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簡訊|陳巧暉
如果要選擇2024年最引人入勝的新技術,那一定是ChatGPT。 從美國的矽谷和華爾街,到中國的後昌村和中關村,幾乎所有的大型科技公司都在討論“生成式AI”。 在ChatGPT之後,幾乎每週都有新的生成式AI產品誕生,文心一言、通義千文、雙子座等大模型相繼湧現,細分賽道見證了Midjourney、苗雅相機、Heygen、Pika等一夜暴漲。
沒有人敢忽視這項技術。 時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今年的阿里雲峰會上表示,所有行業都應該基於人工智慧技術重做。 今年5月,CEO李彥巨集表達了“大模型即將改變世界”和“所有產品都應該用大模型重做”的觀點。 騰訊、位元組跳動、快手、滴滴、拼多多等各大網際網絡公司也紛紛跟進AI業務。
技術的發展往往是生產力工具的創新。 一方面,AI催生了更多的新職業,如AIGC畫家、提示詞工程師等,差距大、薪資高等備受關注。 獵聘相關資料顯示,人工智慧人才需求是五年前的近3倍,網際網絡整體需求為106次,從AIGC(人工智慧生成內容)整體需求來看,2024年1-8月,AIGC新增就業崗位同比增加139個76%。
但另一方面,AI的普及也讓一些專業人士對被AI取代感到焦慮,所以那些不願意被取代的人會毫不猶豫地花很多錢買課程和習 AI,但有的跟不上工作的人已經被AI取代了。
任何新技術的出現都有兩面性,當前人工智慧的爆炸式增長也不例外。 對於普通人來說,AI作為一種新技術,不僅可以實現自身,還可以影響自己的工作,關鍵是要學會如何更好地使用技術,而不是被技術所取代。
何麗華的收入一下子翻了三倍,從月收入1萬元到月收入3萬元,這是他普通本科畢業後無法想象的。
他主修的是人工智慧,剛選擇這個專業的時候,何麗華很擔心。 與電腦科學和軟體工程等專業相比,人工智慧缺乏更廣闊的就業市場。 即使有就業空間,對人工智慧公司的要求基本都是大學畢業生,門檻很高。 於是,畢業後,他選擇先養活自己,尋求穩定。
轉折點出現在去年年底。 2022 年 11 月,初創公司 OpenAI 發布的聊天機械人 ChatGPT 在短短 5 天內吸引了 100 萬註冊使用者,成為歷史上增長最快的產品之一,Open AI 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初創公司。 AIGC在世界範圍內非常受歡迎。
這給了何麗華希望。 何麗華認為,國內AI創業仍處於起步階段,選擇合適的AI公司工作或將帶來更廣闊的前景。
何麗華目前是一名人工智慧培訓師,他的工作要求和技術素養都比那些會“會電腦”的AI標註員要高。 何麗華負責從各種**中收集資料,並對資料進行預處理和清洗。 他還執行模型開發和除錯。
人工智慧培訓師是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而興起的乙個新職業,也有提示詞工程師等高度專業化的職位。 例如,在海南建立的大規模模型資料標註庫要求申請人具有學士學位。 當然,人工智慧也催生了一些普通人可以從事的新職業,比如人工智慧製圖師和人工智慧講故事的人。
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沒有錯。
很少有技術能讓國內外幾乎所有的各大網際網絡公司都興奮不已。 同年年底,位元組跳動召回了Tik Tok的技術負責人朱文佳,並在內部啟動了代號為“O”的對話式AI專案。 ChatGPT發布兩個月後,在押注AI多年的Creat AI開發者大會上,表示將提公升AIGC與搜尋結合的速度,提公升搜尋體驗。
AIGC的浪潮正在滾滾而來。 Microsoft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堅持認為“這是40年來最具革命性的機會”;英偉達CEO黃仁勳高喊“人工智慧的iPhone時刻已經到來”;360集團首席執行官周巨集義斷言,人工智慧模型是工業革命級別的生產力。 CEO李彥巨集認為,“我們正處在乙個新的起點上,這是乙個以大模型為核心的人工智慧新時代,大模型改變了人工智慧,大模型將改變世界。 ”
超級網際網絡公司紛紛湧入。 今年3月,在文心億言首發後,阿里巴巴、科大訊飛、360、華為、JD.com、商湯科技等相繼出現。 根據北京市經濟和資訊化局的資料,截至 2023 年 10 月,僅在中國公開上市的大型模型數量就已達到 238 臺。
實力派玩家希望打造乙個通用的模式,就像手機時代有兩個作業系統一樣,他們希望自己的模式也能成長為繁榮的生態。 誰能最快、最好地發布通用模型,誰就有更大的概率成為底層作業系統。
他們希望盡快接受審查。 於是,文心一妍、位元組的雲雀、阿里的通義千文等大模型相繼出現。
得益於這些大型模型產品的出現,一些人開始利用這些產品工具為自己創造新的賺錢思路。 作家林彤就是其中之一,她發現人工智慧可能會取代人類的自動生成。 於是林彤改變了傳統的書寫方式,開始用文心一言來書寫。
你每天要做的就是想乙個故事背景,然後把故事分解得很詳細,一定要足夠詳細,這樣AI反饋的文字才能更詳細、更真實,如果問題比較寬泛,那麼反饋內容就會空洞不入”。 林彤與Tech Planet分享了她的經歷。
林彤表示,與線上稿件編輯軟體或平台不同,AI工具創作的文章更具獨特性,因此在網路文章或一些文字創作平台上發布“原創”故事將有機會獲得平台的激勵獎金。
林彤表示,通過AI工具創作情感、懸疑、情景等型別短篇小說**,確實能達到一種引人入勝的感覺,微信上有一篇情感文章***的閱讀量也突破了3萬,這是最近寫的一篇比較不錯的,目前單日收入估計在200-300元以上。
然而,風險確實來來去去。 今年11月,宣判首例AI著作權案,判賠償500元。 究其原因,2024年2月24日,本案原告使用開源軟體Stable Diffusion,通過輸入提示詞生成**,隨後以“春風送嫩”的名義在小紅書平台發布。後來,原告發現該文章的圖片被百家號未經其許可使用,其在小紅書平台的簽名水印被截獲,原告為此向法院起訴被告。
林彤也告訴科技星球,工具雖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也會帶來麻煩和風險,他認識的一位朋友因為依靠AI工具寫故事,被平台判定為抄襲,後來才知道,是網路上的AI工具重新洗刷了別人的故事。
今年 5 月,科技巨頭 IBM 宣布暫停招聘人工智慧可能勝任的職位。 此前,Meta、Microsoft、亞馬遜等科技公司已經停止了一波AI招聘,並表示將跟隨AI的腳步調整人員招聘計畫。
其原因是人工智慧在自動化客戶服務、編寫文字、藝術設計和生成**等領域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 IBM首席執行官Avind Krishna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在未來五年內,這些工作中有30%將被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所取代。 ”
拉文德·克里希納(Ravind Krishna)所說的並不是危言聳聽,該國也有一些工作正在或即將被人工智慧取代。
李括的處境並不樂觀。 他曾在一家大型工廠擔任產品程式設計師,並參與了許多優秀軟體和應用程式的開發。 然而,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讓他們逐漸感到自己的工作岌岌可危。 為了提高寫作效率,組長開始讓他們用AI生成器寫中低寫。 技術提前帶來了“35年的危機”。
AIGC 可以通過分析大量資料和模式來自動執行程式設計任務,從而減少手動編寫的工作量**。 例如,過去需要手動編寫來處理資料的複雜演算法現在可以使用 AI 生成器實現自動化。
李闊告訴Tech Planet,被AI生成器取代的過程是漸進的。 起初,人工智慧生成器只協助他完成一些基本的編碼任務,例如完成、錯誤檢查等。 現在,它開始涉及更複雜的程式設計工作,例如自動生成、優化演算法等。 慢慢地,曾經被認為是只有人類才能做的事情,AI**生成器也可以做得很好,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人類更好。
科技的進步讓李括震驚。 以前,乙個專案可能需要幾天才能完成,但現在 AI 生成器可以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完成相同數量的工作。 李括認為,他的部分工作正在被人工智慧取代,雖然目前還不可能全部取代,但這種危機感是真實的。
有些人沒有李括那麼幸運。 石煒最初在一家網際網絡創業公司擔任內容編輯。 對於石偉來說,這份工作本來就是乙個願景,因為他可以撰寫和編輯各種內容,與讀者分享資訊和資訊,並與不同領域的作者和專家合作,建立乙個有趣且有見地的線上平台。
根據 Schwei 的說法,內容編輯是一項很容易被 AI 取代的工作。 越來越多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被用於他的行業。 這些工具可以使用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習技術來生成幾乎可以人工編輯的高質量內容。 他們可以自動查詢和組織資訊,分析和彙總資料,甚至參與編輯和校對。 該公司已要求他們開始使用文心一言等人工智慧工具進行與內容相關的編輯。
石偉開始擔心,如果人工智慧工具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他的大部分編輯工作,他的工作是否仍然有必要但時間不等人,幾個月後,為了降低成本,公司終於招募了一批會用AI工具做內容編輯的人。 他的工作被人工智慧編輯工具所取代,他最終選擇離職。 選擇離職很容易,人工智慧工具會讓你的工作變得不那麼有創意,讓你成為流水線的一員。
今年8月以來,商湯科技、科大訊飛等國內多家科技公司或科研機構按照《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備案,正式向社會開放其自主研發的AI大模型,標誌著國內大模型從小規模測試到大規模應用的開始, 同時,前期大模型產品野蠻增長帶來的隱憂也得到了規範和規範。
但用人工智慧取代人類的程序仍在加速。 11 月 7 日,首屆 Open AI 開發者大會引爆了 AI Agent。 OpenAI 發布了 AI Agent 的初始形式 GPTS,並推出了相應的生產工具 GPT Builder。
2023 年 11 月 13 日,Microsoft創始人比爾·蓋茨 (Bill Gates) 為該代理撰寫了一篇千字博文,稱這將顛覆軟體行業以及人類與計算機互動的方式:“誰能主宰私人助理代理,這才是大不了的。 因為你永遠不會去搜尋,你會很有生產力,你會去亞馬遜。 ”
使用者只需與 GPT Builder 聊天並描述所需的 GPT 功能,即可生成自己的 GPT。 專用 GPT 可用於日常生活、特定任務、工作或家中。 為此,OpenAI 還開放了大量新的 API(包括視覺、影象 DALL E3 和語音),以及新推出的 Assistants API,讓開發者可以更方便地開發自己的 GPT。
這意味著每個人都將擁有自己的私人助理。 這樣,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效率將大大提高。 未來,人類可能不僅解放雙手,而且有可能擁有真正的數字轉殖。
就在幾天前,谷歌發布了其最新的人工智慧模型Gemini,該模型在涉及一系列棘手問題的測試中首次擊敗人類,震驚了整個行業,包括邏輯謬誤、日常道德問題、醫學問題、經濟學和地理學。
谷歌表示,雙子座解決家庭作業問題、處理實時**和一系列其他問題的能力意味著雙子座不僅是最有能力的,而且是最全能的,可以適應各種任務,包括取代人類的工作。
對於那些尚未適應人工智慧並且太容易被人工智慧取代的人來說,人工智慧正在成為乙個問題。
200多年前,瓦特推出了改進版的蒸汽機,將效率提高了三倍,使人類更快地進入工業社會,紡織品的效率大大提高。 100多年前,德國發明家奧托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內燃機,這導致了火車和汽車的出現,以及人類旅行半徑的迅速擴大。 只要用得當,科技的發展總會給人們帶來好訊息。
正如李彥巨集所說,“雖然有些工作機會消失了,但更多的機會出現了。 人們的生產力更高,他們可以養活更多的人,每個人的生活都比以前更好。 ”
不僅有更多的人工智慧相關工作,而且工資也在上漲。 據麥麥人才智庫《2024年AIGC人才趨勢報告》顯示,隨著AIGC領域的跨越式發展,AIGC備受關注,薪酬再創新高。 互聯互通、電商、智慧型、企業數字服務等行業的巨頭紛紛搶薪,知名獵企出價10萬元挖出,中檔AIGC成“決戰”。
而且,AI人才並不像網際網絡行業那樣受到“35歲危機”的限制。 報告指出,與互聯行業不同,AIGC領域近70%的從業者年齡在30歲,34歲超過5%的AIGC超過35歲,6%的網際網絡行業。
AIGC行業通常更關注技術和創新,而不是年齡和服務年限。 對於普通人來說,人工智慧行業更具年齡包容性。
此外,某大型網際網絡公司HR李世康向科技星球總結,目前各大網際網絡公司都在加大AI人才的招聘力度,但也會幫助那些沒有AI知識儲備的人適應AI,配合AI,提高工作效率。
歷史已經多次證明,新技術的變化會帶來痛苦,但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把人類生活提公升到了乙個新的維度。 在這股AI技術浪潮中,與其害怕,不如積極擁抱,在眾多風口之下,AI是普通人新的發展方向。 鯤鵬專案(注:何麗華、李世康、石偉、李括等人姓名均為筆名。 )