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博士編輯:蘇薇 標題圖片 |創世紀1:房地產風暴 從“差不多夠了”、“盤中逆襲”到“**超”,拼多多在美股和中概股長期的“登頂之戰”終於落地。
北京時間12月2日凌晨,隨著美股市場,拼多多本週總市值定格在1930億美元,阿里巴巴總市值跌至1884億美元,連續兩個交易日被拼多多拋售。
週中,這場萬眾矚目的攻防大戰,出現了激烈的交替,拼多多在11月29日晚間漲超4%,盤中市值超過阿里巴巴,一度成為美國最大的中概股,被阿里超越,當時兩者的總市值相差不到20億美元。
美時間12月1日,拼多多本週市值終於定格在1930億美元,比阿里巴巴高出近50億美元。 (螢幕截圖)。
事實上,在拼多多第一次超越阿里之後,這種象徵性的逆襲已經可以說是有結果的:隨後的跌宕起伏交替,但又一再證明,兩人已經處於同一“巔峰”華山劍。
“新王要立”的結論不需要太早,但無論市場多麼挑剔,黃崢和他的拼多多確實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就和他們的前輩們平起平坐。
在眾多的鮮花和掌聲中,對手的致敬尤為沉重。
在一封內部信中,馬雲慷慨地祝賀拼多多過去幾年的決策、執行和努力,當然也鼓勵阿里人自己,“所有偉大的公司都是在冬天誕生的”,而在當下的AI電商時代,機遇和挑戰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更重要的是,“阿里要改變,阿里要改變”。
近日,馬先生罕見地發表了內部宣告。 (圖:網路截圖)。
股價下跌,三季度GMV增速觸底,阿里雲拆分、盒馬掛牌剎車,幾大板塊持續虧損......阿里確實應該改變。
但是如何?當然,經過幾次改變,阿里的藍圖似乎沒有定論。
颶風與跌宕起伏,**兩重天
平心而論,阿里巴巴的改變並不是競爭對手刺激的“事後諸葛亮”,而是乙個幾乎貫穿整個2024年的關鍵詞。
今年3月28日,時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宣布“1+6+n”組織變革——“分立”後,各事業群將各自職能部門,對經營業績負責,符合條件的行業將尋求獨立融資上市的可能。
但此後,在蔡崇信和吳永明的掌舵下,阿里巴巴的變革步伐也進行了多次調整——比如原本大力尋求分拆上市的阿里雲,受到美國法規的影響,在11月正式宣布不會推動分拆,而張勇, 從阿里巴巴集團退出阿里雲,也徹底退休,從此安心自在。
船大了很難掉頭,但變化停不下來。 隨著阿里雲智慧型集團的拆分和盒馬鮮生的首次公開募股計畫相繼剎車,阿里的變革藍圖本身顯然還在“變革”中,而吳永明不久前的“戰略聚焦與經營戰略”,將以何種形式呈現,是否會有任何調整, 現在還不是下結論的時候。
這艘巨大的船很大,掉頭需要更長的過程。 (圖片:視覺中國)。
阿里巴巴是一艘大船,在電商業務的利潤下,每個業務板塊“分頭”,面對自己的盈虧問題,已經成為自然而然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馬雲罕見的內部發聲和拼多多市值的飆公升,都發生在拼多多第三季度財報公布之後。
11月28日晚間,拼多多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財報,遠超預期的業績瞬間“炸”了全網——688營收數字4億元,遠超此前市場548預估值7億元,同比高達94%,美國GAAP淨利潤1554億元,淨利率226%,也超出了市場預期。
要知道,在今年電商行業增速整體放緩的前提下,僅就今年第三季度的增速而言,阿里只是乙個“區區”的8%,而拼多多幾乎翻了一番,以獨特的姿態對整個行業實現了降維打擊。
據拼多多前三季度總營收1588億元計算,有1個統計數字顯示,拼多多前三季度總營收為1588億元。拼多多的3萬名員工在前三季度人均收入為1222萬元,約為阿里巴巴的四倍。
難怪這組數字在阿里內部激起了“提出意見、講創新、求變”的回聲。
消費在你眼中的沉淪可能是一種錯覺。
拼多多的主營業務只有電商和雜貨店購物,比起許多日益臃腫的前輩,拼多多更專注於商業能量。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拼多多一飛沖天的背後,很多成績都歸功於備受關注的國際業務天木。 雖然在財報中,Temu的營收資料仍不得而知,但還是給外界留下了足夠的想象空間。
自去年第三季度推出以來,temu已擴充套件到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俘獲了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
在美國市場,Temu 甚至成為訪問量第四大電商,僅次於亞馬遜、沃爾瑪和 eBay,在網路流量和銷售額方面都超過了另一家中國海外巨頭 Shein。
鐵木在國外掀起的風暴,甚至比在國內還要猛烈。 (圖片昆蟲創意)。
什麼是temu?國內消費者可能不太熟悉它,但說到它的玩法,我們就沒那麼陌生了。
拼多多在中國的崛起有多相似:堅實完整的**鏈條基礎和極具優惠的價效比。
近十年來,“低價”已經深深地與拼多多的品牌形象聯絡在一起,以至於很多人認為拼多多今年的暴漲,是因為它趕上了消費下沉的“時代風口”。
這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完全正確。
在《第四消費時代》中,日本作家三浦詹從時間、消費行為特徵和維度上系統地描繪了工業革命以來日本社會的消費變化。 所謂第四消費時代,就是日本泡沫經濟之後,消費者開始出現“去品牌化”的消費理性,不再願意為過高的品牌溢價買單,而是偏愛物美價廉的商品和服務。
在不確定性迷霧瀰漫、消費意願下降的當下,對於許多生活體面、未來收入預期不斷下降的一二線群體來說,他們確實乙隻腳踏入了第四消費時代。
但拼多多的產品不只是賣給他們的。
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四個一線城市的人口不足9000萬。 無論是放眼全球的天木,還是根植於低線城市下沉市場的拼多多,更廣大的普通人才是更重要的增量市場。
對於小鎮青年、留守老人、低線城市的母嬰來說,拼多多是一張接觸電商的入場券,它讓從未接觸過電商的人們以低廉的價格購買到優質的產品——對於擁有完整加工產業鏈的國內製造業來說,這樣的產品從來不缺,甚至被炒得產能過剩。
在物質生活相對匱乏的低線市場,能夠以相同甚至更低的預算買到更好的產品,更像是一次妥妥的消費公升級——當然,拼多多並不是唯一一家趕上這一巨大趨勢的巨頭。
知名財經博主解讀拼多多推動“消費公升級”。 (微博截圖)。
他們選擇了消費者”。
眾所周知,在拼多多俘獲使用者心之前,“C2C大王”的身份本來就屬於**。
新世紀伊始,歷時2年才擊敗全球最大的C2C公司eBay,**是零售渠道的挑戰者,也是讓中小企業感到“在世界上做生意沒有困難”的顛覆者。
但進入新時代,阿里巴巴的重心似乎已經轉移到了B2C業務上,在天貓“雙十一”的運營上不遺餘力,讓C2C業務處於相對“冷淡”的狀態,即使後來又輔以了被認為是用來守住C2C位置的**“雙十二”活動。
如今連這個“職位”都宣布改名不久,在隱瞞了交易量後,夾在“雙11”和元旦節的尷尬歲月裡,經過11年的“雙12”正式成為歷史。
網友對“雙十二”改名的態度。 (微博截圖)。
“雙12”走過的路,很大程度上也是阿里巴巴C2C業務從巔峰走下坡路的乙個縮影。 2024年12月12日**發起“全國瘋狂搶劫”活動,當日成交量達到43筆8億元,次年,超過100萬商家參與,15億消費者的互動,創造了阿里網旺登入使用者的新紀錄。
當時**在C2C中仍然佔據了超過80%的市場份額,而根據高盛的資料,整個淘天集團的市場份額現在剛剛超過40%,拼多多已經提公升到18%,而進入直播電商太久的抖音也搶占了10%。
9月,吳永明在接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後發出首封全員信,明確提到未來將確立“AI驅動”和“使用者至上”兩大戰略重點。
據第乙份財報顯示,在今年秋天的一次集體採訪中,1688事業部總裁於勇曾透露自己對同行的觀察——“拼多多、抖音、美團都做出了選擇,他們選擇了消費者。 ”
要知道,無論是早期鋪天蓋地的“斬殺”,還是百億補貼和目前實施的“退換貨”,亦或是內容與電商高度結合的直播,在搶市當下,堅定地站在消費者一邊,已經成為一種明顯的趨勢。
面對直接的利益,消費者很難抗拒。 (圖片昆蟲創意)。
而在買家和賣家之間,阿里一直謹慎地扮演著相對中立的角色。
近十年來,隨著移動網際網絡的普及,中國人的電商購物習慣已經養成了相對成熟的習,我們也喜歡用簡單易懂的標籤給平台貼標籤,做出最以需求為導向的消費決策。
有人願意用腳投票,投身於更“面向消費者”的平台懷抱,享受簡單直接的折扣;有的人樂於坐看劇透的進入,在不同平台之間徘徊,享受網際網絡大戰帶來的使用者紅利;有人把直播當成下班後的消遣,也願意在“李佳琪”的喊叫聲中乖乖掃碼付款。
消費者的心思不是一成不變的,就像看似牢不可破的“物美價廉”標籤,曾經屬於**,如今被繫結到其他平台,曾經被認為一而再再而三的電商故事,一次次重生。
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陳詞濫調但真實。
校對:吳志飛。
操作:陸子瑞。
排版:陳澤新。
參考資料: 1】電商低價求增量 2024年“雙十一”使用者規模再創新高第一財經日報.
2] 拼多多的市值接近阿里巴巴 |電子商務報紙。
3] 改變!阿里的“1+6+N”被封殺了?吳永明重繪畫面 | techweb
4] 阿里巴巴怎麼了? |Yi雜誌
5]盒馬困境:IPO可以暫停,新零售為什麼要推遲?藍鯨金融[6]在農業和鐵木上投入巨資,拼多多想建兩座城市澎湃新聞。
7] 阿里巴巴:基礎市場競爭仍在加劇 |市場。
8]兇猛的拼多多,焦急的馬雲,來襲的“白牌” |Shokusha Society(食社社)。
9]**雙12“壽命終結”,12年歷史無法比擬“好價錢”?|淨經濟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