧客也很“親切”,有的阿姨“跟著朱姐30年”,到了盤子的那天,就算路很遠,也得打車來找朱姐。
2024年,天津的潘頭阿姨突然走紅。 過去,小店的常客主要是“阿姨”,但現在有很多“老少皆宜”的新面孔。 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名人網紅前來體驗,手持第一杆直播全盤;也有遊客出於好奇進店感受“天津特色”;也有當地年輕人有心去嘗試,重新審視一下這個我過去覺得有點“土氣”的髮型。
幾天前,乙個美國女孩來找她搖頭。 “這個朱姐記不清名字的美國女孩叫星月,她是網紅博主,朱姐姐給她設計了一頭美人魚尾巴形狀的高盤髮——她的**在b站拿到了9740,000 次點選和超過 7,800 次彈幕。
但朱姐對交通並不敏感。 記者問她:“你知道你是什麼時候走紅的嗎?她笑著搖了搖頭。 她只知道店裡的預訂書越來越滿了,老顧客們不得不趕到下雪天,一大早就起床“上門”,生怕遲到,排了很久的隊。
但她能清楚地記得每年來找她的“大姨媽”,熟悉她們的審美喜好和性格經歷,不看預約書就記得這兩天應該來哪個“姐姐”。
天津盤頭的“保質期”一般為7天,趕車、擠車、工作、睡覺都不會影響髮型,所以很多老顧客每週來“保養”一次。 年復一年,周復一周,朱姐和客人們早已成了一家人。
我們的阿姨們都很好,很熱情!朱姐很是得意店裡的常客,當她說起網上關於“天津別惹潘頭阿姨”的笑話時,她也想“改正”姐姐們的名字——高高盤起的頭髮不是“不好惹”的象徵, 而是不會倒下,一輩子不敗的阿姨們的精神。
在“老姐姐”只是“姐姐”的時代,這座位於九河河底的老工業城市,曾遭受過市場化變革帶來的陣痛,但風風雨雨、生活的瑣碎,並沒有磨滅他們心中的樂觀和對美的追求。
頭髮一捲起來,精神就起來了,至少年輕了10歲!“徐阿姨叫許克平,今年68歲。 退休前,她在工廠裡為電機纏繞電線。 她說,她一生中有兩個愛好:一是“美”;二是做乙個好的運動員,會打排球,喜歡看排球。 她上班的時候總是沒有空閒時間,現在退休了,老婆陪著她到處看足球。 她還像年輕人一樣“追星”,最喜歡主攻李瑩瑩。 作為天津女排啦啦隊中知名的潘頭阿姨,徐阿姨略帶得意地說:“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有人找我合影,說天津潘頭阿姨來了!”
談笑風生,小店裡的顧客數量逐漸增加。
當我做完頭髮時,我得從你那裡拿一把雨傘!“馬阿姨還沒進門,咱們先向朱姐借一把傘。 “雨傘就在那裡!朱姐和家人打招呼,讓馬阿姨趕緊進屋取暖。 馬阿姨比徐阿姨年長,退休前在公司做銷售,在朱姐的店裡工作了20多年,是“七天來,風雨無阻”的常客之一。
葛阿姨隨後推開了門。 前幾天,她得了重感冒,乙個月沒下樓,之後,她第一站就來到了朱姐身邊。 葛阿姨拿出手機翻閱**,螢幕上復古風的髮型、旗袍、美甲,容光煥發。 “如果我不做頭髮和化妝,我真的不想見人!”
出於信任,在她們最“不願意見人”的時候,阿姨們會第乙個想到朱姐。 朱姐見過很多老顧客看起來最“尷尬”。 “有個70多歲的老姐姐,前幾天做了心臟支架手術,出院時連回家都沒回家。 ”
天津方言中有個詞叫“做善”,就是追求生活中的美好。 朱姐認為,阿姨們“會好”的——人生總有高峰也有低谷,就算“上戰場”,也能在人生舞台上閃亮登場。
朱姐的家鄉在山東,30多年前她來到天津謀生,學習美髮手藝。 店裡發行的**,從3元漲到35元,再到最近的五六十元,還不貴。 帶有“閃爍燈籠亮片”的“頂級版”不到200元。 雖然掙得不多,但她用自己的手藝吃飯,幫助姐妹們“愛美”和“做善”,這讓朱姐感到很有成就感。
這兩年,她開始從年輕人的模樣中學習,把潘頭的作品拍下來,曬到網上。 後來,他開起了直播,宣傳小店,還帶了一些商品,徐阿姨和馬阿姨的顧客都在直播中。 沒想到,這一年突然火了,朱姐無意中搭上了車流。 “有網友問我,徐阿姨,是你請來的專業模特嗎?朱姐忍不住笑了起來,“我哪裡有時間請模特兒!”
9點鐘,朱姐熟練地架好手機,準時開播。 她一邊流利的說著“直播術語”,一邊給馬阿姨發一根頭髮,還得時不時地看一眼飛來飛去的彈幕,連忙回覆了兩句話。 有網友詢問店鋪位址,說要從江蘇坐飛機去體驗。 朱姐連忙笑著喊道:“要說來天津旅遊,順便過來也沒關係,但不能故意來這裡,費用太高了。 總之,店裡的顧客都很開心。
面對網友們“你的設計不好看”、“不接地氣”的負面評價,朱姐用一兩個笑話輕鬆帶上來。 只有一種評論會讓她“破防”,那就是不尊重阿姨們的壞話。 她會以溫和而認真的語氣為客人辯護。 比起朱姐,阿姨們對螢幕上飛來飛去的“差評”要冷靜得多。 “如果我們喜歡它,我們可以得到它,我不在乎別人怎麼說。 徐阿姨說。
美容院行業在不斷迭代,在潘頭阿姨走紅之前,屬於這個髮型的關鍵詞是“土”,但阿姨們明白這高聳入雲、貼近地面的珍貴。 這種髮型既紮實又實惠:不需要昂貴的藥水,工作是在理髮師的手上完成的,只要髮膠足夠,保質期不怕風吹雨打,可以新增珠子、亮片、閃光......隨心所欲頭髮盤起來,馬阿姨還花了10塊錢買了一根蓮花色蝴蝶簪,朱姐想送給老顧客,馬阿姨不做,“一碼對一碼”。 多少錢做多少錢,用乙個不高的**換來最高的境界,這是天津潘頭阿姨們信奉的人生哲學。 即使他們的青春已經過去,他們仍然可以在這裡找到美麗和認可,說出自己的心聲,並得到彼此真誠的回應。
今年的中陽節期間,某電商平台邀請朱姐編纂了一套盤頭教程。 她答應得很開心,不把手藝當成“不傳的秘密”,願意讓更多的人“帶著五彩的腦袋出門”,昂揚地面對日復一日的生活。
活一分鐘,快樂六十秒”。
認識!老鐮刀,活一分鐘,快樂60秒!“聽說記者接下來要採訪潛水大叔,朱姐和徐阿姨都很激動。 在《頤都》中,很難找到兩個純粹意義上的“陌生人”,老天津人稱女為姐妹阿姨,男稱叔(方言發音為“破”)和叔侄......看來他們都是海河的孩子,哪怕是有親戚關係。
海河,天津的母親河。 它不僅給天津帶來了活力和親切感,也帶來了獨特的橋梁。 獅子林大橋建於2024年,過去廣為人知,主要是因為橋上有不同形式的銅獅子。 但在2024年,卻因為“天津潛水大叔”而聲名鵲起。
今年夏秋兩季,爺爺們像往常一樣從獅子林大橋跳進海河,濺起的水花也像往常一樣。 但這一次,這些不專業的水花濺到了網路上,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漣漪。 一時間,“天津跳水大叔”走遍了全網,火爆到獅子林大橋被網友戲稱為“6A級景點”,後來又“公升級”為“8A級”。 有人開玩笑說“天天有億人來天津”,就連天津當地人想看爺爺們的英姿颯爽,也擠不進去。
隨後,一股“質疑大叔、理解大叔、成為大叔”的“跳水熱”從線上蔓延到線下,眾多潛水愛好者、遊客、網紅,甚至前職業運動員都來到獅子林大橋“致敬”。
第乙個著火的是梅子,她八月在橋上說:“我不是叔叔,我是叔叔!“那個**一出來就爆炸了。 然後是老鐮刀,喊完“快樂六十秒”後,這座獅子林大橋就要出圈了!說話的是王錦洲,網名“穆玉秋哥”,今年夏天看過《跳水大叔》短片**的人,應該對這四個字很熟悉。
60後天津本地人喜歡天津的文化歷史,喜歡用相機記錄天津的民間文藝體育活動,以及普通人的小生活。 在抖音上,他的自我介紹很直白,沒有花哨的特效,只是拍拍海河跳水冬泳、摔跤健身、唱歌跳舞的孩子們,但他有1個90,000 粉絲,共 45 個讚10,000次。
這位忠實的記錄者,也是叔叔們的“金牌聯絡人”。 今年初秋,出於安全考慮,9月6日,天津獅林橋跳水隊宣布退出獅林橋跳水,並發出“津津有味,有自己聲音”的提案。 跳台上的“星星”們,個個回歸平凡的生活。 3個月過去了,再找他們也不容易,聯絡“邱哥”也算是一條“捷徑”。 有人認為王錦洲是網紅經紀人,其實他是一名退休的化工工程師,但他“玩孩子在海河裡游泳,就是對這片土地和這些人有感情,我們不想”。
在“邱哥”的推薦下,我們認識了那些之前在網上刷屏的“熟面孔”——
梅子大爺的真名叫梅麗江,鼻樑上戴著眼鏡,說話笑著,笑著靦腆。 “邱哥”說自己是網紅,高興的搖了搖頭。 “我的**賬戶現在總共有5000個粉絲,而且每天還在下降一兩百次。 但他不在乎,“我不從中賺錢。
在獅子林大橋跳水隊中,52歲的梅麗江是個年輕人,但他已經“跳樓”了30多歲。 他喜歡潛水,一從橋上跳入水中,他就覺得很開心,“為了強身健體,開心!對於網友喜歡的“我不是大爺,我是大爺”這句話,他還是很開心的,因為他“傳播了快樂”,也“守住了”自己的家鄉熱搜。
自從團隊發出“停止跳躍”的提議後,“梅子叔叔”信守諾言,幾個月沒有下水。 他怕記者沒有足夠的素材,於是提出要“重現場景”,“你不能跳橋,我幫你從這條河上跳乙個!記者交代了好幾次,就是要他講講“獅子林橋跳水”的故事,沒必要真的跳下去,於是他就放棄了。 開會那天,有個商業機構來拍攝,機器架好了,工作人員跑到他面前說:“你現在跳乙個,我們給你500塊錢。 好脾氣的“梅子叔叔”有些不高興:“500元?。如果你給我50,000,我不會跳!他和王錦洲都覺得,他們低估了天津跳水和冬泳運動員的格局,低估了海河孩子們的正能量。
快樂“、”好玩“、”好玩“、”處處好玩“......在與“老鐮刀”蘇長海聊天的半個多小時裡,“音樂”是關鍵詞出現頻率最高的。
蘇長海今年74歲。 他穿著鮮豔的泳褲,用幾乎破音的高亢地道天津方言喊著“活一分鐘,快樂六十秒”,然後在眾多手機鏡頭的“包圍”下,以“定動作”彎成鐮刀跳入水中——這個場景,成為了“天津跳水大師”的“年度名場面”。 而這其實是他20多年的“保留計畫”。
我在獅子林大橋潛水已經很久了。 在跳躍之前,讓我們來乙個多語言的公告,這特別有趣。 後來,我把別人寫的詩改了,“生命是寶貴的,愛情更有價值。 活一分鐘,快樂六十秒”。每次潛水前,他都會大聲背誦這四句話,後來連前兩句話都省略了。 “迎風而上,跳入水中,忘記所有的煩惱。 ”
今年9月以後,蘇長海就很少去獅子林大橋了。 他還記得警察來找他幹活,他不著急也不惱火,嘴裡說:“叔叔,你愛我們!你年紀大了,好了,但跟風看不危險嗎?蘇長海說,他聽著心裡“怪異難耐”,然後想到橋下為了應對突發事件而集結的救生艇和救護車,決定主動響應,換個地方。 天津相關部門為高手們安排了專業的跳水館,電視台前來採訪蘇長海,蘇長海在跳台上畫了一條熟悉的弧線,也讓粉絲們放心,他已經找到了乙個可以再次“快樂60秒”的地方。
從夏天到現在,很多**都報道了蘇長海74年的人生經歷:出生在天津,水生好,他在學校的初中學體操,因為胳膊腿軟,劈下腰總是學得比別人快。 後來,乙個孩子的技藝因為去了內蒙古的鄉下,暫時被放棄了。 在草原上,他學會了蒙古語,以“半職業”水平摔跤,並遇到了他後來的妻子。 兩人回到天津後,他踩著三個輪子養家餬口,拉著一對孩子長大。 因為癌症,妻子離開了,蘇長海也不願意長期呆在家裡。 就是跳水**的他,蹦蹦跳跳,說著說著,笑著,他成了“網紅”,從交通的風口浪尖上撤退了......人們品嚐到與“老鐮刀”燦爛笑容不同的味道。
還有人對我說,常海兒,你這輩子多辛苦啊!蘇長海頓了頓,笑著問記者,“怎麼我不覺得苦,我怎麼覺得自己玩得開心?”
11月,室內場地的水溫也下降了,他不再去跳水,而是從西谷老頑皮體操隊手中接過了“橄欖枝”,每週一次。
二、四、六前往西谷公園,與隊員們一起用自己獨特的技能進行鍛鍊。 “我也要劈叉子,但我們玩得很開心!”當您到達時,請為每個人營造氣氛!“在另乙個專案中,他仍然一樣真誠和熱情。 “我訓練自己的身體變得強壯,我活了一天,為這一天過得很幸福。 ”
資本的樂觀情緒是一代又一代的沉澱。
對年輕人有什麼建議嗎?我建議不要給年輕人提供建議。 “不要曬得甜,不要曬得成功,物理學常識告訴我們,我們曬乾的時候總會失去水分。” 這些一遍又一遍流傳的“金句”,來自2024年火爆的“宜都養老院”的老人們。
他們能感同身受年輕人的焦慮和困境,從不迴避衰老和死亡的話題,以樂觀和透明的態度為年輕人展示什麼是“人間清醒”,也讓年輕人對養老院有了新的認識。 不少被戳到心裡的網友直呼:“這些可愛的爺爺奶奶治好了我20多年的焦慮。 ”
*主演之一為陳維珍,年近80歲。 因為長得像《飛屋》裡的卡爾·弗雷德里克森,被網友親切地稱為“卡爾爺爺”。 他的孫子陳卓,“90後”短片**的創作者,是這群爺爺奶奶“破圈”的“助推器”。
卡爾爺爺“曾經是一名公共汽車司機,被診斷出患有罕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吉蘭-巴雷症候群,並兩次患上危重病。 幾年前,他選擇住在養老院。
陳卓大學一畢業就去廣州打工,一年見爺爺的次數屈指可數。 今年3月,他辭去工作回到天津,“未來我還有很多時間去體驗這個世界,但現在我想和老人在一起。
因為經常去看望爺爺,陳卓發現自己和養老院的爺爺奶奶接觸很舒服,於是開始拍攝、剪輯**,記錄他們的晚年生活,並發布在短**平台上。 沒想到,**發出幾個月後,“卡爾爺爺”走紅了,每天都有網友在賬號下催促改。
這裡的老人生活非常簡單,有時候很像幼兒園,按時吃飯、按時睡覺。 雖然生活有保障,但缺乏精神上的安慰。 陳卓說,**越來越受歡迎,拍攝過程越來越順暢,老人們的心境也開始發生變化。 “正是這樣的變化激發了我的興趣,並成為我繼續創作的動力。 ”
俞老師如今已90多歲,在**中扮演老人的化學老師,經常製造出一點“魔術實驗意外”,迷茫而清醒,和藹可親又可愛。 “因為她最好的狀態是30年前當老師的時候,我讓她扮演以前的自己。 陳卓說。
鮑勃爺爺今年63歲。 40多歲的時候,他因糖尿病癱瘓,心理落差很大,於是開始抽菸,一天可以抽4包。 “我們剛開始拍短片**的時候,他很害羞,拍了大約3個月,我們設計了乙個劇情:'於老師'拿著一本筆記本,上面記著老人的名字和**,老人去世的時候,他把名字劃掉了,像是'生死書'。 鮑勃爺爺看到劇本,說他想給自己加一句話,“我要撕毀生死書,我主宰自己的命運”。 作為乙個看著《西遊記》長大的“90後”,我深深理解鮑勃的......從那以後,我注意到他改變了兩件事,一是他抽菸明顯少了,二是他成了“吃貨”。 陳卓說。
“鮑勃爺爺”這個外文名字,是劉一山來養老院和老爺們撮合時取的。 這位在雪梨長大的“90後”天津女孩,在12歲時回到了“嘟嘟”。 她曾在一家培訓機構擔任英語老師,能在地道的天津方言和標準英語發音之間無縫切換,因為“煎餅和水果是咖啡”的魔幻對比,她成為了網紅短**博主,數十萬粉絲稱她為“腿老師”。
*,“腿老師”給“學生”講英語,他說的詞是“雙倍好”。 爺爺奶奶互不相識,她“批評”學生沒有為學習做準備,只好“告父母”。 幾十秒的**,拍攝時間不短,但“小老師”和“老同學”們都很開心。 劉一山說,老天津人真實自然的樂觀情緒很有感染力,“我挺希望他們走紅的,我也挺願意在天津走紅的。
同樣在天津長大的陳卓也有類似的感受,他覺得“一渡”的樂觀精神是一代又一代的沉澱。 從老人身上,他看到了一種“放手”的智慧。 “我可以放下抱怨自己的疾病,取笑自己;他甚至可以放下對死亡的恐懼,拿生死開玩笑。 陳卓說,“用年輕人的活力和新的手段,讓老人從新的角色中找到價值,幫助他們開啟乙個世界。 我們也'看到彼此',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我未來的自己,他們可能在我身上看到了年輕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