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休養生息,牧民安居樂業

Mondo 社會 更新 2024-01-30

在甘南高原的冬季牧場上,牧民多里和她的羊群。

金黃的草地一直延伸到山頂,山頂的積雪與白雲握手擁抱,黑犛牛白藏羊點綴,冬日的甘南高原還未下雪,那麼深,那麼溫柔。

路邊草的葉子已經凋謝,莖上布滿了流蘇,密密麻麻,微風拂過,彷彿有人在用手撫摸著地毯上的毛絨絨。 “這草長得真好!全國畜牧總站草業部副處長齊曉感慨道。

草原的草長得更好,這與草原生態保護補貼和激勵政策的實施密不可分。 2024年以來,我國實施草原補償政策,持續加大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的實施力度,確保12億畝草原實施禁牧,26億畝草原實施草畜平衡。 在財政部等部門的大力支援下,農業農村部、計畫財政廳、畜牧獸醫局、國家畜牧站等部門事業單位不斷加強資訊管理和監督檢查,確保政策順利實施。

目前,草原補貼政策已進入第三輪實施,是我國草原牧區投資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惠民最多的政策。 近日,記者走進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看到草原補償政策給牧區牧民帶來了巨大變化。

草長得更高,生態優美。

近年來,草原發生了哪些變化?“草長高了”“大夏河變清了”“狼多了”,這些都是夏河縣牧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夏河縣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平均海拔3000多公尺,分布著廣闊的草甸和草原。 全縣現有天然草原中,禁牧封閉管理155萬畝,禁止牛羊放牧,牧畜均衡管理604萬畝,牲畜承載能力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草原補償政策實施後,夏河縣草原上的草料逐年公升高,植被也逐年豐富。 2024年夏河縣草畜平衡區平均植被高度為2451 厘公尺, 038 厘公尺;平均地上生物量為5091千克公頃,比上年增加87千克公頃15公斤公頃。

植被茂密,風沙較小,減少了水土流失,不僅改善了草原生態,而且保護了黃河的水源。 流經夏河縣的大夏河是黃河上游的重要支流,猶如一條蜿蜒長長的哈達河,一端連線青藏高原東北麓,另一端連線黃河劉家峽。

為節約水源、保護高原濕地,甘肅省第三輪草原補貼政策因地制宜實行差別化補貼標準,特意劃分了青藏高原地區的黃河流域,因為該區域的草原以高寒草甸為主,禁牧、草畜平衡的補貼明顯高於其他地區, 這也符合當地條件。甘肅省畜牧獸醫局主任牧師方寶華說。

草長了,野生動物增加了,草原變得熱鬧起來。

草原上的狼比較多,以前只在晚上活動,但現在白天可以看到它們。 夏河縣亞里吉鄉阿納奇村牧民桑吉東志布回憶說:“今年我在路上看到狼三次了。 ”

野豬的數量也有所增加。 據夏河縣大麥鄉相關負責人介紹,野豬甚至因為破壞大麥、黃豆,甚至開始讓當地農牧民頭疼,農牧民依靠農業保險來彌補損失。

除了狼和野豬,牧民們還發現了其他野生動物,如野雞、藏狐和馬鹿群。

最讓人興奮的是,雪豹也來了。 2024年,在夏河縣恆河鎮大利加山脈,首次拍攝到野生雪豹的清晰影象。 除夏河縣外,近年來在甘南州的馬曲、鹿曲、迭埠等地也發現了雪豹。

雪豹生存稀少,作為高原生態系統的頂級捕食者,被譽為高海拔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晴雨表”。 當草豐富時,食草動物的種類也會增加,以食草動物為食的雪豹數量也會增加。

草原補貼政策改善了草原生態,提高了農牧民保護草原的意識。 夏河縣亞里吉鄉的幹部說,如果很多牧民發現牧場有“黑土灘”,有光禿禿的地方,就會主動去鄉里重新種草籽。

少放牧,多喂家。

陽光照耀著山丘,將草原染成了更加濃郁的金色,給犛牛和藏羊的金色輪廓鍍上了金光,給牧民道爾吉的臉上塗上了溫暖的光澤。

刀二吉掏出手機看了看時間,快下午5點了,他趕著羊回家。 說他要回家,實則要回“冬窩”。 這是冬季牧場上的簡單住所,牧民整個冬天都住在這裡放牧牛羊。 道爾基家的“冬窩”是一棟水泥小平房,生活用品簡陋。

當道爾吉趕牛羊到門口時,妻子多莉正在準備晚飯,包完包子後手上還沾著麵粉,於是趕緊從“冬窩”出來,和丈夫一起把羊趕進了圈。

對於牧民和牛羊來說,冬季牧場近年來發生了很大變化。 牧民們不再一大早起床放羊,而是在上午11點把牛羊趕到牧場,下午5點前再把牛羊趕回去,每天只放牧6個小時,勞動量減少了很多。 牛羊不再只靠放牧為食,晚上迴圈後有“飯”,這樣每天就能吃飽。

這種半宅飼生產方式減輕了草原負擔,也讓畜牧養殖業擺脫了“夏飽、秋肥、冬瘦、春死”的困境。 目前,夏河縣輪牧、夏秋放牧、冬春補飼規模達到100%,冬春舍、半舍養殖規模達到85%以上,全年舍、半舍養殖比例逐步提高。

除了放牧時間的減少,牧場上的牛羊數量也明顯減少。 在牧畜平衡的管理模式下,許多牧民養了一半或更多的牛羊。 這個家庭擁有700多英畝的牧場,目前飼養了120多隻羊,而10年前為300只。

草原上放牧的牛羊數量減少了,但規模化養殖場的牛羊數量增加了。 夏河縣突破萬頭犛牛、萬只藏羊標準化規模化繁育,持續推進甘南犛牛、甘家藏羊的繁育、淨化和年輕化,發展適度規模養殖。 目前,夏河縣共有43家以飼草種植為動力的大型農場和合作社。

牧民生產方式的轉變,也促進了牧區防災減災能力的提公升。 過去,如果冬季積雪太厚,牲畜難以飼養,必須餵食大量草料,但積雪會中斷運輸道路,導致草料大量短缺。 在暴風雪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壓垮牧民簡易的牲畜棚和草棚,造成牛羊凍死、餓死。

近年來,牧區用好防災減災專項資金,做好草料生產、儲運工作,應對災害時草料短缺。 在夏河縣,機械飼草生產加工在廣闊的牧草烘乾場、倉儲倉庫中可見一斑,牧草儲存能力達1萬噸以上,一旦發生災害,這個牧草儲運中心可以立即將牧草運送到周邊牧場,達到抗災和牲畜保護的目的。 牧民們也提高了防災減災意識,會提前利用閒置土地種草,也會在初冬時購買草料,以應對冬季草料短缺。 冬季牧場上還建起了堅固的棚子,冬季凍死的牛羊數量大大減少。

收入增加了,生活也改善了。

牛羊少了,但牧民的收入不能少。 在不減少收入的情況下減少畜牧業是草原補貼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

我家有980畝草地,其中90多畝禁牧,800多畝牧草平衡,今年的補獎經費有5000多元,全部送到了夏河縣亞里吉鄉安娜五村的牧民們,讓扎西說。

從國家的角度來看,草原補貼資金已成為牧民的重要收入**。 齊曉介紹,農牧民年人均政策收入近700元,家庭平均收入近1500元,青海等省區部分貧困縣佔農牧民總收入的60%以上。 一些省區也在結合鄉村振興等政策惠民,不斷提高補貼標準。 例如,四川省提高了禁牧補貼標準,平均向農戶發放資金約900元,增加了牧區農牧民的政策收入。

為了保證收入不下降,僅僅依靠補充資金是不夠的,提高農牧民的養殖效率非常重要。

在夏河縣,不少牧民表示,雖然飼養的牛羊數量減少了,但質量提高了。 “以前牛羊比較多,但草不夠,牛羊很瘦,容易生病死亡,賣不出好價錢。 “三吉東志布說。

牛羊屠宰效率也有所提高。 過去,牧民捨不得殺賣,缺乏屠宰意識,多年不願賣牛羊。 現在,引導牧民淘汰“老弱病雜役”牲畜,優化調整畜群結構,加快屠宰周轉,在減少牲畜的同時增加收入。 夏河縣牧民2年內種犛牛可獲得400元獎勵,3年內屠宰犛牛可獲得300元獎勵。

農民的收入**也更加多樣化。 走進夏河大麥鄉韋爾卡家養殖牛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只見門口正在晾曬犛牛牛肉乾,合作社負責人吉和登步熱情邀請來訪者進屋品嚐牛肉乾。

這些肉乾是用合作社飼養的犛牛加工而成,主要銷往拉薩等地,每斤能賣到180元左右。 吉和登布告訴記者,合作社有57戶牧民,去年每個牧民都獲得了5000元的分紅。

在草原補貼及相關扶持政策的帶動下,農牧民經營收入穩步增長和發展。

二、三產業的積極性明顯增強。 部分省區也在大力發展後續產業,重點加強牧草基地、棚、牧草加工裝置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支撐,積極引導農牧民重點購買草料和飼草基金,擴大雌性畜牧業數量,促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公升級。

相關問題答案

    唐太宗治國的好方針,就是安休養生息,尋求治國之道

    唐太宗對皇位的初步研究 百荒等生,治天下。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之初,面對天下一片廢墟的局面,為了尋求實現大治大業的途徑,他知道吸納人才的建議非常重要。他曾在朝廷中主持過一次歷朝皇帝得失的討論,並就如何治國向大臣們請教。這一歷史場景已成為中國古代政治中的乙個好故事。魏章懷 安撫百姓,休養生息,清理源頭。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